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和平的捍卫者耿彦波
(2013-10-25 23:50:39)
标签:
这是切都潜规则市长文化 |
人们对老耿的追捧和情有独锺,说明时代缺失了什么,缺什么就要补什么,这是中医的说法。老耿让大同人、太原人、山西人甚或中国人都很提气,是当下中国很补很提气的一味中药,是人参?当归?还是半夏什么的?不知道。很是知道的是,他是荒芜人性中必然要迸发出的希望的一芽,是从板结的土地下拱出的一株铁杆庄稼,希望他能为人民多打粮食,为未来光景照个亮。
转发
和平的捍卫者耿彦波
郝云
走在并州的府东府西街,我总想抬头望望那些漂亮的路灯,数数两边的车道,犹如华灯照在天衢。这样的美景之下,我每天上班由乘坐863路公交车改为徒步——这一切都是从今年9月2日后开始的。府东府西街是我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以往对它从来没有过太多的留意。堵车的时候烦,顺通的时候自然些,唯有2013年9月2日重新修过后,这条路让我、让他、让大家想的多了。
在刚修好的大路上走,你的心一下子就宽了,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美好的感受。昨天中午下班走到府东街南华门口,正赶上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擦公交候车亭。他们是公交公司的司机,擦公交亭是利用休息时间的自愿行动。他们把灰尘用长墩布探高就低不停擦抹,我不会用新闻语言来渲染他们,但我明白素质的提高、文明的养成是需要有土壤的,这土壤首先是城市的公民意识。
我不妨说说八月份我的大同之行。五年前我去过大同,大同给我的印象是饭店多、垃圾多,小街小巷其臭无比。许多小巷子里公厕屎尿横流无法入内,苍蝇到处乱飞,臭气熏天,不堪入目,快速逃离是唯一选择。五年后的大同,早市上你看不见乱摆乱放的的小摊,卖菜的把菜梆子和烂菜收拾的干干净净,遛狗的把狗屎擦了装在塑料袋里,扔到垃圾箱中。所有的街道几乎看不见废纸,看不见乱堆乱放的杂物。到火车站乘出租车,没有拒载的,没有强拉客人的。难怪饭桌上我的几个朋友笑我这太原来的,调侃说:“你们太原的出租车,从迎泽大街长途汽车站到火车站张口就要二十元。”我只能说确有此事。什么时候我这个从省会城市下来的人竟然沦落到在饭桌上让大同朋友九落的份上了。这全“怪”耿彦波,使大同人民有了尊严,有了自信,有了显摆的机会。
耿彦波改变了大同,这个改变不仅是建几座高楼,修几条马路。有一个词叫“种文化”,耿彦波在大同的贡献到底建市的功大,还是“种文化”的力大?让我们听听大同市出租车司机的散谈。
问:“大同拆旧力度这么大,补偿的问题老百姓能满意吗?”
出租车司机:“哎,咱们家兄弟分家也不能分的人人都满意,更何况这么大的拆旧城、建新城。都按政策办事,一把尺子,你没说的。”
一句话,还是要归功于制度的公平。
我们的敌人不是官与权,而是腐败不公和虚假、公权私用等等。如果一个社会关心人性深处的东西,而不是满足于现实生活表面的喜怒哀乐,那么人就很容易被美好的事物感动并为此付出。
现在说真话的人不多了,还有敢做真事的人吗?
今天这么一位不信邪、敢担当,在为大同播下文化种子的市长来到了太原,提前十年改变并州。这位筋绷血淌的汉子展露真心、真性、真情,把政治立场和个人情绪,用最饱满、最激动、最真实的行动诠释了出来。失了许多美好?经济发展泯灭了人心中栖居的诗意,尽管吃着肉,我们也骂娘。热血沸腾在憋屈中也会冷却,修炼一个词叫“内敛”。耿彦波无疑是这条路上大战世俗法则,与既定潜规则挑战的好市长。他用一个词——“捍卫”,诠释着他的行动和信仰,这座城市也在拓展中宽阔起来,有了精神高度,杂音越来越少。祝福现在,期待未来,这是必须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