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昌体育中心效果图
繁昌县体育中心体育场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20平方米,观众座席12000个,体育场由合工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安徽亚坤建筑有限公司施工。
该场主体结构形式为钢混框架,共四层,一层为主功能、训练用房;二层为会议、办公用房;三层为接待、办公用房;四层为弱电控制室。
体育场田径场为标准400米跑道,与大多数体育场不同,足球场为人工草皮,使得部分田径项目不能使用,如标枪、铁饼和链球。因此,该田径场只获得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2类场地证书。
另外,体育场还有一个热身场地,场地长120米、宽10米,面积4264平方米。


效果图

体育场主看台
后背墙体高大,体育场显得封闭,视野不开阔

体育场采用了人工草皮,致使功能先天“残疾”。如果真考虑市民的高强度使用,倒不如把热身场地建成人工草皮足球场,管理和使用都方便。
为了体育场的建设宗旨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丰富市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繁昌体育中心体育场在正式竣工之日,每天早晨6点至8点,下午4点至6点向社会免费开放。

免费开放报道配发的照片,怎么看都像是组织的活动
为此,繁昌县体育中心制定了详实的《体育场开放工作方案》,每日安排专人对前来晨练的市民进行登记并免费制作健身卡,讲解相关运动锻炼常识。同时,为保证晨练者的安全需要,中心在场内醒目位置设置警示牌和温馨提示牌,并抽调2名安保人员进行现场指导,确保不发生意外。
政府在体育场建成之初举办了大量的体育活动,篮球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女子趣味运动会,还有李贞贤演唱会等。而免费开放虽然得到了市民的称赞,但以体育中心现在远离县城,周边新城开发进度来说,还远远不能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恐怕商业开发也会遇到极大地阻力,毕竟周边地块远未成熟繁荣。

全县篮球比赛,只是没有找到2012年再有什么体育活动的报道了。

GOOGLE MAP中的体育中心
另一方面,体育场的建设也反映了项目主要目的是带动城市新区地段发展的初衷,既要投资少,又要体量显眼有面子。因此,才搞出了这个只有12000坐席,靠南北两侧加高使外观像两三万规模的体育场,而真正在场地里感到极其封闭,有关在笼子里的感觉。
而真正不能理解的是,在城市体育中心的体育场居然采用人造草皮作为足球场,造成体育场功能的先天“残疾”,估计繁昌没有什么体育学校或者运动队之类的,否则,他们真要喊冤啦,守着体育场没有地方训练。

外立面高大,与2-3万人的体育场有的一比。
其实不如按照2-3万人体育场进行远期规划,先建东西两侧看台,以后需要了再扩建南北看台。
繁昌县位于皖南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30度37分至31度17分,东经117度58分至118度22分之间,面积615平方公里。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县域西南向东北川流不息,峨溪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版图近似弯月,镶嵌在美丽的长江之畔 。

孙村镇人字洞
人字洞位于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从已暴露的一个侧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洞穴内的堆积情况:厚达40多米的堆积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段含化石碎骨,中段含石制品、骨制品和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下段含少量小哺乳动物化石。
繁昌人字洞旧石器遗址发现于1998年5月,因其从正面看酷似“人字型”而得名。经过三年多的挖掘,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标本,300多件石骨器制品。据了解,在已出土的石骨器制品中,有十多件骨制品有加工痕迹,专家推断,这些石骨器应是古人类制作的工具。
经过古地磁测定和现场观测,专家认为,繁昌人字洞遗址应该是距今约200到240万年的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遗址,是欧亚大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聚集点。
1998年9月至11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及安徽省考古部门组成的发掘队,对人字洞进行了首次发掘,在面积近50万平方米、厚达16.7米的遗址上、中段堆积中,共发现早更新世早期石制品30多件、骨制品10多件和各类哺乳动物化石60余种。出土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刮削器。其打制方式均采用最原始的锤击法。所用石料以黑色铁矿石为主,约占总数的85%,其次有燧石、石英片麻岩等共计近10种。石料的多样性是判断人工制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出土的10多件骨制品上的打击点甚至极其细致的修理疤痕都清晰可见。经专家鉴定,确认是早期人类文化遗物。在庆贺著名古人类学者贾兰坡院士90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人字洞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和骨制品得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国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