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4月4日

(2015-04-04 10:29:49)
标签:

杂谈

参加#4D英语小说阅读# #英语小说阅读#

思维范畴

一个民族在追求生活物质和感官享受的同时,也要探索抽象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像在拥有浅层次的好恶之外,要寻求绝对的艺术和美。但是,往往一些属于精神世界东西在汉语的理解和解释中被局限于物质世界,如生存、感官的喜乐。由于我们关注的是生活存在和感官喜乐,很自然把“活着的哲学”等同于“哲学”。后者在西语境中是探究抽象的“人”与“生”等概念“超物质”的意义。

例如,近来在微博上接连看到一些让笔者不得不回的帖子。为了更好地解释汉文化中强调生存的思维范畴,摘录一侧微博与其评论如下。再此,仅仅是用批判性思维来说明问题,并非是“批判”。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此生能够掌握“宇宙真理”。

@神评 发帖:【舍?得!】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 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星云大师

@老留学李嘉玉 评论说: 佛法哲学层面的“舍得”被庸俗不堪地汉化了。其实,舍是放弃“持”。“持”汉地理解也错了。佛法里“持”是说主观地固守先验的东西。而舍是说要勇敢面对内心,要“虚心”,如是你才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认知。” 舍得不是简单汉语层面的“舍”与“得”。

@满嘴谎言的爹 评论说:“有舍才有得,为了得而舍”有什么好得瑟的?

 @易葦航 评论:按主贴解释,还是我执。

 从上面三条对原帖的评论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把抽象的或是精神层面的哲学思考仅仅局限于生活存在和感官感受,那么,非常美的哲学探讨变成了不清楚的劝善。其逻辑也就变得牵强附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考的思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