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文化”高层论坛、“唐密文化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标签:
佛教中国文化唐密文化 |
2011年12月24 日,值山东大学成立110周年之际,“佛教与中国文化”高层论坛在山东大学顺利召开。山东大学的领导和来自国内的几十位知名专家及学者齐聚山东大学知新楼会议厅,共同对“佛教与中国文化”、“唐密文化在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两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讨论。
http://s6/middle/5013c641hb513378821e5&690
http://s13/middle/5013c641hb5134bbe1a6c&690
http://s8/middle/5013c641hb5134bdf1dd7&690
论 坛 代 表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单位/职务/职称 |
1 |
方宏建 |
男 |
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
2 |
刘 |
男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
3 |
傅有德 |
男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4 |
王新春 |
男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
5 |
杨曾文 |
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荣誉学部委员、教授 |
6 |
孙昌武 |
男 |
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 |
7 |
黄夏年 |
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 |
8 |
韩廷杰 |
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
9 |
吕建福 |
男 |
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10 |
张 |
男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
11 |
陈永革 |
男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12 |
刘立夫 |
男 |
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湖南省佛教协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
13 |
朱丽霞 |
女 |
河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14 |
董振华 |
男 |
山东省佛教协会秘书长 |
15 |
陶书童 |
男 |
济南市佛教协会会长 |
16 |
释慧严 |
男 |
山东东明光明寺主持 |
17 |
李刚 |
男 |
中国外文局中国画报出版社编辑 |
18 |
高士涛 |
男 |
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禅学研究所研究员 |
19 |
沈文华 |
女 |
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20 |
钱耕森 |
男 |
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名誉所长、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
21 |
赖贤宗 |
男 |
台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
22 |
赵 |
男 |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巴利圣典协会会员 |
23 |
李继武 |
男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
24 |
杨 |
男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25 |
周玉茹 |
女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
26 |
沈顺福 |
男 |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
27 |
沈素珍 |
女 |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
28 |
黄建波 |
男 |
台北大学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两岸交流组秘书 |
29 |
陈 |
男 |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分组讨论及论文题目如下:
姓名 |
论文题目 |
单位 |
次序 |
|
杨曾文 |
《佛教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
1 |
|
黄夏年 |
《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的贡献与启示》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编审 |
2 |
|
赵 桐 |
《佛本生、元杂剧、布来希特 |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国巴利圣典协会会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
3 |
|
刘立夫 |
《弘明集》与佛、道、儒三教关系 |
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湖南省佛教协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
4 |
|
周玉茹 |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朝的尼僧与尼寺 |
陝西省社会科学院长安佛教研究中心 |
5 |
|
李继武 |
《从清规看儒家文化对佛教的影响》 |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
6 |
|
杨航 |
大 乘 修 道 者 ——《大智度论》与《般若经》中的菩萨概念[1] |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7 |
|
陈坚 |
《“台宗中兴”与湛然对“天台学”的创新》 |
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
8 |
|
(排名不分先后)
姓名 |
论文题目 |
职务 |
次序 |
|
韩廷杰 |
《不空三藏的译经事业》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
9 |
|
赖贤宗 黄建波 |
《真言唱持与药师佛法门》 |
(台湾) 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暨系主任) 台北大学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两岸交流组、佛曲唱持学苑执行秘书 |
10 |
|
沈素珍 |
《解读赵朴初之密教观》 |
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名誉所长、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
11 |
|
沈素珍 |
《唐密复兴初祖:持松大师》 |
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名誉所长、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
12 |
|
沈文华 |
《密教与丹道互证发微》 |
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副教授 |
13 |
|
释慧严 |
《佛教中的显密供天科仪与唐密十二天》 |
山东东明光明寺主持 |
14 |
|
李刚 |
《五峰禅林寺金代悉檀陀罗尼经幢辨考》 |
唐密文化研究者 唐密网主编 唐密茶道传人 |
15 |
|
张克强 |
《唐密與天臺的關係》 |
山东佛教网副主编 |
16 |
|
吴蓉蓉 |
《唐密与药师法门》 |
唐密大德吴立民之女 唐密文化研究者 药师法门弘扬者 |
17 |
|
周 素 仪 |
《药师法在佛学体系中的特定地位》 |
世界健康产业协会宗教医学会副秘书长 |
18 |
|
吕建福 |
《密教的象征主义》 |
陕西省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19 |
|
圣广 |
《唐密与药师法门修习心得》 |
山东佛教网副主编 |
20 |
|
岳小丁 |
《关于唐密的几点浅见》 |
吴立民著述出版编辑 |
21 |
|
陈永革 |
《试论民国初期的密教思潮及其效应》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22 |
|
朱丽霞 |
《唐初密教经典翻译与密教传播的特征》 |
河南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