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标签:
段怀忱皇城浮想赏析杂谈 |
分类: 诗歌赏析 |
http://s10/middle/501379f7gb42fda7db1b9&690
http://s3/middle/501379f7gb42fdb5a9c32&690
http://s7/middle/501379f7gb42fdc2ec1a6&690
http://s16/middle/501379f7gb42fde007b2f&690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段怀忱《皇城浮想》诗赏析
自古文人墨客,善感多思。每当面对夕阳余晖,更易牵动无穷的思绪,或家国之悲,身世之感;或古今之情,人天之思,错综交织,惆怅万千,难以名状。最典型的例子莫如:唐人李商隐驱车登乐游原,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还有元人马致远,面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吟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千古名句!
当我细细品味缅华已故诗人段怀忱的这首《皇城浮想》时,便强烈感受到他诗中既有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意,又有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天涯孤旅的哀思!
关于诗人段怀忱,目前我们所知不多;只知道他曾在缅甸腊戌、曼德勒等地任过教,是个缅华华文教育工作者。从他仅被发现的脍炙人口的两篇诗稿遗作--《皇城怀古》和本篇《皇城浮想》分析,诗人对旅居国-缅甸曼德勒这个古都怀有很深厚的感情,对自己寄人篱下的异国处境有异于常人的细腻感受。这些,都可以在他的这两篇诗作中得以窥见。
不料,诗在第二节突然来一个“大转折”:当晚风将落叶飘然洒向我跟前/我怜惜地信手捡起其中焦黄的一片/凄然的心境无端地将我和它连在一起/岁月飞逝的嗟伤不禁身心两茫然。诗人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因为“一片”“焦黄”的“落叶”,而引起自己的身世之感,惆怅万千!
这里我们读出诗人心中万般无奈的感慨.
在诗的第三节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以“如织的行人和穿梭的车轮”和“水色灯影”突出自己的“孤寂”、“失落”与“彷徨”。看得出诗人是超脱的,他不想一直这么沉溺下去,必须寻找另一个管道,让自己的情绪得到纾解,从而展开更为开阔的想象.
有的,诗人满腹的辛酸必须要找个知音倾诉,才能解开心头的郁闷.诗人此刻的心境该是意兴阑珊,夕阳西下,是归鸟回巢的时候,可他却像“一只失去温馨无林可投的倦鸟”,”心魂寂寥的苦趣最是黄昏时”,在“夕阳余晖中去领略皇城的晚景”,确实是一种苦趣啊,难怪他"心魂寂寥"了,心情与皇城遥相呼应,激起一种绵绵的空洞的回音.最后只好“踏着碎裂的心绪和满道灯光返来”,让“理不清的满腔烦乱”“伴着一枕哀思”回去。
诗人原本是要去瞻仰皇城的,因为被这里的黄昏吸引住了,”
附原诗:
皇城浮想
(缅甸)
(一)
夕阳余晖中去领略皇城的晚景
总贪婪着欣赏这里的黄昏
只等送走了西天一轮血红的落日
便会迎来满城通明的万点华灯
(二)
当晚风将落叶飘然洒向我跟前
我怜惜地信手捡起其中焦黄的一片
凄然的心境无端地将我和它连在一起
岁月飞逝的嗟伤不禁身心两茫然
(三)
尽身旁如织的行人和穿梭的车轮
仍旧感到孤寂的自我一身失落与彷徨
凝视着水中闪动着的树影和灯光
遐思也随着轻风飞向无际的渺茫
(四)
思潮既在心湖中拉开了无边的序幕
串串浮想也在天宇泛起了百叶扁舟
我曾望断多少次的天星与朗月
依稀的梦幻总随着飞渡的白云飘走
(五)
一只失去温馨无林可投的倦鸟
心魂寂寥的苦趣最是黄昏时
当我踏着碎裂的心绪和满道灯光返来
理不清的满腔烦乱依然伴着一枕哀思
(选自《永新文艺》(第四期)腊戍五戒佛经学院文艺丛刊)
后记:受《缅甸新文学》网主管怀鹰、春青两位“领导”(大陆的习惯,管“上司”叫“领导”。一笑!)之托和鼓励,要我为两位缅华诗人曹国秀和段怀忱的诗作写赏析文章;而我平生从未写过此类体裁的文章,怎么办?“领导”交代的“任务”总得完成啊!只好硬着头皮写。前面两篇勉强完成,写到这一篇的一半,思维产生“短路”,都不知怎样续写了。于是向“领导”发出SOS呼救信号。怀鹰兄二话没说,9日下午北京时间14:56:55接到信号,当晚22:18:08就发来修改稿,为我这篇文章续上几段光彩照人的内容(文中凡红字部分均为怀鹰兄帮我续上的!)。那速度真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这样,整篇文章才“鲜活”起来。特此致谢怀鹰兄!至此,我这程咬金三板斧功夫暴露无遗了。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