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渡的黄河很酷
调寄《山坡羊》两首
哲夫
河东大地上的芮城县是山西省的南大门,往县城东南12公里去便是大禹渡。大禹渡依崖傍水,绿树森森,高举于黄河岸碛之上,占地面积450余公顷。除了与不远处的风陵渡具有同位优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之滨,还是古往今来万里黄河两岸以大禹冠名的千年古渡处的惟一。
大禹渡又名神柏峪,属人类早期活动龙山文化。这里有黄河流域最大石雕大禹像、定河神母雕塑、巨石天书等阁亭景观。绿树掩映的合林寺、禹王大殿、观音庙、水官大禹和圣水观音神像、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引黄高灌工程以及往来如梭的黄河游气垫船,无不说明这里的文明与古老。
史料和民间传说与之交相辉映。
公元前2100年间黄河泛滥民不聊生,大禹受舜之命率众治水,在此处栽下一棵柏树以作为观察水势的标志,并在此柏树之下得到圣水观音的点化,这是观音文化的产物,悟得了乃父治水失败于一味的堵,而疏而导方为治水良策。故上凿龙门,下开三门,疏导纷乱的洪水,归经返纬,循序浩荡入海。连续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并被禅让为帝禹,成为神一样的人。
有朋友以现代人的口吻批评说,当地老百姓为了溢美大禹,把传说也编得太有些不合适,比如说,圣水观音点化大禹,根本就是不懂历史,那时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怎么可能呢?我笑着宽慰他说,驾不住后来还是传入了,老百姓是在传说的基础上又掺入了新的内容。他们心目中的大禹或是别的伟大人物,通常都没有国藉,都是可以随便穿越的神人……千百年来传说与黄河同在。
临河风景线上,最先入目的当是大禹当年种下的那一株勘察水情标志的柏树,迄今还如同一面翠色的旗帜,样貎清奇却并不十分高大,姿容秀逸却并不过分张扬。据说此柏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清时便被时人称之为神柏。果真,与之对应的是一方清道光四年勒石的《神柏峪重建禹王庙的碑记》遗存。此柏斯时已经成神并有了神柏峪这个地名,足以佐证其古老与不凡。
这些大禹治水的传说和历史遗存,兼收永乐宫中国道教文化中的神鬼说,并蓄外来的佛教文化中观音文化,以自然生态和河东人文为底蘊,使道、儒、释,交相辉映,丰富了黄河本土的所谓根祖文化。什么是黄河的根祖文化呢?那就是龙文化,黄河是一条大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云云。
大禹景区和芮城一样,打得也是生态牌。周遭植被的良好使景区享有"森林氧吧"之美誉,远离尘嚣,使这里的饮用水,不仅是广告语而是真的,富含锶、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无污染,素有山中的矿泉水和"神泉水"的美称。用这里的水泡茶,茶与水相得益彰,远来的客人,不妨来试试真假。
大禹渡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大型引黄高灌工程,迄今仍然运行良好,此工程以开创三大技术先河而闻名于世,一是一级水源站采用活动泵车抽水,二是建两厢沉沙池,解决了黄河泥沙不易处理难题,三是二级站一次扬高200米,首次突破单级扬程不能超过百米的极限。所动用的土石方量若一米见方排列起来有两条万里长城那样长,被国外媒体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十大成就"之一。
我以《大禹渡的黄河很酷》为题填了两首《山坡羊》小令以为感慨曰:
其一
滔滔流布,悠悠掌故,
合林寺耸河东府。
纳江湖,滚滩涂,
十八湾里开旗鼓,
千万物移伏镰斧。
头,星宿海,
腰,大禹渡。
其二
炎黄血脉,舜尧魂魄,
龙蟠螭聚圆神柏。
劲虬搓,铁蛟梭,
引黄高灌红韦驮,
活动泵车青史册。
浊,沉以碧,
沙,堆岸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