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荫丽娟评论: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怀(《都市》第8期梁志宏新书分享会评论式发言专辑之五,存谢!)

(2022-08-14 16:22:22)

荫丽娟评论: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怀(《都市》第8期梁志宏新书分享会评论式发言专辑之五,存谢!)

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怀

 

荫丽娟

 

2020年秋天,受老师之托,我完成了《梁志宏文集续编》诗歌卷的校对工作。第一次集中阅读老师近20年的诗作,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老师行走尘世的姿态和历经岁月一种真情的涌动。

     老师写给母亲的诗很多。聊天诗、散步诗、坐跷跷板诗……只要有老母亲,就有诗,只要有老母亲,老师眼见的世界“山是亲山、水是爱水”。一次我去家中做客,老师和母亲紧挨而坐,说着笑着,一人间绝版的挚爱画面至今不能忘怀……2018年5月老师的母亲走了,我去家中看望,老师话语不多,他从母亲留下的一个黑色书包里拿出一把木梳,说是母亲珍贵的遗物,摸索着,好像诗中所说“握着母亲苍老,依然温热的手”……一首《妈,我想把你拉在人间》,情谊至深。

 后来老师倾注心血,亲自收集整理、编印了《立碑追思册》和《梁氏家道书》图册,他用诗文和照片缅怀先辈,讲述家园幸福和沧桑的过往,尽自己所能传承、延续梁氏家族血脉。

家在汾河边,老师每天都习惯在岸上走一走,聆风听雨,那里的一草一木在纸页上都活成了他的亲人。“这花椒粒一样紫红的浆果,迎来/又一轮春绿,皱纹里凝着风霜尘雪;/依然固守枝头,我伸手相握/看得见内里深红的血液”。一位古稀老人俯身阅读过冬依旧火红的金银木,对风雪中坚守的一点红,若有所思。除了这首《枝头风景》,还有《雪映金银木》《举着金银木的签证入冬》《忍冬》等一系列金银木意象诗,注入老师晚年对生命的一种感念和敬畏。

尘世行走中,老师能看到一个盲人幸福地去看莲花,与一位盲人按摩师相交多年,帮助过一位收破烂的老人……他所怜惜的不只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人,而是一切值得爱的平凡众生。这样的爱不低微也不泛滥,诗人本有这样的品质。

伸出手掌,张开五指

与那枚手印贴在一起;

岁月的烽烟叩动我的灵魂!

假如我生逢其时

敢不敢迎着侵略者的炮火

肩负起民族的危难与兴亡?

此刻,感觉前辈的热血

怦怦激荡着我的脉象。

2017年老师参观四川建川博物馆抗战老兵手印广场后写下《国魂浩荡》。广场上第112列一只血色手印,是他曾握过的叔父的手印,郑重相合那一刻,红色传统手手相传。我曾与老师去红色武乡采风,他无限感怀,写下《1937:关于红星》《燃烧的红》等好作品。还有他早年写的抒情诗《在井口,阅读中国》《回望红军东征》,叙事长诗《山碑》《河颂》等,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大情怀,是一个人永恒的红色信仰。

老师就像一盏雾中的灯,自己在行走中也引领着后来的人。他很注重对本地诗歌爱好者的挖掘和培养,不管在网络还是现实中,老师一直默默关注着诗坛新人的成长。有幸遇到梁老师,如果没有老师悉心的教导和鼎力扶持,我或许不会走进诗歌。

与老师经常谈论起诗歌,老师总说,我们那一代人写作语言老化,观念固守,要多向年轻人学习……而我知道老师诗里的境界和胸怀,才是我们毕生追求的。

与老师相识已有11年,我眼里的老师总是精神饱满,来去匆忙的。他仿佛有做不完的诗词学会的事情,有组织不完的诗歌活动。最近两年才得以清闲一些,而老师还在诗的路上自我反思着,用力行走着……

  (荫丽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理事,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