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望》中“望”字之我见

(2013-09-22 17:20:2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春望》中字之我见

今天上《春望》一课,总觉得把解释成远望遥望,别扭、不爽。如果说第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还姑且可以一的话,以后的内容便没法下去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中因感慨时势而落泪,因怨恨离别而惊心,完全是一种心情,怎么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是一般陈述或评论,又怎么?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则是更加的没法去了。哪位能到自己头顶稀疏的白发?或许头发再长一点的话,那与自己也不过是近在咫尺的距离,也需要一

为此我查阅多种工具书,都可以在字词条下检索到怨恨、抱怨之义项。如: 《康熙字典》:怨恨,责怪 。《汉语大字典》:望,埋怨、责怪:怨~。 《中华词典》:望,埋怨、责怪: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望,埋怨、责怪。
在一些古代典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关于字这个义项的用法: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史记报任安书》)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帝君列传》
   
据此,我认为,春望这个标题的意思绝不是指在春天里(看)到什么,而应理解为春天里的怨恨。这个字便是杜甫发自肺腑的强烈的怨恨之情!下面是我用“怨恨”之情,对《春望》一诗应作如下解释: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从大自然之面貌上看,山河依旧,但国都却早已沦陷破败,物是人非,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从时令上看,虽然已是春暖花开,然而故国城池却杂草丛生,林木苍苍,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个字,使人顿觉满目疮痍,倍感国乱之痛;一个字,托出满目萧然之景,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面对安史之乱后的第一个春天,怎能不让踌躇满志而丢失用武之地的杜甫顿生怨望之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感恨时事,伤怀离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这句表面上是写花鸟,实则写杜之本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此时之见,却让堕泪惊心。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怨望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达。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此句因为写出了在战争动荡的岁月里消息隔绝久盼亲人音讯而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会使人心产生广泛的共鸣,故成为千古传诵之名句。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然连续不断,自经丧乱少睡眠烽火苦教乡信断!多么盼望一封胜过万金的家信能够带来家中亲人的消息啊!但仅仅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心愿,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竟然不能实现!怨望之情在此向亲人故友方向进行了纵深扩展。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书不见。近观面前的颓败之景,遥断远方亲人的惨戚之象,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猛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白头为愁所致,则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之程度。这样,在深受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再加之年迈体衰、日暮途穷之感,还有什么比这种情境更让人倍感无奈呢?此情此景,能无怨乎?怨望之情达到了极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