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2016-09-28 12:21:39)
标签:

哲夫

水土中国

五色共和

水土保持

中国青年出版社

分类: 哲夫生态纪实类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谈哲夫《水土中国》

胡平

(此文系胡平先生在《水土中国》讨会上的发言电子稿未发表过谢谢胡平先生)

 

   在报告文学题材里,水土治理是一个苦题材,作家要跑很多路才写一本书。在作家里,找出哲夫这么一个对该题材有足够的兴趣和热情、肯不断爬山越野的人来,其实不容易。他为什么愿意,也许和经历有关,但也不是光经历就能造成这种热情的,也许有点天造地设。有这样一位作家是环保之福。现在很提倡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就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生活进入别人的生活,不是轻松的事情,哲夫愿意这么做,就很值得称赞。

 

   绿色发展在G20会上也受到关注,水土治理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这部作品的题材和主题是很重要的。中国在这方面的现实状况到底如何,相信水利部门应该有更全面、更清楚的材料,作为报告文学作品,《水土中国》向人们提供的主要不是论据和数字,而是一幅幅画面,分布在六个省区的一些典型的画面,包括历史的场面,画面中有人,具体的人物,所以这是文学的报告。作品主要报告了若干先进的典型,写得很具体,这个就和水利部门的报告的作用不一样了。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地貌、水文、水土保持等情况,而且能真正认识一些生活中人物。如在福建的山东人马雪梅,当年承包下谁都不要的100多亩荒山,山上满是泥石流,她干了5年,借了30万,树上连果都不挂,还要经常对付催债的人。以后,她还是坚持下去,干了十多年,终于翻过身来,把整个土壤改变了,收入也变得可观了。还有那个县委书记王树清,一直带人植树,人称树是他爹。他种树是跪着种,侍奉如爹娘。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一片被羊啃坏的树,他让100多个干部在路边为树默哀三分钟。哲夫写出的这些人物,是作品价值的中心。水土治理,要干十几年、几十年才见成效,可是各地就是有这么一些人,有那么一种精神干这种事,才逐渐改变了当地的生态。人物不是政策,不是条文,但有特殊的感召力。制定政策好办,可以订一个计划,规定十几年里初见成效,可是谁去干呢?能不能干成呢?谁能熬得下来呢?还是得落实到肯这么去干的人们身上。这部作品的力量,就在于写出了这样一些人,让人们看到,实际上有些人就这么干下来了,取得了显著效果。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了,他们的故事可以切实地鼓舞更多的人和他们一样去做。

 

   哲夫是写小说出身的,报告文学也写得有一半小说的味道,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更容易写出人物,写时习惯于贴着人物走,所以他的作品和一般报告文学不太一样,在人物刻画上更得心应手,文体里形象色彩更充分。缺乏形象性是当下一些报告文学作品的弱点,因为作者可能是记者出身,并不适合于形象思维,甚至一点形象思维能力都没有,把长篇报道也命名为报告文学。哲夫相反,哲夫不很用逻辑思维,更长于形象的写照,所以人物容易写活,从形态到性格都写得生动。在这部作品里,他写人物并不一定局限于环保行为,如写山西的老张。老张带哲夫上山,跟着一条狗,作者就接着写狗。狗跟种树和生态是有关系的,生态好了,野兽来得多了,就需要有狗看山,但哲夫跟老张聊狗时聊的可不都是看山,他也有兴趣跟老张聊这是什么狗,有没有狼狗的血统,为什么不养藏獒,等等。聊这些和环保没多大关系,只是作者的爱好,但我觉得写进来很好,因为报告文学也可以有闲笔,不一定都死扣主题。写这些的作用在哪儿呢?就在于把狗的主人写得更有血肉、更自然了。这也是小说家的笔法,但值得一些报告文学作者学习,关键在要使文学的味道更浓一点。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本人的形象也写出来了。作者在作品里不是光采访,也和采访对象有交流。如他在和赖林生的交谈中,给赖林生下了个套,问他如果根把盆装满了是不是还有换花盆,一下把对方问住了。这些描写,显示了作者对水土保持专业是有个人看法的,而且颇有深度,于是写出作者自己的形象,更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6万字的《水土中国》是从22万字的报告文学《五色共和》里摘出来的,这样摘,可能多少影响了作品的完整性,使眉目显得不很清晰,部分和部分、段落和段落之间,层次和递进的关系不太明了,这成为作品可能被人挑剔的地方。这也涉及另一个问题,即报告文学不宜太小说化。报告文学中报告两字,表明了另一种文体特征,指向新闻性和思辨性,就是说,逻辑思维的运用上也是不可忽视的。在结构上以层次鲜明一些为好,层次间还需要一些逻辑的递进和转折,于是可以使大家读起来更容易看清作者的思路,觉得更舒服。提出这一点供作者参考。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偏朝水土问圆缺

七律新韵
哲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1096080102wsib.html

菊以清香勾素洁,
月添姿色影拿捏。
几枝虫籁摇风啸,
半盏云情动雨曰。


未向诗书求角羽,
偏朝水土问圆缺。
不能孤鹜归千只,
也想惊鸿返一瞥。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五色共和

哲夫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应《中国作家》与水利部之邀,前后近一年时间,高到5200海拔的西藏珠峰脚下、低至零海拔的新疆吐鲁潘、贬肌于北大荒的风雪、桑那于贵州的干热河谷还有石漠化伺候,从陆沉的疆域到流失的国土……前后横跨春夏秋冬,采访十余省区,撰写长篇报告文学《五色共和》,从20余万字到如今近40万字。《中国作家》纪实版五期以《水土中国》为题,发六万余字,责编雪涛,主编高伟。不久前在北京如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与会的有胡平、李炳银、李朝全等著名评论家。全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责编金小风。途中所见所闻耳濡目染感慨良多,五律平水五首以记之。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其一
东西南北中,黄白黑红青。
行地江河水,光天日月星。
河生山以命,土赋水之形。
水土河山秀,春秋草木馨。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其二
露凝结为霜,云浓吼作洪。
湍湍波溅空,峻峻岭弯弓。
共和图腾物,家邦不倒翁。
尘涓生四象,五色大千雄。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其三
人生喻草木,枯茂如羊牛。
水土安家国,灵顽乐地球。
光川风野阔,秃岭雨荒稠。
大漠堙城廓,平畴蚀壑沟。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其四
南北灰霾起,东西泥石流。
黄沙肥万里,黑壤瘦千秋。
浊填河湖满,泾淤市井浮。
丰姿嫌骨立,形影怨恩仇。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其五
穷贫忧歉收,富贵惧镰钩。
旱涝连天下,江山已老叟。
巍巍关翠袖,汤汤锁清喉。
道破繁华事,青红美九洲。
 
哲夫:新书《五色共和》和《水土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