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悦悦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

(2011-10-23 20:49:53)
标签:

小悦悦

碾压女童

拒绝冷漠

传递温暖

佛山轧童视频

见义勇为

助人智慧

分类: 生活随笔

小悦悦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

文:豆爸

2岁女童小悦悦13日晚在佛山接连被两辆车碾过”事件中的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离世。也许天使就应该生活在天堂,也许在那个没有冷漠的世界,她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快乐吧。她来过这个世界,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她叫王悦。一路走好!也是因为她,考问着人性的良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小悦悦的离去,能够唤醒人类的良知,从某种意义上讲,她的离去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http://s9/middle/5013f8a3g77fc23168ea8&690
各地民众,为小悦悦举行悼念活动!


http://s6/middle/5013f8a3gafd95f67ffe5&690

孩子!天堂没有车来车往!天堂没有冷漠无情!

昨天晚上,和豆妈在讨论这个事件,豆妈说她始终没勇气看那段视频,另一个妈妈也说不敢看。说实话,当我看到那段视频的时候,差点就呕吐了,同为做父母的人,我心很痛很痛,眼泪再也忍不住了。尤其是看到有个妈妈牵个孩子经过,更让我想不通,哪怕有人像那位捡垃圾的阿姨一样,把他挪下,孩子就得救了。

孩子去了天堂,天堂没有车来车往,天堂没有人间冷漠。小悦悦事件引起了人们热论,在人们纷纷谴责18个路人的冷漠的同时,拷问人们的良知。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教训,引以为鉴。

司机:抹灭的人性

天堂有没有车来车往,我不知道,可是,人间有!汽车的时代,这类的事件每天都在上演,昨天的报道: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锦往立石方向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货车撞倒一名放学回家的5岁小孩,致其当场死亡。网上有目击者称小孩被撞后,又站了起来,没想到被货车再次碾压,最终面目全非,当场死亡。再回头看看小悦悦被撞的视频,我们不难发现,当时车速并不快,第一个司机发现小悦悦被撞后,前轮过去后,其实他很清楚:他撞了人。这时候车子停了一下,没有下车施救,几秒后,车子再次启动,后轮从小悦悦身上压过,然后逃匿。为什么很多司机,出了车祸后,不是想着施救,而是想着逃匿或撞死了大不了赔几个钱?除了司机对生命的冷酷无情和人性的抹灭外,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司机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撞残废了,麻烦更大,撞死了赔点钱,麻烦少。这是我在小时候听到司机们这样的言论,到现在他们还是这样的观点。车祸致残看病所花的费用也许远远超过车祸死亡赔偿的费用(况且还有保险费)。我记得当时那些老司机告诉新司机,撞人了,如果没死,倒下车也要轧死。尤其是货车司机,估计有这种思想的人最多。

在我国法制尚未完善的时候,违法的成本很低,守法的成本很高的,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人罪,量刑尺度和标准根本就不同。因此很多司机对生命蔑视,也就见怪不怪了。

自从我上次车祸之后(是对方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严重碰撞,他的车基本报废,我的车维修花了8万,神奇的是,我们两个人都没有任何的伤,后来了解到这个路口总共19起交通事故,除了我们这次没任何伤亡外,都有伤亡,感谢菩萨保佑!),处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我不再开车,从此都不开车。

安全意识教育从小抓起

做父母的,带孩子出来,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孩子不可以离开自己的视线,尤其是爱动的孩子,更要注意。“意外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危机意识一定要植入到你的每个神经中去。我带豆子在小区散步的时候,都是牵着他的手,遇到车,就告诉他:车来了,危险!靠边走。小家伙现在习惯了,一有车来,他就马上拽着我手往路边拉说:危险!靠边!过马路的时候我就停下来告诉他:1.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2.红灯停,绿灯行。3、过马路,先停下来,看看有没有车,没车才过!这三条现在已经是他过马路的“神经语言”。每次过马路,他都会说:“看有没有车”!安全教育,从小开始,防范于未然!

有时候意外的发生,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10多年前,我当时还在郑州,我也亲眼看到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我眼前瞬间消失,这件事一直在我脑海抹之不去。那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十分招人喜爱,经常在我们办公室门口玩,我们也经常逗他。当时他妈妈带着他在我们门口玩,人们没事就在一起打麻将,他妈妈就在人家打麻将,他就到处爬,刚好有辆车停在那里,估计是孩子爬到了车后面玩,刚好司机办完事就开车,刚起步就把孩子当场压死。他妈妈当场哭晕倒过去。后来我们在议论这件事的时候,有经验的人和我说,经验丰富的司机一般开车前都会绕车看下,所以我就养成了上车前先检查下,再上车启动。

拒绝冷漠,助人需要智慧

18位路人的冷漠,确实让人心寒,后来媒体先后也找到了这18位路人,我记得那位带孩子从小悦悦身边经过的妈妈第二天媒体采访她的时候她就“很后悔,失眠”。估计这辈子她都会受到良心和人道的谴责。和之前人们热议的“遇到老人跌倒要不要搀扶”?我觉得媒体在这些事上导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还用讨论吗?我们假设摔倒的假如是自己的父母,如果人们都这样想,舆论导向都超这个方向引导,根本用不着讨论。还真看到了这样的新闻:一个老人买菜回来,由于下雨路滑摔倒,一个司机没停车帮忙,结果这个人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岳父。这个人得知是自己的岳父后,猛扇自己嘴巴子!

人之初,性本善。我现在从小就教豆子从善,吃饭前背诵《感恩词》,从小教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于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人善,即思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佛家讲了,凡事都有因果。从小在孩子心田播下善根,将来必得善果!

在助人这件事上,我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比如遇到歹徒,我国的教导思想是要,勇往直前,英勇的和歹徒作斗争,哪怕“壮烈”了,也要斗争到最后。美国的教育思想是:先找个安全的地方,保护自己,然后打999.毕竟都是孩子,根本就没有任何“战斗力”。经常看到大学生或中学生因为救人而牺牲,问题是本身都没有救人的能力,最后失去年轻的生命,我认这和我们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事故的救助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有时候不懂得或没掌握这项技能,适得其反,这和“冷漠”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助人的智慧,减少无谓的牺牲。就拿救助落水的人来说吧,如果你不会游泳,见人落水,毫不犹豫的就下去了,你只能增添麻烦,或“无谓牺牲”后有个“见义勇为”的称号,没有任何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