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为阎文盛、左为手指、右为孙频
三人成众作品研讨会在并召开
哲夫
(本文为会议未照本宣科的发言稿)
2008年城市文学社改为文学院,公开从社会上招聘了五个新人,其中有三位已经在文学界崭露头角。他们是:阎文盛、梁学敏(手指)、孙频。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短短几年时间,这三个人以各自具有的创作方式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好评,这就是今天之所以有这个研讨会的原因。

本次研讨会由山西省作协、中短篇工作委员会、太原市文联、太原市文学院、太原市作协共同举办,市委常委宣传部张春根部长莅临本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在现场亲自安排了本次会议的宣传事宜。太原市副市长、市文联主席、原山西文学执行主编王爱琴介绍了三位作家的生活简历和创作成绩并提出了自己对他们的期望。

本次会议特地外请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先生、文艺报总编、著名评论家阎晶明先生,我国著名文学编辑家张守仁先生,《小说选刊》副主编、著名评论家王干先生,《十月》副主编陈东捷先生、《人民文学》马小淘女士、散文作家雪小禅女士等,以上诸位都有精彩发言。

中国作协副主席、山省副省长、省作协主席张平因公务繁忙未能出席,却发来了语重心长的贺信。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著名评论家杜学文以双重身分讲了几点意见。

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明旺先生,一天会议始终全陪并有精彩讲话。
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杨占平主持会议。

本省参会作家、评论家有张石山、张锐锋、张发、段崇轩、秦溱、鲁顺民、黄风、金汝平、王春林、聂耳、孙钊等人。

作为阎文盛、梁学敏(手指)、孙频他们三人所在单位的负责人、兄长和朋友,我为他们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谨此表示祝贺,同时也感谢各位与会者!

阎文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写作,已发表出版了两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他是个比较全面的创作者,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等诸种文体,几乎无所不能。因此,他的创作是跨文体的,各种文体的建构互相混搭,小说中有诗的韵味,散文中有小说的元素,诗作中也带有小说的建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那一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关注,从而形成他自己独有的细腻、婉约、甚至是有些伤感的风格。不过,他也有雷暴的一面,起于飘萍,达于九天,仍然能归于平和。这也是一种功力。在语言的排列组合上文盛也有独到之处,精妙而婉转,却不失阳刚之气。我想,这和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文盛是一个正直、敏感、多思、寡言、性格内向的人。阎文盛的主要作品有:长篇散文《一个人散步》、《失踪者的旅行》,长篇系列散文《光线》、《你往哪里去》,长篇小说《花间词话》、《当年只有我和你》、《恋爱的黄昏》、《离去的你》,中短篇系列《城市里的童话》,诗歌系列《羞涩》,评论系列《阅读者札记》随笔《绵山访贤》等。

笔名手指的梁学敏,1981年生于山西阳城,手指是个很阳光的人,他对小说的感觉与众不同,也就是说,他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避开传统,写他自己独具特色的作品,在一堆作品中很容易被辨认出,这是手指的小说。他关注和描写的多是一些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的鸡零狗碎的生活,在生动甚至是有些骇人的描述中,你会疑心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事实是他在客串每一个主角。而且,在似乎灰暗的生活场景中,总有一抹亮色在闪烁。这和手指的个人经历分不开,手指是2003年开始写小说的,起点很高,处女作在《收获》发头题。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大学三年级自动退学。为了生活,一边写小说,一边办刊物,小说写的好,刊物也办得不错。在《芙蓉》《大家》《文学界》《西湖》《山西文学》《黄河》等刊发了一系列的小说。作品多次被选载。还独立策划主编过几本青春类文学杂志,办得也很成功。

孙频是位女性作家,年纪在三个人中是最小的,是1983年生人。孙频是2008年才开始小说创作的,至今已经在各大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万余字,她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有多部小说被选载。别看孙频很年轻很青春,可小说却很湿润,这种湿润有两解,一为鲜活和生动,二为苍凉,甚或可以称之为残酷。尤其擅长对女性心理的剖析:有些文字如手术刀也似,锋利而微妙,能寻微探幽地把虚伪的温情撕成粉碎。透过这些文字依稀可以瞥见张爱玲的影子,张爱玲沉在世俗和沧桑底里的,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完美主义者,宁可玉碎也不瓦全那种,孙频也同样如此,她骨子里其实是个温情主义者,而表面反映出来的却相反,这也是个很有趣的现象。

以上是我对他们三个人作品的一点个人看法,至于更深入更有见地的,要听各位评论家的。谢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