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史1961——1970
(2009-07-29 23:26:26)
标签:
《荣衰论》杂谈 |
分类: 读史 |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不仅表现在量的较长时期的持续高速增长,还表现在质的突破。
1、《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辉煌成就
5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思想争论:1955-1960日本处于“投资引起投资”的高潮期,私人投资每年递增22.6%,同时,又处于“消费革命”时期,正值旧三大件开始普及(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形势却出现了严重干扰。1957-1958年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下村治认为,日本正处于历史勃兴期,设备投资欲旺盛;共给能力的增长将导致生产的迅速增长;扩大出口的前景极为光明:只要采取扩大有效需求的政策,各种矛盾将得到暂时的解决,经过精密计算,国民收入将在10年后增加一倍.
最终,池田内阁采取了该方案:
确立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社会分工体制;
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与农业现代化的次序为题(减少农民人口;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蛋白质食物增多);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提高国民教育水平。
2、政府提高农民、工人购买力
提高以大米为主的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一措施导致整个农产品的价格都上涨;
将全部劳动力划分为若干集团,每个集团确定统一最低工资;
扩大消费信贷政策。
种种措施伴随而来的效果是1955-1975年的两次消费革命,其又反过来强力拉抬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一般消费品在其价格相当于2-3个月平均工资时会得到普及;高级消费品(小汽车)则是5-6个月。
3、建立精良的重工业体系
着重发展重化学工业:
以机械工业为中心;
与消费品市场息息相关;
重视出口服务
期间:1965年,经济危机——结构性危机 三一证券倒闭
4、“伊奘诺景气”
从1965年10月到1970年6月,日本经济持续出现了57个月的繁荣,平均增长率达11.0%,创战后迄今最长纪录。1955-1957神武景气31个月;1958-1961岩户景气42个月;1986-1991泡沫经济也仅50个月。原因:
日本在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世界大二经济大国!宣告“日本经济黄金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