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蜗牛* 别幻想让孩子来迎合你

标签:
海外生活日本育儿折纸蜗牛迎合与理解 |
分类: Aomi@成长札记 |
星期天,偶尔和小A蜗居在家里,不想出门,不想做任何的事。
我躺在地板上发呆,小A幻想着会有蜗牛在地板上散步。。。。。
我说,那你就用折纸做个蜗牛吧。
问题是,小A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蜗牛的样子了。。。。唯一能想象出来的只有蜗牛的那双奇怪的眼睛。。。
问题是,我太懒了,这个时候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惰性。我不想活动哪怕一个神经。
这一天我是绝对慵懒的。而小A一睁开眼就是生机勃勃的。
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啊。哪怕你们是一对甜蜜得分不开似的母女。
不是已经有人说出这样的狠话:人与人的不同,大于人与猪的不同。
话虽然极端了点,重点在于提醒你:
很可能你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同认识得不够深刻,至少没有对人与猪的不同认识得深刻。或者反过来说,人们容易对人与猪之间的不同认识得过于深刻,以至于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都需要吃饱,都有惰性……
现在,我就是头惰性十足的猪,可是小A是不会理解的。她想的是如何让我这头惰性十足的猪和她一起折出个蜗牛来。
这个时候我多么希望小A能迎合我的心情安静下来啊。
然而,孩子的世界里是没有“迎合”这个字眼的。所以,孩子们之间很容易吵架,虽然很快就和好了。
其实,我本身也讨厌“迎合”这个词。虽然“迎合”这个词的本身没什么不好。
大人们之间,最初从“迎合”开始,然后在很快的阶段上产生理解,在理解前提下的“迎合”是聪明而理智的。因为这样就会避免一些争吵和产生一种和谐。
换句话说,这种聪明的“会迎合人”是“人缘比较好”的前提。
只是,有些人并不理解这样的迎合,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这太虚为了,就很麻烦。
“迎合”确实并不是很容易做的事。
家长在孩子的眼睛里之所以强大,就是“我是家长,你必须得听我的”。
其实,这无非就是让孩子来迎合你的心情。然后孩子逐渐长大了,把这种处世哲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同理,孩子和家长的和谐是否就在于一个良好的迎合呢。呵呵,说穿了也就是理解。
这个把握权,应该在家长手里。在一个合理的情况下,要放下架子理解,迎合孩子的小心情。
哪怕这个时候你是头懒惰的猪,正幸福的享受其中。。。
做家长要厚道。
我多不容易啊,从懒惰中说服自己爬起来。。。打起精神来,和小A折蜗牛去。
?30,40cm的麻绳子
?25×4
?20×10cm左右的绿色纸 1枚
?直径1,2cm的圆形贴纸片
小剪刀?不粘胶条
小A愉快地去牵着蜗牛散步了。
我继续做一头懒惰的猪。
一切,似乎很和谐。。。。。。
(ps,地板似乎应该换新的了。)
---------------星期六的扮靓主题------------------------
这一天的关键词:香喷喷。
她打翻了妈咪的夏奈尔的香水瓶。没有证据来解释说,她不是故意的。
呵呵,pp是显示不出这个关键词了。
去英文课的时候,依然香气逼人。。。。
这样的香气一直带到这个餐厅里。。。。。
老K说,“就着香气吃饭就是与众不同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