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笛卡尔的认识论

(2009-03-18 19:50:50)
标签:

认识论

观念

知识论

哲学家

笛卡儿

北京

文化

分类: 个人作品

 

                                                       笛卡尔的认识论 代向路

    人生活在也上不可能,也不能没有知识。因为知识是人与人有共同点的起源,是人类掌捤自由的绳索,也是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在过去很多的哲学家对“什么是知识”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很多的哲学家都为了“知识”做了很深入的研究,但还是没有确定,真正的知识倒底是什么。也许是因为高楼大厦平地起,很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的原因,所以有很的哲学家都用自己的一生去思索知识是什么,也有很多的哲学家通过自己的思索构成了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如笛卡儿、休谟等。

    而在众多的知识论中,我对笛卡儿的思想有很多苟同的地方。

    笛卡儿在得出“我思故我在”的第一判断后,一个同样清楚的副判断是:凡是清楚明白显于思的,就都是真的。那么具体说哪些是真的?在笛卡儿以我思我在的基础之上他得出了神的观念,他认为它们没有令人怀疑的不确定因素,如神是圆满的存在。笛卡儿还这样说过:“我还有关于感性物体的观念。因为尽管我可以认为自己在做梦,我看到和想像的一切都是假的,却总不能否定这些观念真的在我思之中。”换句话说,即使主观上认定物的观念是的,但由于它是思的成分,作为思它就是真的。延伸这种观念,可以得到物理学和几何学的观念也是真的。特别是几何学证明,这些证明里面并不需要对象一定存在,我清晰地认识到,只要定了一个三角形,它的三个角就必然等于两个直角,但我并不因此看出它向我保证世界上真有三角形。由此进一步明确了观念不超出思的界限。

    笛卡儿对感觉的认识能力持一种怀疑的态度,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感觉是不可靠的,比如看遥远山顶上的一棵树简直像一棵小草。在冬天如果你从寒冷的东北来到北京,你会感到北京的冬天十分温和,但在同样的季节如果你从广东来到北京那么你对北京的印象就不温和了,而是感觉到北京怎么这样的寒冷呢?简直令人不堪忍受。假如有两盆水,温度不一样,一盆冷,一盆热,你把你的两只手同时委别放进这两水中。过一段时间,你同时从这两水中把手拿出来,再同时放进第三盆温水中。虽然你的两只手这时候同在一盆不中,但你的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但我们的理性分明清楚地告诉我们,手放进同一盆水中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但这盆水的温度不全因为我两只手的感觉不一样而发生变化。这说明我们的感觉是有问题的、经常是靠不住的,是不能总相信的。

    所以在很多的情况下感觉是有问题的,不管纯经验论的理论如何的完善,还是经不住怀疑论者的质问。当然这里是指一般的怀疑论,不是绝对的怀疑论,因为对彻底的怀疑论者是没有什么知识的。笛卡儿并不是彻底的怀疑论者,他只是把怀疑论作为方法拿来用,所以笛卡儿没有把所有的一切都一掉,而是以自我的存在为基础,用理性清楚辨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可靠的、什么是不可靠的等。当然我也不认为笛卡儿是唯心论,因为他没有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他只是用“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证明自己的存在,尽而去求证其它客体的存在。在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笛卡儿在某些方面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就把大多数经不起质问的客体否定掉了。但是我们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所以有很多东西很多我们认为的“知识”,大多都是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说生活的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基础,也是生活的经验告诉了我们客体是存在的,这样我们才有了一定的观念。也就是说观念的构成大多数是由“理智动力”光照想像里所表现的感觉印象,进行抽象作用区分印象的形色部份和理性撇下形色外相,抽出理性,构成理性印象,印入理智中,理智认识了理性印象,遂构成观念。所以我认为理性是很重要的,在人形成正确的观念时。但是形成的任何观念还是得由感觉材料为基础。我在这要说的观念以感觉为基础并不是否定笛卡儿的认识,只是要说明观念的来源,不可能只依靠人的理性,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理性,但不可能就有很多的观念。而是后天的生活经验不断的累积、不断的抽象,才得出一个正确的观念。两只手由不同温度的水盆中拿出后,立刻又同时伸进一个中温的水盆中。他的感觉绝对不会是一样的,至少不会立刻感觉一样。因为我们的理性可以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的感觉神经有一定的速度,它不可能那么快就给我们传递其它的感觉。但我们知道两只手虽感觉温度不同,但是盆里的温度应该是一样的,因为不单是自己一个人,其他人可以告诉我真实的情况,或是用温度计测一下。再通过大多数人的理性去抽象出这样的理念或观念。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知识,也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如何去结合呢?我自己认为知识是以感觉材料为基础的,但是也不能完全的依赖、依靠感觉,因为感觉有时候反映的是假象,所以就有可能给我们以错误的观念。如小时候你一步可能迈出去30厘米,而长大后你一步可能迈出1米多远。你不能说我的步子不一样大了,是我的感觉出了错。这样显然是不对的,因为没有理性的抽象。你感觉是你一个人的感觉,但你没有把你已经长大的原因加到你的成长里面。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不是一个体单独存在的,而是混合的,相互的批判,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

    因此我得出我们不会得出绝对的真,只能得出相对的真。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不完善的世界上,不可能找到完善的东西。所以我们用感性来搜集材料,而由理性进行抽象、批判,从而得出相对可靠的知识。

 

 

 

 

 

                    参考书:  《知识论》  胡军

                              《西方哲学史》

                              《认识论》  罗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