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基拉——赤脚大仙
1962年1月14日,地处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破天荒地为本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贝基拉发行了一枚面值50分的邮票,纪念他在罗马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为埃塞俄比亚乃至整个非洲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1968年10月12日,埃塞俄比亚在发行5枚一套的“第19届墨西哥奥运会”纪念邮票时,又将贝基拉印上了打头面值10分的邮票。更为可喜的是贝基拉的祖国在1990年4月17日专门以“埃塞俄比亚马拉松运动员阿贝贝·贝基拉”为名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这套邮票由5枚单票组成,5枚邮票的图案分别是:贝基拉在跑步(5分)、贝基拉担任奥运会代表团旗手(10分);贝基拉在罗马奥运会上(20分);贝基拉在东京奥运会上(75分)及贝基拉和奖杯(85分)。而第一个将贝基拉的大名印上邮票的是海地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于1969年5月16日发行了一套“现代奥运会马拉松金牌得主”邮票,将1896年至1968年间的16位马拉松冠军的大名悉数印上了邮票。由于贝基拉是两届奥运会的马拉松冠军,所以他的大名“BIKILA”分别出现在面值0.90和1,00古德的两枚邮票上。

阿贝贝·贝基拉(Abebe Bikila
)1932年8月7日出生在埃塞俄比亚一个偏僻的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寒,他10岁的时候就成了牧童,经常赶着羊群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放羊。13岁那年,他在学校参加了曲棍球队,并很快当上这个球队的队长。
20岁时他服兵役,成了皇室的卫兵。在那里,阿贝贝除了站岗放哨和军事训练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练习长跑。
1960年,28岁的贝基拉第一次代表埃塞俄比亚来到意大利的罗马参加第17届夏季奥运会。9月10日,当贝拉基赤着双脚与来自38个国家的68名运动员一起站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时,在场的裁判员深感为难,最后组委会决定,为了照顾非洲运动员的生活习惯,允许他赤脚参赛。比赛结果贝拉基不负众望,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获得金牌,并打破了男子马拉松世界记录。使他成为非洲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并得到了“赤脚大仙”的美称。奥运会的胜利,使贝拉基成了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回到祖国时,机场上聚集了数十万欢迎的人群。当阿贝贝挂着奥运会金牌走出机舱时,人们不约而同地高呼着:“贝基拉!贝基拉!”乐队奏起了专门为埃塞俄比亚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谱写的歌曲。随后,塞拉西皇帝亲自在皇宫接见了他,并下令将他提升为皇室军官和授予他“埃塞俄比亚之星”勋章。

四年后,贝基拉又来到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夏季奥运会。1964年10月21日下午1时,参加马拉松比赛的35个国家的68名世界最优秀的选手,从东京国立体育场出发。由于贝基拉两星期前刚动了阑尾切除手术,体力上还没有恢复。所以大家最关心这位“赤脚大仙”
能否蝉联冠军,因为在奥运历史上,还从没有人两次夺得马拉松冠军。32岁的贝基拉凭着顽强的意志,仍然动作轻松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鹿般驰骋如飞,令人惊异地以2小时12分11秒2的成绩蝉联冠军,并又一次打破世界记录。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枚马拉松金牌的运动员,创造了世界马拉松赛跑历史上的奇迹。
又过四年,贝基拉来到墨西哥城第三次参加奥运会。但由于脚受伤,他不得不跑了17公里就退出比赛。

1969年,贝基拉不幸因车祸致残。当阿贝贝知道自己从此无法站起来后,没有绝望。不能跑了,就练习射箭。1971年他坐在轮椅上参加了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射箭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1972年,他不顾身残的不便,不畏山高路远,远涉重洋来到德国慕尼黑观摩了第20届夏季奥运会。他的意志和行动使人们深受感动。可惜的是,这位乐观、顽强的一代杰出长跑家,终未能从死神的魔掌中赢得生命。1973年10月25日,年仅41岁的贝基拉因脑溢血过早地离开了人世。1973年10月,埃塞俄比亚为这位民族英雄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参加追悼会的人达7万之多。
1978年,为纪念这位杰出长跑家,设立的“阿贝贝·贝基拉长跑基金奖”;1987年国际田联在庆祝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将贝基拉在东京奥运会蝉联马拉松冠军,评选为世界田坛七十五年来“一百个金色时刻”之一。2012年,贝基拉成为国际田联(IAAF)名人堂(2012年创立)首批入主的12位选手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