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丑得美、数码文化 |
分类: 漫画、幽默 |

早期的肖像漫画被定义为一种改变外形、五官,同时却使相貌高度肖似,肖像图形中有平民百姓,但政治要员、艺术家、歌星、电影明星等名人历来都是漫像的主要对象。在西方国家,不管是官是民,都不忌讳给自已画肖像漫画。日本也是一个漫画强国,1980年10月中国漫画代表团访日,当时日本首相铃木高规格接待代表团,并要求漫画家为其画漫像。此举可谓首创,成为美谈。
肖像漫画主要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放大人物的面部特点,例如,成龙鼻子本来比较大,在漫画家笔下,往往会加倍地夸张其“大”。再如,对赵本山,夸张他的眼神、脸形、帽子,使其“冒”出土气,这种形式上的丑,却能表现出美学意义上的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这就是“寓美于丑”,亦即俗话所说的 “丑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