113、“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2015-02-26 07:53:46)
标签:
经典文化杂谈 |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接着子张又问到了另一个人陈文子,名须无,他是齐国的大夫,与崔子同朝为官,两人地位相当。陈文子家中有十乘,一乘是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十乘就是十辆大车、四十匹马,应算极其富有之家。
崔子名杼,齐惠公时为正卿。惠公死,为高氏、国氏所逐,出奔卫国。后返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光,即齐庄公,杀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怒而杀庄公,立柞臼为君,即齐景公,自己为右相。两年后,其子崔成等互相争权,家族发生内讧,左相庆封乘机攻灭崔氏,他上吊自杀,尸体后为景公戮曝。他在齐执政二三十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先后立庄公、景公,在朝中大肆杀戮,造成齐国政局动荡。崔子弑齐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一个“弑”字将崔子定在了以下犯上谋反的位置上,但详读历史,齐庄公败德于前,再往前推则缠夹不清正如孔子所说:子弑其父,臣弑其君,非一朝一夕只顾,其所由来者渐矣!
子张说,齐国崔子弑杀齐庄公后,陈文子放弃了在齐国的富有的家产,离开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发现那个国家的大臣也像催子一样骄横跋扈,就又离开了。又到了另一个国家,情形还是相同,又走了。最后到哪了没交代,也许到了桃花源也未可知。子张问,陈文子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不错,这个人很清高。子张又问,他算不算仁呢?孔子回答“未知,焉得仁”一样是他连什么是仁都不知道,怎么会得到仁的境界呢?可见崔文子虽然清高,却距仁甚远。纵观历史上清高的人往往很自私,只顾自己,不能算忠臣,避乱、避祸、避世而已,不符合孔子仁的精神——见危授命、见义勇为,而是只停留在嘴上瞎议论、胡建议,真让他来做却做不来,甚至一塌糊涂。正所谓“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知识分子意见中肯、批评深刻,却很难身体力行,清高之人居多,倒是侯生、高渐离等会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来完成对“义”的诠释。
再看孔子答复孟武伯问三位弟子仁乎?孔子说:吾不知其仁也。对令尹子文和陈文子却说“未知,焉得仁”,可见孔子对上面两人的修养还是很不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