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修改版顺口溜

(2009-09-02 15:17:21)
标签:

科学

课堂

常规

顺口溜

杂谈

分类: 他山之玉

(科学探究注重证据、证据意识贯穿始终)

问题提出:

情境创设铺的好,关键问题抓的牢!

情境教学搞的妙,学习兴趣肯定高!

(这里包含共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伙伴的作用。科学课的特性问题: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指向性,要建立在一定根据、依据上,问题要求明确清楚;主要解决-----是怎样?为什么的问题。)

猜测:

猜测不是瞎胡闹,空穴来风不可要!

人人动脑和思考,不同意见敢发表!

根据证据来推敲,注重理由讲实效!

(共性问题:民主、合作;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求实效,重观察。科学特性问题:强调证据意识。一切从证据出发、注重理由、敢发表自己合理的意见;)

方案设计

实验设计要技巧,变量控制仔细找!

设计要素要记牢,严谨操作不能少!

实验目的要明了,过程设计人人晓!

实验设计是否妙,还需思考再思考!

[共性问题: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广度和深度)、参与的兴趣度;探究为主、重视证据(实证还是伪证)用证据说话,质疑以证据为基础;思维参与度。科学特性问题——实验设计:注意变量控制、实验的严谨性、可操作性、实验对象、重讨论(要求人人清楚、不停的修订、要清楚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四、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最重要,关键数据这知晓!

(实验过程是科学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整个过程都以收集数据为目的)

1、需要怎样现材料,出示还得讲技巧!

材料的出示的种类:按需要可以明示,强化材料;可以暗示材料;梯度出示材料;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选择出示材料的方法!还包括共性的主要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成员分配好,角色互换很重要!

小组分工:人人参与、有分工有合作、按角色进行互换(可以身兼多职、共同目的是认真观察),小组主要分工是:组长、操作员、记录员;)

3、实验过程不能吵,安全操作第一要!

   规范操作是最好,实验准确如实早!

   实验信息认真找,分析数据找奥妙!

   教师作用可不小,组织引领和指导!

   你动手来我动脑,全体参与共提高!

[实验:分为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学生会做的教师可以不演示、安全使用是第一重要、规范操作(仪器操作规范、实验操作要规范)、数据收集(及时、如实记录、准确操作(包括多做几次实验)、记录、头脑记忆、感官捕获信息等)!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提高。共性问题:面向全体;民主、合作;扮演好教师角色;各环节:求实效、重观察、思维参与度]

数据整理分析:

数据整理人人讨,去伪存真类分好!

小小数据看似小,汇集起来不得了!

科学问题大与小,依据事实各发表!

[数据整理分析要求:去伪存真、分类整理(有时候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大,而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强调科学解释,对科学事实做出解答,以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进行独立解释。]

六、交流、表达:

表达交流须知道,准确清晰和简要!

仔细倾听不可少,发现问题早报告!

意见分歧少不了,民主和谐事实靠!

[表达交流要求:简捷、清晰、准确、学会倾听,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质疑、补充、概括、交流)、求同存异、讲究民主、用事实说话]

七、拓展延伸:

内外知识本一套,课内掌握外见效!

课内课外连接好,好比铺好阳光道!

(拓展延伸:科学知识来自生活用之生活;要把课堂内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当中的内容有机的衔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运用知识和理解事物。)

八、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别小瞧,它就好比黄金钥!

不需多长需实效,科学素养共提高!

(课堂总结的目的:讲究实效性。实效性,其核心问题就是提高科学素养;课堂总结,可以总结知识点和学法,也可用启发性问题让学生小结,也可以学生互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九、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随时草,常思常记效果好

(总结上课过程当中得和失的原因,以便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使自己在下一轮的教学当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发生。通过反思可以汇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精彩的片段和现象,通过自己的整理和相关理论的进行补充,可以形成教学案例,这样可以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