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2011-07-12 13:28:36)
标签:

哲夫

人类

一个都不能少

天工开物

杂谈

谁杀了大白鹅

哲夫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1、谁杀了大白鹅?是希特勒还是法西斯?是个人野心?还是民族疯狂?更广泛更深层的原因存在于人类的自性,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属地争端和国家战争,还抽象与具象于人类之种种发明创造无不具有始料未及的可怕的副作用,诸如因此而导致的水质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空洞、核燃料泄露、石油污染、生态环境超前破坏、自然资源透支和匮乏等,悉是人类自性未能控制得当造成的悲剧性后果。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2、早年对美的认知,清纯若剪水秋瞳,明丽如潋滟春水,目迷五色,耳惑七音,意乱于红尘,情魅于大千世界。好像子宫直奔乳房,花朵直奔果实,却忽视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必不可少的一个个生命成长的细节,省略了杨花秀穗坐果结实等来不得丝毫苟且的一个个时空成熟的过程。恰似早年间我在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人体的构造,有着曲线的美感,天地的变幻,有着自然的壮观。自然展现出奇山秀峰,云水花海,审美的标准,却受着人类情趣的主宰。如果没有能够审美的人类,它们的美也就不复存在。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3、天籁般的牧歌田园式的风光在中国已经不多见。这里有辩证法。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如果没有了人类深情的凝视和清越的吟唱,田野大地江河湖海倘若缺失了人类的抚爱、感恩和赞美,山水洞石花鸟虫鱼假如匮乏了人类的鉴赏与品味,岂非自产自销,自生自灭。明月松间寂寞照,清泉石上孤独流。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4、山、水、洞、石、花、鸟、虫、鱼、金、银、珠、宝、玛瑙翠钻、煌煌奇石、峋峋虬根、离离花木、泓泓青碧,若无人类慧眼识见,审美情趣之使然,匠心独运煞费苦心诸般琢思打磨,使之毕现其美于纤毫之间,焕然出人类的爱美之心,岂能登堂入室?引人遐想,激人赞赏,发人幽思,撼人心魄。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5、大千世界倘若没有可以审美的人类,岂非奇珍异宝弃之如蔽履?无非愚木顽石冷金属尔?荣辱兴衰也委若蜕褪?生死爱憎贱似蝼蚁?美丑不分?善恶难辩?好坏同样?真假莫非?其与尘泥何异?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6、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开物,自然赋形,象与不象,似与不似,全在人的念想之中。若无我们这些会审美的人类,于大千世界物华天宝,岂非巨大的缺憾?反之,倘失自然造化之伟力和匠心独运,无天地之大美,于能够审美的我们人类,又是何等可怕的不幸和损害!应该额手庆幸时刻感恩的是大自然赐人以优雅的体态和智慧的思维,使人类成为大千世界万物之灵,成为了地球上最幸运的一个族群。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7、让人忧心的是,年复一年,人体的美迄今还保持着,而自然的美,却正在一天一天丧失。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8、我们总是会忘记美国印第安酋长西雅图所说:地球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地球。斤斤计较,两两掰扯,事实就是这样无情,有没有人类,宇宙万物会照常有序存在,甚或存在的更加纯净、生动、美丽。不过,感觉良好的人类仍可继续一往情深地抚摸自己,只要分一点爱给自然,便可以避免唇亡齿寒。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类,我也未能免俗,退而求其次也要努力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如秤不离陀,失衡,会使双方皆失斤两和价值。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结论是:人类与自然,自然与人类,一个都不能少。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9、万物如堆栈,人类只是个驮夫,造化若巨匠,我们无非是识者。前者如同日行千里的那匹良驹,后者宛若会相马的那个伯乐。马离开伯乐的慧眼则劣良难分,自然离开人类的审美则难以体现其存在的价值。人类离开自然之呵护则如无水之鱼,无根之木,无皮之毛,无生命之野鬼,惟一死尔。

 

 

 

哲夫:谁杀了大白鹅?

   

10、有人说,失忆是第二次屠杀,回忆是第二次受难。还有人说,遗忘会给人带来幸福和轻松。然而最好的做法是,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记的。我们极易在幸福和轻松时,忘记了对自然的敬畏,忘记了耶稣为人类受难、希特勒对人类的大屠杀、自然的大洪水、大地震、大干旱什么的。所以美国总统卡特曾经问过威塞尔: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威塞尔沉默良久,最终卡特自己给出了答案:“与遗忘斗争!”我们需要记住:人人若施方便于天地,天地必还人人以方便。自然若恢复它的壮观,人类必定会更加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