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棋中四国大战被许多人喜爱。从下棋中也能悟出很多道理。就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根本就无法沟通。这主要是与人的性格及经历有关,造成对事物无法客观的评价。
一般从下棋的风格中可以归结四个类型。应该说这四个类型的基础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就是棋的胜负绝大多数取决于战局深入后双方子数的多寡与力量大小的对比。那么保护自己的子力与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是大多数棋局取得胜利的关键。而另一方面合作者双方的配合也比较重要。这个对下棋者基本没有异议。但具体操作会把有些因素放大,发生严重分歧,造成下棋者不同的风格。
第一种类型,属于保守防御型。在保守防御型中有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在大学有一同学,他下军棋特别怕对方的炸弹,只要敌方有不明子暴露,他总要想法设法派子去摸一下。所以下军棋从头到尾基本都在摸炸弹,许多同学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嘲笑他所谓下军棋就是摸炸弹,为摸炸弹生,为摸炸弹死。那么他的风格是怎么形成的呢?他的推理是这样的:下棋先要保护自己的力量,而自己的大子是重点保护对象,而对大子形成威胁的莫过于对方的炸弹,只要能把对方的炸弹碰掉或搞清楚,那么自己的大子就可以横冲直撞,大胆厮杀。
应该说这个推导过程也不能说没道理,司令军长被炸严重影响自己的士气与子力,确实是个问题,但问题出在夸大了炸弹的功用,夸大了自己大子被炸的可能性,所以形成了这样可笑的下棋风格。这样当然输多赢少。但他还比较固执,输棋不反省自己的思想误区,反而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
第二种类型,属于效率进攻型。他们认为,司令军长被炸不可怕,问题在于值不值,下棋要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只要能吃了对方的大子或很多子,被炸又有什么关系呢?另一方面,判断一个子是不是司令一看气势,二看有没有吃了自己大子。所以吃了对方的小子,一般对方无法判断,不一定会炸,如果被炸,多数是吃了对方的大子,被炸也值。根据以上理论,就形成了效率进攻型的风格。这种风格又分为勇猛型与智慧型。勇猛型号称剃头刀与推土机,一路啃下去,直到被炸或扛掉对方的军棋。智慧型则在进攻中更趋于理性。
进攻型的推导过程同样很有道理,但夸大进攻的效率同样不可取,特别是勇猛型,成功率几率也就在5成。
第三种类型,属于目标明确型。这样的棋手目标感非常强,只要明确了对方的军棋位置,就会向军棋方向猛打猛攻,他们不会去杀暂时处于无关的敌方子力,而是向敌方军棋方进军,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当然一旦攻不下,很可能元气大伤。他们有时突出奇兵,孤军深入,突然袭击,没走多少步,就把对方拿下。形成这样风格的理由:下棋杀对方的子固然重要,但下棋的目的与任务不是杀子,是扛掉对方的军棋,杀了对方再多的子,没把对方扛掉,等于零。所以扛旗才是硬道理。
这样的推导过程当然也有道理,但是很显然,他们小看了70%棋局是进行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胜负,看轻了直接到对方扛旗的难度与代价。要知道大多数棋局,下棋的过程决定结果。这种只求结果,不问过程的风格同样难以奏效,虽然有自己的得意棋局,那也只是运气与巧合罢了。当然目标明确型的胜率也不会太低。
第四种类型,属于灵活型。这样的棋手应该说看问题比较全面,能灵活作战,对下棋的各种原理比较客观,所以胜率最高。
当然,还有一些类型,比较看重配合,把这个原理发挥到极端,就形成了作弊风格,往往他们组合成搭档,配合双方摆的棋局,预先都通好了气,是提高了胜率,但这样作弊下棋已经失去了下棋的公平意义,说到底还是夸大了下棋配合的重要性。
棋局如人生,在生活中许多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多数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大发挥造成的。虽然抓住的一点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夸大了就成了谬论了。
当今命理八字有不同的流派,各流派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有些流派就是抓住了一两点发挥到极致,变成了害人坑人的谬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