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之-海南黄花梨

(2008-10-15 18:05:28)
标签:

海黄黄花梨手串

海黄佛珠

黄花梨真假

胡晓鹏

黄花梨

分类: 花梨

  

闲话之-海南黄花梨

 

最近找我买海黄的人越来越多,因为的精力一直放在紫檀上,对海黄虽然接触的也多,而且也很喜欢,但毕竟没有上心去研究。并不是我不想把这种木头弄明白,实在是水太深。研究黄花梨,已经耗去了我太多的时间了。还是哪句话,自己拿不准的东西就不要轻易出手,何况都是受人所托,一旦走了眼,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知道自己走眼了,会让我感到内疚,这种事情以前曾经就发生过。所以让我帮找海黄的朋友,一般我都是回绝的。市场上的黄花梨无非就是所说的越黄与海黄两种,我一直也想搞清楚它二者之间的分别,但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儿,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在我刚开始接触黄花梨的时候,觉得并不是很复杂,曾经也很有自信的去分辨海黄与越黄,然而在随着对木材的渐渐熟悉与同行之间大量的交流,我对海黄并不如当初那么自信了。我把手里的海黄料以很低的价格全部处理掉之后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已经放在草稿箱里很久都没发出来,今天发出来作为和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

 

玩木头的时间越来越长,知道的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但也正是因为对木头了解的越多,就越觉得它们复杂,发现自己的话越来越少了,很多东西变的不敢说,也不想说了。

 

每天不停的开料、车珠子,打磨,带着客户近似苛刻的美好期盼,每一颗也不敢马虎。即使是这样,发出去的珠子还难免会出现细小裂痕、变色不理想等等问题,像这样的质量问题对我来说就是信誉,就是生命,我会为了换取客户满意不惜一切代价。作为一个商家,我产品的利润是我生存的根基,但是作为一名红木爱好者,我能理解大家追求完美的心情。虽然这样问题发生的几率并不大,但对我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试想,我视红木为宝,精心开料,磨圆,抛光,其实我对自己做出的每个珠子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客户不满意,觉得有瑕疵,甚至有些商家借此名义来捣乱,诋毁我的信誉,作为一个视信誉为生命的人来说,打击还是蛮大的。另外如何延长珠子的寿命、如何让珠子保持完好的品相,这一点虽然跟玩家后期保养也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没能够及时给每位买家一个如何保养手串的方法,这的确是我的责任。如何做到有效的保养,使珠子的成色更好并且为玩家所熟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每天晚上看着各地木友发来的各种木头的图片,越看越谨慎,生活突然间变的很累,作坊未来的发展方向很迷茫,很困惑,无暇顾及家人,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里仿佛总是重复不完的鉴定那些我已经说过成千上百便的三五十块钱的珠子,开木料,吞锯末子,发快递,退换货物。但我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周折的,都是在困难和摔打中不断前行的,通往成功和幸福的诀窍只有两个字:坚持。因为我是男人,所以我不能倒下。

 

扯的有点远,开始转入正题说海黄。想起三年前的一个中秋节前去外地进料与一位认识多年的仿古家具厂老板喝了个通宵。老板专做紫檀与黄花梨明清家具,当地很有名气。酒兴正浓的时,我说我想找点好的海黄料,老板也喝酒正酣,回头再抽屉里拿出了一块打磨的很好,花纹很漂亮的黄花梨料,他说,小胡,你说这是什么料?凭我对黄花梨的认识以及该料的鬼脸密布,花纹美的没得说,另外手感的细腻程度,木质的油性,以及宗眼的细腻还有隐约可见的荧光程度,我说这是海黄。而老板却说这只不过是块越黄,接着说:小胡,跟你说实话,上次给你的那几块海黄料其实都是越黄,我这里根本就没有海黄!要说能冒充海黄的越黄,咱有的是。拿回去出珠子,谁见都得说海黄,有几个见过真海黄的!此后我对海南黄花梨真伪的判断便非常痛苦,一直到今天。现在市场上有些越黄的纹理远远超过了海黄,越黄也有油料,越黄的棕眼有的比海黄还要细腻的多,有人说海黄与越黄的辨别只能靠气味,但是两种味道还是很相近,有人说越黄的味道很冲的降香,感觉是自己往你鼻子里钻,凉凉的,说海黄却是幽幽的降香,有时也会很冲。这种鉴别方法其实也很没有说服力的,木质本身的气味是很淡的,甚至闻不出来,只有在开料或打磨的时候才会闻到,可是你不可能把你买回来的木雕成品锯开或者是钻眼打磨吧?你要真的很想辨别,只有实践、多上手、多接触、找的不是纹路不是质地也不是味道,而是感觉!

 

至于是什么感觉,借用一位木友的话,这位友人也经常出没在文玩论坛上,不是商家是玩家,在买了几次文玩上所谓出精品海黄的几个商家的手串和手把件后,发出的感慨:“学费还是要交的,尤其网上买东西,骗子太多了,我的海黄手串在***处购买,传说他信誉一直很好,扯淡!也是越黄,我现在记住了不见鬼子不挂衔,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实物是绝对不能够给钱呐!血泪的教训,言归正传,越黄相对花纹显得比较突兀,不柔和,海黄深受明代文人的推崇,影响至今,原因就是该木的花纹彰显淡雅、娴静、空灵的艺术美感,符合中国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当时海黄全为黄料),以致后来的海黄油料也是大体上这个美感,几乎没有很明显的花纹,感受艺术美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您如果体会得到也就能分辨海越了(当然是初级的辨别,其实我也是附庸风雅的爱好者罢了),谈若您的体会不深,建议您多看几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便可略通一二!”以上为这个玩家的对越与黄海黄的评价,也指出了如果辨别真假海黄的方法。可是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能参透这种只能意会的方法?我发这个帖子就是告诉大家,要多学多看,多研究。现在海黄少的可怜了,不可能象商家似的摆得满地都是。玩珠子不要被纹路迷惑,是不是海黄,还得研究。商家的话不要信,主要是要靠自己的知识,才能不花冤枉钱。我说的可能有些地方不严谨,望大家多提意见,抛砖引玉了。

 

闲话之-海南黄花梨

关注微信公众号 huxiaopengTY 可能会有新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