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调治长期心慌和低血压

2022-04-04 09:31:41
标签: 心慌 低血压 心悸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百合地黄汤

       有关中医病案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这么写的:某某病(一般都是比较疑难的),吃了某方,一下就好了。其实临床上很多病,特别是慢性病,不会这么快就好,往往需要多方调治,长期治疗。下面举一个心慌、低血压40年的病案,来说明这个问题。

      2022 1 8,G某某,女,58岁,从14岁起就不定期心慌,最近加重,心率能到120~140,感冒、腹泻或身体不舒服时先心慌,一说话就短气、心脏发紧,纳呆,大便不畅,腿出汗、怕冷,半夜容易醒,脸色黑。18岁开始一直低血压,高压80~90,低压50~60舌淡红苔白,左弦,右弦。

       柴胡24黄芩9半夏12人参6桂枝9茯苓15生龙牡各30大黄1,加生姜大枣各33剂。

       3剂药后,心慌稍减,纳呆减轻……

       上方加减一共吃了10剂,到1月18日,心慌减轻,纳呆好了,一说话就短气、心紧好了,腿怕冷出汗减轻了,半夜不醒了,但早晨早醒。低血压没减轻。尿黄。

      1月18日调百合40生地50麦冬18五味子9知母9蝉衣9酸枣仁154

       到3月1日,上方加减共吃了21剂,心慌进一步减轻,血压升上来了:高压100多点,低压70。自觉心跳(心悸)的频率减少了,就算跳到100多,也不难受。早醒也好了。但口干饮多,仍然面色黑。

       3月1日,根据心慌、口干饮多、面色黑,辨证为水气病,换方苓桂术甘汤:桂枝12白术12茯苓30甘草104剂。

      到3月22日,上方加减吃了14剂,心慌大减,血压升到120-115/70~80,脸黑减轻了,但脸上冒油,药后脸上起痘、屁股起湿疹。

       3月22日调方:生地50山芋肉12山药12茯苓9泽泻9丹皮9麦冬18五味子9黄柏9知母94

       上方加减共吃了11剂,心慌基本稳定,脸黑、脸油减轻,血压稳定,遂停药观察。

       总结:

       1、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历经12诊,前后换了4个主方,总共吃了56剂中药,这个40年的心,总算取得了一个不错的疗效,顺带着把身体的其他问题也一起调理好了。

       最令患者意外和高兴的是:从小的低血压调好了。因为,她这个低血压一直在看,每年都要去*中医吃几个月中药,一直没有治好,听人说低血压比高血压还难治,所以她都不抱希望了。

       2、第一轮治疗,10剂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是按外感治的,因为心慌40年,最近加重;

       3、第二轮治疗,21剂药,用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心阴虚;

       4、第三轮治疗,14剂药,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水气凌心;

       5、第四轮治疗,11剂药,用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肾虚。

       6、有的病是很复杂的,不是一个病机就能解释、一张方子就能治好的。它是多重病机,多个方子才能治好。像这个患者的心慌,就有:外感、心阴虚、心气虚、肾阴虚的问题,所以前后换了4个主方来治疗。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