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2011-01-20 17:29:37)
标签:

胡正

张平

哲夫

西戎

作协

杂谈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哲夫出联:日月强梁,天地霸蛮,汾水长流已成昨,直叫人徒唤奈何。

赵化鲁对:文章华彩,人品高标,灵石沉吟犹念兹,愧我辈无力回天。

空里流霞:书文等身,桃李遍园,明天清明再忆今,兹期后重振晋军。

人可如水:山河表里,人物鼎盛,晋韵不绝有新篇,且待人继往开来。

周俊芳对:星辰殒落,山河同悲,吕梁英雄今犹在,且看我辈抒豪情。

刘琳对句:江河横锁,干城竖裂,晋碑高矗正凌空,更警世胡言乃尔。

 

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 

原文载 2011年01月19日 11:36 来源:山西晚报

 张平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 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哲夫:生前诸老皆好酒,此去天国空气好,恐怕美酒少,故而酒祭五老!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张平:山药蛋派最后一位主将离去

 

  久久沉默在胡正老师去世的来电中。

  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山西老一辈作家五泰斗中的最后一位,终于也离我们而去了。

  胡老病势凶险,知道这一天很快会来,但还是觉得这不像真的。

  一个月前,《山西文学》六十周年刊庆,胡老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还同我们喝了两杯酒。《山西文学》的前身《火花》由他们一手创办,最多时发行近20万册。这本刊物倾注了他几十年的心血,让他牵挂了一生。他对当代作家和文学刊物充满期待和信心,只要有好作品,就不愁没读者。

  两个月前,胡老刚刚做过体检。胡老没架子,大夫们跟胡老很熟,不少人年轻时都看过胡老的作品,对胡老格外尊重。对医生和护士,胡老谈笑风生,积极配合。每一项检查下来,都要认真道谢。检查结果,除了一些老毛病外,一切正常。大家都挺放心,胡老身体没问题。

  四个月前,中国作协主席团会议在太原召开,中国作协铁凝主席、李冰书记特地来看望,胡老笑逐颜开,谈作家,谈作协,谈了好多,时间很长。胡老言近指远,想得很多,很深。文学是他的生命,让他终生不能割舍。临走时,铁凝主席说胡老的身体真好,肯定是五老中最长寿的,怎么也能活个120岁。胡老抚掌大笑,连说好,好。

  半年前,他还给省委书记省长签名写信,胡老情真意切,倾心吐胆。筹建赵树理文学创作中心的事,不能再拖了。这是山西几代作家的夙愿,早点建起来,我们也就放心了。文学大省啊,作协要有个新气象。山西文学事业的成就,也应该让山西人和来山西的人都有机会看看。看到书记省长的批复后胡老高兴得像小孩一样,逢人就夸,这届书记省长行,山西有希望。

  胡老性情刚毅直率,达观豪爽,在作家协会大事小事,都要找他商量商量。他为人正派,见多识广,考虑问题既刚正不阿,又稳健周全。“文革”后,文联作协恢复,胡老任文联秘书长,打里照外,上下奔波,文艺界拨乱反正,胡老居功至伟。那时候,作协主席西戎、文联主席马烽、作协党组书记胡正、文联党组书记束为、电影家协会主席孙谦,真正的黄金搭档,文艺界何等气象!

  正是由于他们的影响和努力,从1978年开始,一大批优秀年轻作家调入文联作协,山西作家的作品几乎每年在全国拿大奖。“晋军”由此崛起,并从此腰杆强硬地挺进全国文坛。

  1984年我的小说《姐姐》获第七届全国短篇小说奖,当时我在临汾文联做编辑,获奖的消息一直也没机会给省作协报告。等到召开省作协理事会见到胡正老师时,才悄悄说了一下。哪想到胡老一听几乎跳了起来,你这年轻人,这么大的事情怎么现在才告诉我!我和西戎主席昨天给省委省政府汇报,说今年又获了一个中篇小说奖,哪想到还有你这个短篇小说奖!太好了太好了,你可是给咱作协争气了!哈哈!我说嘛,这左眼皮一个劲儿跳,原来真有喜事!

  胡老当时的神态表情和举止言谈,至今让我历历在目。我根本没想到胡老会这么兴奋喜悦,一个年轻作者获奖,就好像他自己获了什么大奖一样。下午开全体会时,他果然一开始就宣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今年又有一个作品获奖了……

  再后来,也许是觉得胡老这么平易近人,竟然给胡老提了一个要求,让胡老给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写篇序。至今想来,自己那时还真是年轻不懂事,没规矩没礼数。也不像现在,让领导写序,提前已经把序言初稿写好。

  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是,胡老当时什么也没说一口就答应了。没几天就写好了序言,并直接寄给了出版社。多少年以后,特别是今天想起来,心底里突然感到是这样的悲伤和难过!前几天去医院看望胡老,那时胡老已经不省人事了,胡老的儿子胡果眼睛红红地对我们和医生说,就想尽办法让老爸多活几天吧,平时老爷子从来没拖累过我们,到今天了,别让我们连个尽孝的机会也没有。

  这句话让我语噎了许久,至今想来,胡老走得这样急促,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的呵护和厚爱,对作协的关心和帮助,真的是让我们连报答的机会也没给!

  胡老的病,说到底还是跟抽烟有关。其实马烽是这样,孙谦是这样,束为、郑笃也都是这样,几乎是一个病。胡老说过,我们那时候抗战打游击,整天窝在山沟、窑洞里,只有抽烟才是惟一的乐趣。旱烟,纸烟,用废纸卷的烟,有什么抽什么。哪像现在,还有什么过滤嘴,那会儿烟屁股都是宝,一个也剩不下。我们的那些作品,哪一部不是烟熏出来的。走到乡下,跟老百姓聊天,靠什么,还是烟。小兰花,烟叶梗,呛得人流眼泪,可老百姓说那才香。你不抽,老百姓怎么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突然间,想抽烟的欲望如此强烈。阳台上,烟雾袅袅,透过烟雾,眼睛不禁有些发麻。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还有胡老,都还是那样亲切,那样安详。很远似乎又很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