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五六月份,因为项目设计考察需要远赴塞拉利昂,塞拉利昂这个因钻石而陷入战乱的国家,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几年内列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的景象。以前曾听说过无数个“援外者”对塞拉利昂的描述,体育场建设、维修,以及佛拉湾学院维修曾使我以为塞拉利昂并不陌生,但是,当我到达塞拉利昂,才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
首都的街道

首都的街道

当地人

顶级足球联赛

首都外的公路,年久失修

公路上的小镇

这段游记也得益于有人转贴,才能让我找回,十分感谢。
塞拉利昂的贫困很难是语言形容,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切身的体会。
我们到塞拉里昂后,塞方派来一辆中巴,丰田考斯特,在北纬5度的地方,居然没有空调,整个车破烂不堪,座椅的海棉已经露了出来,除了司机外,还有一个副司机,不知道是司机带来的,还是陪同官员带来的,反正是青体部的人员,我看是非公务员类,副司机倒是很活跃,就是不时要点东西,香烟、口香糖、矿泉水什么都行,副司机的工资每月九万当地币(汇率1美元=2900当地币),算算也就30美金,佛里敦一捆番薯3000当地币(大概十余个),一听可乐2500当地币,矿泉水一瓶大概2000不到,一小瓶荷兰啤酒2500当地币,倒是三五烟便宜,5个美金一条(塞拉利昂专供),老兄穷的没办法,在办公楼前种了一块不到20平方米的花生地,说是可以卖些钱,可那些花生刚刚出苗没有多久,只能憧憬了。
在去博城的途中,我们在一个集市停留,因为塞方人员要吃饭,当地人一般都是十点左右吃第一顿饭(不能叫早饭了),然后下午五六点以后吃第二顿饭,中间就自己想办法了,芒果、香蕉的吃点就行了。一停车,呼拉就围上一帮人了,要东西的,卖东西的,让我们很是担心,紧忙关上车窗,毕竟战乱刚过,国家贫困,说不定就抢了。
在我们到塞拉之前,刚刚发生了街头闹事事件(教师要求涨工资),烧了车,砸了东西,一次,我们回来的路上,正赶上独立日游行队伍(自发、无组织的),让我们非常紧张,车随着人流缓慢行进,车外热闹非常,车里鸦雀无声,当他们感到被刺激时,一定不会有好事,大家收了DV和相机,甚至不敢和它们对视,不时有人使劲拍打车身,感觉周围笼罩着恐怖的气氛,这是我最害怕的一次经历了。
在塞拉,你可以感受到贫困,也同样可以感受到“施舍”的体验,当你把半包乐芝饼干塞到小孩手里,看到他如获至宝地塞进口袋;当你把一个口香糖递给车窗外的卖食品的小女孩,看到她眼神中充满感激之情时;你才能体会到“施舍”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那时可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吃”东西。当我看到车窗外大街上和我儿子相仿年龄的儿童正头顶七、八盆木炭匆匆赶路时,感到我儿子简直就是生活在蜜罐里。
我们在雨季前到塞拉,去博城沿路随处可见大片被火烧过的痕迹,塞拉利昂虽然到处是树木,植物茂密,但是,成材的树木不多,大部分都是小乔木或者灌木,为了在雨季有烧饭的柴禾,现在需要大量储藏,否则雨季是没办法出去砍柴的。塞拉砍柴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放火烧一片地,草藤和灌木烧掉了,只剩下小树杆,把它们砍倒、砍开,打捆,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了,是污染了吗?是破坏环境吗?不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