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与梦想——《山西新诗百年》跋/张建新、梁志宏

情怀与梦想
——《山西新诗百年》跋
张建新投资出版这部百年诗选,是出自热爱诗歌、投身文化的炽热情怀。他青少年时期便写诗发表、主编诗选出版,其后弄潮经商有了一点积累,于天命之年回归文化,先在家乡花塔村开了一座晋祠稻田书院,风生水起仅半年时间获得了太原市十大艺术空间称号;随后策划欲建一道诗人墙,并组建起编委班子编选《山西新诗百年》进入了快车道。
对在诗路跋涉半个世纪的梁志宏而言,参编百年诗选更在乎圆一个多年的梦想。他和赵少琳先后策划《20世纪山西诗人代表作》和《山西90年新诗选》,皆因人事变故、缺少经费而搁置。此番应邀加盟这一团队,自然倾心尽力出谋划策乐此不疲。
其实编委会每个成员同样抱有这种诗歌情怀和梦想,大家有缘组合在一起,很快就编辑宗旨和编审方法达成共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编辑出版方案。
其编选出版宗旨,旨在中国新诗诞生百年来,呈现山西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和代际传承,推出一部经得起诗界评说和历史检验的百年诗歌选本,促进山西诗歌事业在新的百年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我们对编委会的合理构成和运作方式抱有信心。山西文学院应邀作为学术指导单位,张卫平院长出任编委会主任。卫平院长和北岳文艺出版社郭文礼社长多次现场指导,提出高标准、出好书的要求。编委成员珍尓、宋耀珍、王国伟等分属不同年代的诗人,身处诗歌现场熟稔编辑业务,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在编辑机制、方法上有创新,实行分工编选和集体评审制,即编委会确定入选诗人,编辑定向征稿、编选各自年龄段诗人的作品;以短诗为主,对重要的中长诗作可以节选;以作者自选为主,编者也可指定和调换作品;对已故老诗人,由编者遴选或联系其家属选送。编委会对初选的作品集体评审把关,其中涉及敏感政治问题及质量欠高的诗作,予以删削或更换。成员之间在诗学理念、审美取向上存有差异,以包容互补的态度求得一致。
在具体编选过程中,编委会强调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百年诗选的高标准,力争选出每位诗人有代表性、有价值和影响力的精品。二是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以历史视野和诗学眼光,选取能够表现百年历史波澜、抒写各个时代情怀,具有艺术品质的佳作,拒绝非诗化、公式化和陈词滥调。三是坚持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不同风格的兼融,传承与创新多元并存;关注主流大刊发表与获奖的力作,也兼顾民间有先锋意识和个性的探索之作。
出版社在审定中,因故拿下了个别诗人诗作;编委会也适当增补了几位诗人、尤其年轻诗人的作品,尽量争取完善一些。
综观这部百年诗选,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成为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史的一抹侧影,也是国人情感与心灵史的诗意记录。作为民间运作的选本,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期待出版后能够得到诗界和广大读者的认可。由于本书篇幅有限,对同一时期水平相近者我们只选了较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有成绩可观的诗人未能如愿;同时由于编者眼光和水平所限,以及一些作者供稿比较随意,有的诗人所选作品并非最佳。编书不易,还望诸位给予理解。
综观新诗百年长卷,眼前又亮起情怀与梦想这些词语。被称作山西当代首席诗评家、也是重要诗人李杜,在《山之右
同样,梦想也是这部诗选时隐时现的“主题词”。从老诗人马作楫的《梦想依然》,到中年诗人安武林的《梦》,诗中倾诉了对青春和人生的怀想、对岁月和亲情的爱恋。即使诗中没有出现“梦想”亮词,从高长虹、冈夫、公刘、田间等前辈诗人的力作,到当代诗人文武斌《突围之歌》、秦岭《我挖掘太阳》、潞潞《城市与<</font>勇敢的野牛之血》等等,都寄托了山西几代诗人乃至人民大众对民族解放和伟大复兴的热切追求与向往。
山西诗歌的繁荣与发展,有赖于对中国诗歌精神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山西新诗百年》面市,如果能够对行进在新诗第二个百年,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诗人们,起到激励、借鉴和启示作用,将是编者所期待和倍感欣慰的。
最后,谨向支持和指导本书编辑出版的山西文学院、北岳文艺出版社主要领导及同仁,向倾注热情和心智为本书作序的著名诗人李杜先生,向呕心沥血创作提供优秀作品的山西几代诗人,一并表达诚挚的感谢和敬意!同时也与付出辛劳的编委会成员共享这份手捧硕果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