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2009-10-27 01:04:35)
标签:

硬蜱

草爬子

森林脑炎

宿主

哲夫

大兴安岭

杂谈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人类、候鸟、老鼠、草爬子

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哲夫

 

1、认识一下草爬子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鼠小弟,快转身,一只蜱正在靠近你捏!

 

在莫尔道嘎时,孙瑞还带我们去看望了一个驻守在祖国北疆大兴安岭深处的边防团。孙瑞告诉我,边防团和我们关系非常好,他们不但要守卫边防,还担负着协助森林警察和林业职工防火扑火的艰巨任务。野外活动多,容易被草爬子叮咬,而引发莱姆病还有森林脑炎。团长钱荣吉就是在扑救森林大火时,不慎被森林中的草爬子叮咬,引发了莱姆病。为防意外我们莫尔道嘎把边防官兵与林业职工一起纳入了预防的范围,为边防官兵争取了免费注射的森林脑炎病苗。草爬子这个东西我已经不止一次听说,林区人对它谈虎色变,可很少有人能说清它究竟是什么?这个小东西引起我强烈的好奇心,我为此专门查阅了有关资料。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草爬子,学名蜱,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壁虱目)包括蜱类和螨类,主要吸食哺乳类(包括人)、鸟类和爬行类的血液,传播多种疾病。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的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背面或具壳质化盾板。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份。硬蜱有颚体也称假头,位于躯体前端,从背面可见到,由颚基、螯肢、口下板及须肢组成。颚基与躯体的前端相连接,是一个界限分明的骨化区,呈六角形、矩形或方形;雌蜱的颚基背面有1对孔区,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螯肢1对,从颚基背面中央伸出,是重要的刺割器。口下板1块,位于螯肢腹面,与螯肢合拢时形成口腔。口下板腹面有倒齿,为吸血时固定于宿主皮肤内的附着器官。螯肢的两侧为须肢,由4节组成,第4节短小,嵌出于第3节端部腹面小凹陷内。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蜱叮咬了有病的动物再叮咬人就会传播疾病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牧场、草原、山地的泥土中等。软蜱多栖息于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鸟巢及人房的缝隙中。雌蜱受精吸血后产卵,硬蜱一生产卵一次,饱血后在4~40天内产出,可产数百至数千个,因种而异。软蜱一生可产卵多次,一次产卵50~200个,总数可达千个。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都吸血。宿主包括陆生哺乳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有些种类侵袭人体。多数蜱种宿主广泛,如全沟硬蜱宿主包括哺乳类200种,鸟类120种和少数爬行类,并可侵袭人体。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软蜱多在夜间侵袭宿主,吸血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到1小时。蜱的吸血量很大,各发育期饱血后可胀大几倍至几十倍,雌硬蜱甚至可达100多倍。蜱在宿主的寄生部位常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全沟硬蜱寄生在动物或人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阴部和腹股沟等处。微小牛蜱多寄生于牛的颈部肉垂和乳房,次为肩胛部。

 

2、侵袭人类的全沟硬蜱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硬蜱多分布在开阔的自然界,如森林、灌木丛、草原、半荒漠地带。不同蜱种的分布又与气候、土壤、植被和宿主有关,如全沟蜱多见于高纬度针阔混交林带,而草原革蜱则生活在半荒漠草原,微小牛蜱分布于农耕地区。在同一地带的不同蜱种,其适应的环境有所不同,如黑龙江林区的蜱类,全沟蜱多于针阔混交林带,而嗜群血蜱则多见于林区的草甸。软蜱栖息隐蔽的场所,包括兽穴、鸟巢及人畜住处的缝隙里。蜱的活动范围一般为数十米。宿主的活动,特别是候鸟的季节迁移,对蜱类的散播起着重要作用。蜱的嗅觉敏锐,对动物的汗臭和CO2很敏感,当与宿主相距15m时,即可感知,由被动等待到活动等待,一旦接触宿主即攀登而上。栖息在荒漠地带的亚东璃眼蜱,多在地面活动,主动寻觅宿主;栖息在牲畜圈舍的蜱种,多在地面或爬上墙壁、木柱寻觅宿主。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隐藏在森林、草原、河谷、荒漠地带枝叶上的蜱

 

如栖息在森林地带的全沟硬蜱,成虫寻觅宿主时,多聚集在小路两旁的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候,当宿主经过并与之接触时即爬附宿主。全沟硬蜱的盾板呈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颚基的耳状突呈钝齿状。肛沟在肛门之前呈倒U字形,足基节具一细长内距。是典型的森林蜱种,是针阔混交林优势种。成虫在4~6月活动,幼虫和若虫在4~10月出现。三宿主蜱,三年完成一世代发育。以未吸血的幼虫、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类动物身上,经常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全沟硬蜱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于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以及野外工作者和森林探险者。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好发于春、夏季。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3、如何处理蜱螫伤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在有蜱的区域活动,应穿戴好衣物遮盖臂、腿,并将裤脚套入袜内,衬衣束在裤内。在裤和袖上喷洒驱避剂等,以防蜱的附着。隔3-4小时检查全身有无蜱叮咬。如发现皮肤有蜱叮咬,应立即去除,需要注意的是,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伤组织或口器折断而产生的皮肤继发性损害。也不可使用如凡士林、点着的纸烟、酒精或其他家用药品去除蜱。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涂在蜱头部待蜱自然从皮肤上落下。也可用镊子贴紧皮肤,夹住蜱,用力且平稳,轻轻向外拔起。如无镊子可用纸巾包手指或戴手套,而不可用裸手抓蜱。注意不可挤压或穿破蜱体,因蜱体液可能含有蜱旋体。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沪上惊现罕见“森林脑炎”患者,患者邱某出游时头顶部不慎被“草爬子”叮咬

 

蜱螫伤指的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的病变,其口器刺入皮肤后固定于宿主皮肤内要停留很长时间,吸取血液。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瘙痒或疼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在蜱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去除蜱后,叮咬处应彻底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内应行手术取出,伤口周围用0.5%普鲁卡因局封。如果出现蜱咬热及蜱麻痹的全身中毒症状时,除支持疗法外,还要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对症用药,及时抢救。 

 

4、它们犯的是怀“壁”之罪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如此憨态可掬的鼠辈是人类摆脱不了的朋友

 

孙瑞所说的预防针,主要是预防森林脑炎的。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野鼠是本病的传染源,蜱叮咬野鼠再叮咬人,是传播的主要途径,因该病只发生在林区,所以取名森林脑炎。其病变广泛,容易波及脑和脊髓。临床主要表现是高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导致瘫痪,具有病变严重、死亡率高、易留后遗症等特点。团长钱荣吉被草爬子叮咬所罹患的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病。

1975年首先在美国康乃狄克州莱姆镇发现。我国于1986年在黑龙江省林区首次发现。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1990年,又在福建林区发现,并从蜱中分离出病原体——疏螺旋体。硬蜱叮咬是传播此病的主要途径。易感动物有小白鼠、金黄地鼠及兔等。

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约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颅神经炎、运动及感觉性神经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种病变,但以脑膜炎、颅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多见。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

 

候鸟是会飞的花朵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美国《自然》杂志有文章提示人们:候鸟可以携带已感染莱姆病原体的硬蜱从而将莱姆病传播开来。瑞典的一批科学家们,发现候鸟可以实验性感染莱姆病原体,可寄生在这些候鸟体表的硬蜱也随之获得感染。硬蜱随后叮咬人体而使人体患上莱姆病。由此不难看出,疾病的传染源并非蜱,蜱犯的竟是怀“壁”之罪。

 

 

 

5、为蜱和老鼠以及候鸟翻案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瞧这一家子多么和谐可爱

 

有篇题为《当野生动物没有了天敌》的文章分析了主要原因:10年前,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一些年轻健康的小伙子死于一种疾病,其症状类似于SARS,卫生专家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工作了数星期后才最终找到元凶。元凶是汉塔病毒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汉塔病毒随着老鼠的尿液排在地面上,然后通过空气传播。疫情最先出现在亚洲,为什么在美国的新墨西哥洲却有人因感染上此病毒而死亡呢?科学家们认为,美国的老鼠长期以来就带有这种病毒,但美国的老鼠数量还不足以在人们的工棚和地下室里排泄出足够致人感染病毒的剂量。厄尔尼诺现象打破了这种平衡,老鼠大量繁殖,汉塔病毒也就找到了大肆传播的载体。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比卡通鼠还要可爱的真老鼠

 

生态学专家研究发现,几乎每一破坏自然环境的活动都会增加致病细菌的活动能力。1980年委内瑞拉波图格沙洲的农民为了增加农田,砍伐了几百万公顷的森林,结果造成鼠类泛滥。这些啮齿类动物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一种新的致命的病毒,该病毒能引起高烧、中风和大出血。有100多人感染上这种病毒,其中1/3死亡。马来西亚的农民毁林圈地后不久,养猪场的农民在1999年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当牲口圈代替林地后,失去栖息地的蝙蝠开始进驻猪舍安家,而这些蝙蝠带有尼帕病毒。尼帕病毒便开始大量入侵到猪的饮水中。结果猪便开始打呛,声音之响,一里之外都能听到。尼帕病毒很快便从猪身上传染给了饲养员,结果引起严重的脑炎,受感染的人群中40%最后不治死亡。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专家认为,人们的生活不断向郊区和野外扩展潜藏着巨大危险。在开阔的森林地带,狐狸和短尾猫通过捕杀带有这种病毒的老鼠而抑制了莱姆病毒的传播。当开发商把林地变成住宅区后,老鼠和壁虱的天敌也就消失了,他们便开始大量繁殖,病毒也就扩散开来了。

 

连候鸟们都在大声喊冤了

 

显而易见,我想说的是:苍蝇或是老鼠也有冤枉,如同蜱在传播疾病时,它的作用如同一个注射器,这个注射器只有从野鼠、候鸟或别的什么患病动物身上抽取到病毒,之后,才可以注射到人体之中,从而使人发病。如果这个注射器根本抽取不到病毒,自然也就无从传播这种疾病。在这个传播链中,蜱不是元凶。 

 

哲夫:无情大揭秘--谁是传染病的真凶?

对自然的粗暴干预是病变异常之源

 

如果说蜱有罪,它的罪,也不过是中国成语中的那个怀“壁”之罪,只不过它怀的是有病毒的壁。消灭这个直接的注射器是必要的,但更必要的是消灭那些间接的传染源。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失衡是导致疾病传染源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近年来全世界人类社会不断涌现各种疑难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保护自然生态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首先保护好我们的原始森林,使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的失衡得以恢复和纠正。

 

相关链接: 

哲夫:谁是如狼似虎的害虫………………………………………哲夫:阿尔山--此虫非彼虫

哲夫:蒙古铁骑横扫欧亚靠什么?……………哲夫:物我絮语--万类以刀俎 天地用大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