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小蕙: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李国文老师周年祭(未删节版)

(2023-11-29 12:14:26)
标签:

哲夫

时评

文化

李国文

韩小惠

分类: 哲夫人文杂文类

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

——李国文老师周年祭

韩小蕙: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李国文老师周年祭(未删节版)

 

韩小蕙

 

 哲夫小按:追思李囯文先生。读了小蕙情真意切的怀念文章,我脑海里翻江倒海,眼前浮现出的全是李国文先生生前的音容笑貌,我是先生的钢粉,我心是先生永远的祠堂。我昨晚调寄《唐多令》曲牌正韵与小蕙一起追思:随小蕙追思。国文亦我师。尔走时、余竞不知。欲替未能君已去,隔了死、泪流迟。哀起铁心祠。念垂钢粉丝。乱花枝、书卷加持。撰述远香千万里,如笑语,若生之。 

我与国文先生相交于上世纪80年代,如果说中国文坛谁对我影响最大,那就是李国文先生,他的小说是我那时的最爱,我是他的学生但他通信总叫我哲夫兄,说兄弟没大小。我从事生态写作完全是在国文先生诱导下,我与曲格平先生相识也是李国文先生介绍的。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我们之间来往非常的频密,那一段时间我是国文先生家里常客,如果我没有去他家,他还会跑来看我。有一回他来看我时,当时正好晓声、梅森、刘恒、莫言都在,房间里只有一把沙发当给国文先生坐了,床上坐了梅森他们,国文让我坐沙发扶手上,我就坐沙发扶手上了,一点不见外。

我当时主办一本刊物,李国文先生就如小惠所说的,是一位有求必应的文坛“活菩萨”,早上小惠短信告我:“这是我原文原标题,”文坛菩萨”才是我对李国文老师的尊称。大树还有,文学菩萨只李国文老师一人!“深以为然也!小惠原稿更好,所以我在博客原文刊发,以示无穷追思。遗憾的是我虽然是国文的铁粉,却很晚才知道先生仙去的消息,只有无语和无尽的怀念。小惠的文章让我感动!

韩小蕙: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李国文老师周年祭(未删节版)


今天是个悲伤的日子,去年1124日凌晨,国文老师遽然离开了我们。他老人家走得太急了,连个招呼也没打,不知他是急着去天堂创办《小说选刊》,还是去赶写《天堂里的春天》?就在此前四天的1120日傍晚,我还和国文老师通了电话。老人家声若洪钟,情绪极好,用他惯有的幽默问我:“最近有什么乐子吗?”聊了差不多半小时,他一直乐呵呵的,中间只有一句令人有点心酸:“小蕙,我的腿不行了,走不了路了。”我赶紧安慰他,说他思维如此敏捷,依然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听了哈哈大笑,声音中充满着乐观的信心。

其实,何须我这个“丫头”(国文老师喜欢这样称呼我等他的几位“小友”)晚辈安慰他?睿智的国文老师虽然很不“聪明”,因此前半生的苦难是着着实实地受了,差点儿就死在贵州的大山里;后半生尽管著作等身,是新时期文学的扛鼎作家之一,但也着实没混上个委员、代表、主席什么的当当,但国文老师需要的不是这些——世事洞明的他什么看不透?什么浮云还能诱惑得了他?什么鬼魅还能骗得过他?什么艰难困苦的关隘还能挡得住他?……

高天苍苍,大地茫茫,国文老师是有大境界之人——他写作,是因为有一支文学火炬在他胸中熊熊燃烧,乃至于在贵州劳改期间,还冒着惹下批斗大祸的危险,偷偷蹲在茅草摇曳的牛棚里写作,然后奇葩的是他居然还执拗地借了别人的姓名身份去投稿,奇葩的是就这样竟然还发表了数篇小说。国文老师对文学的神圣感可浓缩成四个字:“高山仰止”,有一次话赶话,他随口跟我说起某位作家:“他哪能算得上作家呀,顶多是能写几篇文章。”我很惊讶,原来国文老师心目中的“作家”竟然是这么高端的存在,当时说得我都惭愧了,暗忖自己也要时时诫勉,千万别忘记了文学在高处,在喜马拉雅,在珠穆朗玛,在头顶的青天之上。

殊知殊不知,文学之路有多艰难?珠穆朗玛不是每个人都能攀上去的,上青天更是难得李白都要喊“噫吁嚱”。尝见有青年作家说他们写得很容易,大概是他们比李白还李白。而据我所知,国文老师为创作下的功夫,非常人可比,本来他的起点就高,有着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文学专业背景,他是早年毕业于南京戏专理论编剧系的高材生。被劳改时无书可读,便把手边唯一的《红楼梦》倒背如流。1973年回到北京,一时“问题”无结论,“赋闲”在家、正值不惑之年的国文老师便天天跟着妻子刘阿姨去上班,其实是去刘阿姨工作的铁道部某图书馆苦读。几年毁灭性的批斗和劳改,一点儿也没有浇灭他胸中的文学之火,反而是火上浇油越烧越旺,后来索性变成石头缝儿里的种子,拼命地汲取大地上所有的营养,暗中积蓄着力量。就这样,在毅力和意志的严格把控下,三个严寒酷暑的年头平静又激烈地鏖战过去了,国文老师用通读《二十四史》等国粹经典的最优成绩,迎来了对他的平反昭雪。就此新的出发,如蛟龙出水,赛凤凰涅槃,久蓄在他老人家胸中的熊熊烈火喷薄而出,《车到分水岭》、《空谷幽兰》、《月食》、《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花园街五号》……一部接一部佳作和大作相继发表,新时期文坛上巍然站起了李国文,在获得了一连串文学奖之后,顺理成章的,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折桂首届茅盾文学奖。

文学之火继续熊熊冲天,国文老师成了“获奖专业户”的代名词,真正是拿奖拿到手软,都让刘阿姨发愁了,那么多奖杯奖牌没地方摆了啊。然而谁也没想到,此时国文老师却放下小说创作,专攻起随笔,并迎来了他平生的第三次苦读,那是自1992年的散文《卖书记》为滥觞,他谢绝一切应酬,每天窝在只有6平方米的、蚂蚁窝般的电脑间里工作,11点早餐后开始写文章,至16点午餐,然后进入读书状态,22点晚餐后再读,时常读到凌晨两三点……从此,他的随笔创作如大河奔流,《中国人的教训》、《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李国文说唐》、《李国文说<</span>三国演义>》、《李国文楼外说红楼》……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几十种,由于每篇文章都体现出渊博学养、深刻识见和卓然独绝的风骨,让无数追随者击节叹服,竟“制造”出看的都跟不上他写的奇迹,也造就了洛阳纸贵的“李国文随笔现象”,一时文坛之中以及普通读者,皆以读李国文随笔为贵。

1982年我入职光明日报社,国文老师就渐渐成为本报副刊的支柱作家,每当缺乏头条了,我第一个求助的就是国文老师,他老人家每次都义不容辞地担起救火队长的责任。而且我知道,他也担任着好几家报刊救火队长的职务。数十年的交往,越来越尊敬和爱戴这位不是亲师、胜似亲师的老师。文坛上作家多多矣,我接触过的至少有成百上千,其中很有些是经不起交往的,像腐生的大王花似的,只能远观而不可近待;而国文老师则仿佛五月的槐花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不喧不哗地把甜甜的馨香浸润到每一位路人的心上。

我曾说国文老师是“五好作家”,即“学识好,见识好,心态好,用功好,夫人好”,这些都是泰山一样摆在面前,一点儿也无夸张。而最让我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还是他高贵的心灵。他虽然写文章老辣锐利,重剑雄风,对人间丑恶毫不客气,大力伐挞;但对人却是慈心善语,真诚相待。尤其对年轻人好,永远以平等的目光相视,他说这是因为自己青年时期受过不公正待遇,深知那种痛苦对年轻人的伤害之深。即使对有严重毛病的人,国文老师也是首先看其优点,平心静气地予以理解和宽容。他曾极为恳切地对我说:“小蕙,这世上就没有完人啊,咱们自己不也是满身毛病?”他是这么教导我的,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仁爱,宽容,温暖,真正是从内心深处给人向上的力量,所以国文老师的人缘特别好,怀念他的人太多了。

今年824日,是国文老师93岁诞辰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他召开了“李国文先生追思会”,梁晓声、周大新、桂晓风、聂振宁、贺绍俊、李敬泽、臧永清等作家、出版人和有关领导,每个人的发言都谈到他们与国文老师有着“特殊”的关系:梁晓声、李敬泽念念在兹的,是国文老师对他们成长路上的种种教诲和点拨。桂晓风、聂振宁饱含感情,讲起国文老师对他们全家、包括老伴、儿女、孙儿女三代人的关爱、慈爱和仁爱。周大新未曾语言先哽咽,说起国文老师对他妻子调北京的事始终耿耿在心。我呢,讲起国文老师有一次对我的批评,当我对这不满嫌社会进步太慢,对那抱怨嫌人性太丑陋之时,却不料国文老师突然猛击了我一掌:“小蕙,在我看来,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比起过去,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哇。”这一声棒喝,完全令我没想到,我就像遭到了电击,浑身僵直地愣在那里,好久动弹不得;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因为这提醒是多么宝贵,一下子让我开阔了,似乎跳到了云层之上,欣赏到西岭的千秋雪追上了东吴的万里船——最重要的,是想起了久已忘怀的文学初心……

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太多太多:比如国文老师的睿智坦诚,那是1999年的《当代》杂志发奖会上,当轮到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在今天的文学大餐上,获奖的中青年作家们是油焖大虾、清蒸鳜鱼等高档菜,而他自己不过是凑数的小菜凉拌花生米。又比如国文老师的“秋收冬藏”,70岁以后他命令自己退出闹市,回避镜头,以一杯清茶为伴,闭门读书,信笔涂鸦,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二十年,幸运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增添了数十部李国文著作。还比如国文老师的豁达乐观,有一天我随口说了一句“哪天您高兴,咱们去吃大餐”,谁知国文老师接口就说:“我哪天都高兴啊……”哈,多么可爱的老爷子,真正是阅尽人间春色而不失真人本色,活成了老神仙,谁人不爱戴,能不以铁粉身份追随之?

坎坷而不失文学初心,困顿而不坠青云之志。居京都之高则溺其写作,处贵州之远则沉醉书卷。陷污泥中被摸爬滚打而不染纤尘,在荣誉高光中被万众追捧而持节自律。宅心仁厚将内心的阳光洒向能够给予的所有人,宇量深广包容提携后来者“胸中元自有丘壑”。君子风范,不虚伪、不虚妄、不粉饰、不假装、不阴暗、不弄权、不嫉妒、不整人、不霸道、不挡道、不害人、不使绊儿;无欲则刚,牢牢守住了“死生穷达,不易其操”、“高风亮节,博爱众生”的底线——国文老师,真正的文坛大树,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

一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国文老师,这三百六十五天里,您在天堂都好吧?

永远缅怀您。

                              2023.11.24于北京          

韩小蕙:我心目中的文坛菩萨——李国文老师周年祭(未删节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