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暴跌,我们该如何决择?

(2008-01-22 19:57:44)
标签:

股市操作策略

股票

 

    今日沪指开于4818点,最高4818点,最低4511点,收报4559点,下跌354点,跌幅7.22%,成交额1578.9亿元;深成指今开盘16761点,最高16974点,最低15793点,报收于15990点,下跌1215点,跌幅7.06%,成交额788.2亿元。两市共成交约122亿股,成交金额约2382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收盘成交额2036亿元放大约17%。上证综指从1月15日的5500点至目前的4550点,短短几日已下跌了近1000点。暴跌!虽然此次下跌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来的如此之迅猛还是让我颇感意外,心有余悸。

 

    股市的这次暴跌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交织的结果。从外因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化,引发了全世界的主要股市均出现暴跌。从内因来看国内股市作为全球最贵的股票市场也面临高估值与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本身也具有向下调整的要求。在外因和内因产生了共振的情况下,近日的大型新股发行与史上最大规模的A股融资项目也在鸣锣登场。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临时董事会决定公开增发12亿股A股,同时还将发行不超过412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总规模可能达到1400亿元左右,这一创纪录的再融资规模让人目瞪口呆。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A股新股将在本周四及周五接受认购,发行规模不超过15.3亿股。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A股IPO也将在周三审核,该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28亿股A股。有了内外因的交替,又有了超大规模融资作为导火索出现了近几日的暴跌也在所难免了。

 

    暴跌既已出现,现在问题的关键是面对暴跌,我们该如何决择?

 

    我们先来看一下一部分机构对目前操作的建议:

 

  申银万国:4500点以下可买股票;
  光大证券:明日走势看欧美;
  香港恒丰证券:A股在4500点有强大支持;
  瑞信:预计中国股市跌逾三成;
  长城证券:黎明前的黑暗暴跌还要以暴涨来还;

    东海证券:调整心态 克服恐惧;

    北京首放:大盘下跌的最终目标可能会跌破年线,或者说接近4000点附近,但是连续下跌也孕育着短线反弹的机会,操作上目前应保持冷静;

    广发华福:股指连续急跌,技术上严重超卖,随时可能展开反弹;

    益邦投资:股指连续急跌,技术上严重超卖,随时可能展开反弹;

    广发证券:急速杀跌熊态毕现。投资者在目前点位仍不宜急于抢反弹,但前期未及出局的投资者也不宜在当前点位出局,可在探底后的反弹出现之时择机减仓;

    九鼎德盛:短线市场在连续快速杀跌之后,市场人气已元气大伤,再加上春节将至,机构已无心恋战,未来市场人气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市场以低位反复震荡为主。操作上,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周边股市走向以及消息面的动向;

    广州博信:大盘短线严重超跌,特别是很多个股跌幅巨大,市场已经存在强烈的技术性反弹的要求;

    天同证券:跌势不止 谨慎观望;

    大时代投资:不破不立,预计后期有报复性的反弹。操作上,不用过于恐慌,相反还可以把握逢低买进逢高卖出的操作策略。从机构建仓的主旨看,绩优是第一原则,同时寻找最多的还是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盘个股,本周年报正式开始,其中酝酿重大投资机会,同时也是机构近期重点关注盘中,有望持续活跃!

 

    我们再看一下一些股市名家对目前的操作建议:

 

    水皮:暴跌之后机会来临;
  林园:我不看股票市值,我没割肉;
  方泉:暴跌是公募基金所为,这次A股下跌的空间有限;
    华生:首先得看外部市场是不是能够稳定,一旦外部环境不稳定,A股市场肯定还面临着股指下探的压力。继续下探的空间有多大我不知道,这取决于各方面的政策;

    张卫星:大概是在4300到4500之间是个比较强有力的支撑。

    高辉清:我觉得这两天是太不理性了,太恐慌了,应该来说逐步恢复一些理性才对,因为毕竟我们的经济是非常好的,而且现在很多蓝筹股都跌到投资价值区域里面去了,再往下跌我觉得没有什么空间,而且政府显然不会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利空打压股市。所以说继续下降的空间不会太大了。

 

    说一点我的小想法。对于这个市场,我们个人无力去改变它,它有着自己的客观运行规律,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去认识它,去适应它,顺势而为。暴跌既成,无论后市如何运行,无论你是满仓、重仓、轻仓或者已经清仓,目前最重要的也许都是耐心和冷静!

 

    面对暴跌,你的决择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