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高血压与黄芩汤

2022-04-08 08:48:06
标签: 高血压 黄芩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冠心病 心慌

      上文说到(师徒对话录(21)——下午血压高和对药物敏感):N女士每年秋天就血压高,去年秋天,我用黄芩汤给她治好了。下面详细说一下这个案例。

       

        2021 10 21,N某某,女,70岁,后背不舒服10月,冠状血管前降支堵75%,每年秋季血压升高到200多、过一段时间自己就下来,下午4~5点血压160(吃西药降不下去),春天偶尔也血压高,经常心慌、心悸,纳可,大便可,入睡难,容易受惊吓,心烦,后头胀。舌暗红干,右弦硬数 ,左弦硬热。

       处方:黄芩15白芍10甘草10干姜10生地30麦冬20五味子10蝉衣10瓜蒌皮30当归10地龙10土元10丹参15水蛭4怀牛膝10,加大枣3个,4

      2021 10 28, 第一次复诊:血压降下来了,发抖好了,心慌心悸好多了,难入睡不减,药后耳朵闷的感觉,早起黄痰、粘痰,排气多、臭。吃到3剂腹痛腹泻。舌暗红 ,右弦硬热 ,左弦硬。

       换方:黄芩9白芍12甘草5干姜6生地18麦冬10五味子5蝉衣5瓜蒌皮15当归5地龙5土元5丹参9水蛭5怀牛膝6半夏6茯苓8黄连5,加大枣3个,6

        2021 11 3,第二次复诊:好多了,心慌心悸都好了,睡觉沉了,胃稍痛、偶尔反酸、晚上躺下犯。舌淡红,右弦硬热,左弦硬热。

       换方:黄芩9白芍12甘草5干姜6生地18麦冬10五味子5蝉衣5瓜蒌皮15当归5地龙5土元5丹参9水蛭6怀牛膝6半夏6茯苓8黄连5党参5白术5吴茱萸3,加大枣3个,6剂

       历经3诊,吃了16剂药后,血压稳定了,心脏的症状也感觉不到了(冠心病肯定没好,但症状没有了,说明冠状动脉的堵塞有好转)。 

       

         讨论:

        1、对药物敏感:第一次复诊时,患者说一天一剂药,吃了不舒服、血压降得太低,所以一剂药分两天吃,4剂药吃了7天。关于对药物敏感的问题,详见上文(师徒对话录(21)——下午血压高和对药物敏感)。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患者每年秋天就血压高,是因为秋天阳气开始收藏的过程中出了问题——阳气不降(不收),所以血压就高,过一段时间阳气收藏好了,她这个高血压不治自己就好了。

      3、春秋天是阴阳转换的季节:春天从阴转阳,是阳气生发的过程;秋天是从阳转阴,是阳气收藏的过程。这个过程出了问题,就是枢机不利,与少阳病有关。

      4、春天高血压,是阴虚阳气生发太过,我用柴胡类方加养阴的药治疗,见上文:师徒对话录(21)——下午血压高和对药物敏感

      5、秋天血压高,也是阴虚阳气生发太过,我用黄芩汤加养阴的药治疗。

      6、为什么同样是阴虚阳气生发太过,春天要用柴胡类方,而秋天要用黄芩汤?

       因为我们中医治病要顺天应时,不能逆势而动,春天是生发的季节,用药就要顺应阳气生发,要用柴胡;秋天阳气下降,就不能用柴胡再升了,就要用黄芩汤敛降。

      7、按上面说法,是不是春天不能用黄芩汤、秋天不能用柴胡类方呢?

        不是,有是证用是方,不论春天秋天这两个方子都能用,只要对证就行。

       8、(上文6和7)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表面看起来矛盾,其实不矛盾。中医的道理(说理),就是不同的情况适用不同的道理,这就是辩证法,也是中医难掌握的原因之一。

       比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不同的辨证方法各说各的道理,看起来很混乱、很矛盾,其实不然,不同的辨证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掌握了就不觉得矛盾了。

       9、患者胆小、容易受到惊吓,这是心脏的问题,是“心小”不是“胆小”,参见:胆小害怕不是“胆小”是“心小”



篇后话:

       本来没想写本文,昨晚写完上文后(师徒对话录(21)——下午血压高和对药物敏感

),遂想到把该患者秋天高血压的病案也写一下,以与上文呼应。

       挂着这事,今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醒了,又朦朦胧胧睡到6点起床,吃了早饭,花了2个小时,完成本文。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