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一夜狂欢后的代价
哲夫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除旧布新,与时俱进,才是过年的真谛。
民族习俗,并非只要是传统的就一定是好的,就一定要保留的;历史文化,未必只要是悠久的就必然是玫宝,就必须要传承的。例如茹毛饮血、例如刀耕火种、例如母氏社会、例如封建迷信、以及弃老、守丧、裹足、车裂、沉猪笼等等的恶习,就早已经废除。如果只要是历史的传统的就保留就传承,那人类社会恐怕现在还在茹毛饮血。
传统习俗也适合优胜劣汰,好的保留坏的淘汰,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发展的必然。
曾几何时,鉴于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中国曾下过禁炮令,一片赞同之声。然而,未几,便异议盈天,理由五花八门,主要是说:放炮过年是传统习俗,不放炮没有年味,千年习俗不能因污染环境便轻易取缔。升平盛世不放炮如何显示?环境污染不能靠禁炮来改善。云云。结果是不了了之。明知正确却得不到坚持,明知错误却不能取缔,民主乎?渎职乎?传统乎?自毁乎?类似事件不胜枚数,值得引起在朝在野的自我反思,自我诘问。
不说南北极冰雪融化,人或为鱼鳖。也不说人类是个传统的吃货,两条腿的除了人不吃,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其余都照吃不误,直吃得山穷水恶,珍禽异兽绝代。也不说过去地广人稀,环境容量大,解放初期四万万同胞,逢年过节财力物力所限,放炮甚是有限,构不成现在这样的威胁。现在有十三亿人口甚或更多,生活水平提高,再穷的人家放几挂炮也是小意思,四万万人口一人放一只炮,和十三亿人平均每人放一枚炮,几成天壤,已成灾害。也不说生态局部好转全面还在持续恶化,只说全世界人民为了可持续发展都在尽可能改变人类传统陋习和传统生活方式,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要坚持不改?也不说生活方式将决定人类的未来,低炭生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人人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发展,自觉自原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点滴贡献,你为什么非要特殊?非要有所不同显示你的毫不为人专门利已的嘴脸呢?也不说年年因放炮引发的火灾和对他人和自我造成的伤害,侥幸之下,或许你是幸运者或曰超人,但避害趋利却是人的共性。
我只想说,元宵夜外出,硝烟味呛人,年老者为之咳嗽不已,相信更多人有同样体验。大气环境容量超载已经多多,放炮有如最后一道稻草。个中有二解,一曰工业污染屡禁不止,十三亿人口同时密集型放炮,如最后一根可能压塌区域环境脊梁的稻草,或可禁止。二曰如禁不住,这最后一根稻草,就可能暂时压塌区域环境的承受脊梁。比喻虽然永远不准确,但道理你会懂得,一碗水满到临界时,再添入一滴,结果会如何?
统而言之一句话:不能以全民健康为一已之所好买单。


















迎来了一个雾霾天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