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婆媳关系从《弟子规》开始
(2011-01-05 23:32:28)
标签:
弟子规婆媳关系老人法朱子治家格言首孝悌育儿 |
分类: 儒释道精华 |
和谐的婆媳关系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在生活中的应用之一
豆爸
豆爸按:最近网络对于国学中的有“糟粕”,要禁止之说,闹得沸沸扬扬,教育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的教育界真的太“有才”了,能力大大超越了古代的圣贤。更有某专家(上过央视《百家讲坛》大讲《弟子规》)前天抛出了“用《弟子规》教出来的孩子,将来走进社会会吃亏”这样不负责任的言论。一个公众人物讲出这样的话,太没有智慧了,《弟子规》你白学了白讲了,有辱圣贤。 “孝悌忠信,礼仪廉耻”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今天“老年法”草案“出炉” 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子女 “常回家看看”将入法。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孝道以立法的形式出现,确实有点讽刺意味。
我平时在我们的店里都有《弟子规》的书免费派给顾客,也有《弟子规》讲座影视,分享给大家,有人见我在推广《弟子规》,十分欢喜,把《弟子规》请回去,并按照我说的:每天早晚和孩子颂读,并自省,体悟。我非圣人,只能尽微薄之力,在工作和生活中身体力行,受益匪浅,真正体味到了:“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有时候有幼儿园的孩子和妈妈过来,看我在读《弟子规》,他也会读出来,我会告诉他们:《弟子规》不是拿来背的,要做到才行,很多幼儿园和学校都开了《弟子规》,如果是力行了,甚是欢喜,如果只是跟风,走形式,那就没必要了,还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虽然在学校学了《弟子规》,如果不力行,在家对家长的话还是,阳奉阴违,“一言九顶”。
和谐的婆媳关系从《弟子规》开始
婆媳关系估计是所有家庭必须面临的问题,婆媳关系紧张,导致夫妻不和,家庭矛盾重重,婆媳关系影响夫妻关系,家庭氛围不和谐,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良好的人格、性格的培养,由于婆媳关系而导致家庭破裂的例子非常多。
婆媳关系经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对错,立场不同而已。如果学习和力行了《弟子规》,保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孝悌”,百善孝为先,如果说媳妇家教好,父母是个有贤德的人,她们保证会教自己的女儿,嫁到夫家要孝敬公婆,不光对自己的父母好,也要对公婆好。媳妇如果懂得了“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婆媳在一起,是两个生活习惯和生活阅历的激情碰撞,婆婆有婆婆的生活习惯,媳妇有媳妇的生活习惯,两个不同习惯的人在一起,肯定会有问题,如果都不能做到“言语忍 忿自泯”,矛盾迟早会爆发。有时候婆婆们在一起,最多的是抱怨数落媳妇的各种不是,有一妈妈说:婆婆在外面经常说我买很多太多东西了,又很贵。我问她:你怎么知道的?她说是她婆婆和邻居家的婆婆说的,邻居家的婆婆回家后和媳妇说了,然后媳妇就告诉她了。她就处理的很好,自己和自己说:买东西都是我自己的工资买的,买的心安理得。言语忍,自然就没有了婆媳大战了。
有时候“言语忍”需要很大的智慧,大家都知道:忍字心头一把刀,要“忍”确实不易,“要我忍到什么时候啊?”如果你这样想啊,要你忍一下可以,要让你经常忍,估计火山爆发后力量更大。忍要忍的“心安理得”,要忍的“以大局为重”,忍要忍出“格局”,忍出“境界”以家庭和睦,以孩子健康成长为大局,你的忍就是格局高,高境界了,你就忍的心安理得了。
几年前,我父母来给我二哥带孩子,父母刚到没一个礼拜,突然二嫂给我电话,让我把父母接回来,于是我立即赶到二哥家,婆媳战争爆发了,二嫂说了父母的很多不是,父母也说了二嫂的很多毛病。我很清楚,二嫂她们是广州本地的,我们是北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父母又不会讲普通话,沟通上有点不畅,我妈妈又是不能忍受一点矛盾自然就产生了。我当时觉得我二哥是最可怜的一个人,一个大男人面对一边是老婆,一边是老妈,左右为难,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七尺男儿痛哭流涕。
自从有了豆豆,父母便过来和我们住了,以前无论多忙,每周我都抽两天时间晚上陪父母吃饭,有时候周六或周日陪他们逛街,在很多朋友眼里我算个“孝子”。可是真正住到一起了,发现我会经常“挑毛病”,认为父母带豆子不够细心(我是很细心的,也许是我们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的印象是不细心,因为以前我们弟兄三个,算是放养的),我和父母的关系一度紧张,豆妈很睿智,也非常孝顺我父母,婆媳关系处理的非常和睦(豆外婆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豆妈的家教很严,家风很好。)豆妈经常训斥我:你怎么做人家儿子的?还不如我这个做媳妇的。
什么是真正的“孝”?不是让父母吃好穿暖就是孝,何为孝?子曰:色难。就是态度,对待父母的态度。我突然醒悟,我的态度出了问题。给父母提建议的时候的态度有问题,“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父母固然有的地方做的不好,我没做到“怡吾色 柔吾声”,父母年纪大了生活习惯没办法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他们不可以改变,我可以改变。我认识到自己错了,我双膝跪下,给父母磕三个响头,谢罪!现在和父母讲话都是面带笑容,和声细气的。于是我们家又“一团和气”。曾经有个小孩来我们家玩,说:“你们家真温暖!”让我倍感欣慰,家里氛围好了,磁场正,豆子一年多都没生过病(孩子生病有时候和家庭氛围有关系,详见博文:我的另类育儿观念)。
如果全民普及《弟子规》,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的普及,并能身体力行,估计也不用将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写入《老人法》。编写这部法令的人说:假如儿女真的不孝,父母可以去法院告了,法院现在受理这类案件有法可依了。儿女不孝是果,因是父母的教育不当,家风不正。《朱子治家格言》曰: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法院可以判他们赡养父母,孝道却无法判决。判决书下达之日,估计也是父子情断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