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故事牛车自然哲夫文化 |
世纪之痒与渴求之痛
哲夫
其一,取材于黔驴技穷的典故,这个故事是唐朝柳宗元所讲,他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恶,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今若是焉,不幸而言中。悲夫之余,因黔驴的不绝,存之且有新繁殖与发展,新故事层出不穷,故择其一则而续之,不为效颦,只求略微搔以世纪之驴痒也!
世纪之痒
(点绛唇)
哲夫
俯仰黔驴,
蹄儿够不着迷惘。
六神无主,
只想搔搔痒。
骨感皮囊,
丰满多猜想。
槽头党,
向西迷惘,
虎在丛林赏。
其二,取材于成语涸辙之鱼的故事,出自《庄子》,其曰: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此情此景,似乎仍然可以借用柳宗元上文结语的慨叹:“今若是焉,悲夫!”
诳语监河侯,且措大游说吴王、越王,引西江之水来解救鲥鱼之困,然而远水不解近渴,其危急,形同餐金饮鸩以止鲥鱼之渴,乃是恰得其反也!
且,此时竟有须齿生动的蟑螂,跃跃然,前来车辙之内,百般撩拨,欲细嚼慢咽那只躺在涸辙里的鱼。蟑螂之吻,虽不至于倾刻间便夺了鱼的命,却也让鱼十分的泼烦无奈,于是故事就有了一个这样的继续。如何结束,荒唐与丑谬否,请自己判断之。
(点绛唇押平水韵)
哲夫
涸辙枯鱼,
已无暇顾其轮近。
渴求成愤,
遇蟑螂荼吻。
饮鸩红尘,
解困吞金粉。
虫情殷,
齿须勤谨,
轱辘过同坟。
鲥鱼者,时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