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阅读精讲(3)第一人称记述文的写作规范
(2011-08-17 10:20:25)
标签:
记述文sat阅读美国留学教育 |
分类: SAT辅导课程 |
SAT阅读精讲(3)
---第一人称记述文的写作规范
李嘉玉 主讲
本讲用深入浅出之法,以中国文化讲述英文的记述文写作之法。为以后英文记述文实例讲解打下理论基础。
写第一人称记述文,我们首先要问:什么是第一人称记述文? 答:我的经历!那么,学生进而会问:什么是“我”?什么又是“经历”?为啥要写我的经历?啥意义?甚至,比较实际的同学还会问:有哪些常遇到的写作技术?这些问题实在是需要大量篇幅讲解,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将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这些问题。
一、我:在记述文中的我不是一个哲学命题,反而是佛法命题。听说过“六根不净”吗?对了!这“六根”就是记述文中的“我”的基本功能。什么是六根?在佛法中是:“眼耳鼻舌身意”也。又对了,在记述文中,我是由人的传感器,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在记述文中,我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受而被读者所认识。例如:“早晨起来,看(眼)到明亮的天空,听(耳)到悦耳的歌声,闻(鼻)到烤箱中面包的香气,品尝(舌)着苹果汁的甜蜜,感受(身体)到好舒服,想(意)到上午10点的约会。”这说明,至少在记述文中佛法是对的:六根的感受确定了“我”;“我”就是由这六种传感器所感受的事物的一个信息空间。
六种传感器所感受的事物在佛法中也有定义,称之为“外部世界”。什么是外部世界呢?在佛法中外部世界是由“四大皆空”的“四大”组成。这“四大”是“水火土风”四项基本元素。这是古西方的说法,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水火土风”组成;与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有何种关系,暂且不说。佛法认为:“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由“四大”组成的万物而映射出“我”的每一个瞬间。
二、经历:“眼耳鼻舌身意”感受外部世界的事件积累为“我”的“经历”。例如:我眼睛看到的图像积累,身体感受的温度、湿度、强度等的积累。
三、认知(记述文的意义):我的经历本身虽然有意义。但是,“我”与“经历”之间的互动,既“我”对“经历”的认知和认知过程才是记述文的意义所在。佛法对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认识过程有精准的定义。比如:我看到一个苹果。那么,有一个客观的苹果(佛法中称之为“色”)在桌子上;一个主观的苹果(佛法中称之为“受”)在我眼睛里;我会想这个苹果(佛法中称之为“想”)好吃;我伸手去拿这个苹果(佛法中称之为“行”);当我吃到嘴里,我才发现这个苹果(佛法中称之为“识”)是蜡制。这五个步骤,“色受想行识”,在佛法中被称之为“五蕴”。也就是说,写“我的经历”(记述文)就是讲述一个人认知的完善过程(成佛的过程)。提升我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从认知过程中学习到一些新的智慧才是写记述文的意义。
四、简单记述文结构分成四大部分和一个过程。第一部分:起因。英文为Setting,既故事背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啥事等。第二个部分:事件的发展过程。英文是Raising event.在一系列事件之后。达到第三个部分:高潮,英文Climax。最后, 第四部分,认知的升华,英文是Resolution。
记述文写作也会常使用修辞写作技术。如反衬,或称之为对比,英文是Contrast等手法。这在我们介绍具体实例中再详加讨论。
总之,第一人称记述文的写作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交替螺旋上升运作;是六根与四大组成的外界的信息交互。也就是说,一篇优秀的记述文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外界”的信息收集与认识过程。
下一讲预告:SAT阅读精讲(4)第四讲 英文第一人称记述文实例讲解。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