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幕遮•碧云天》初读、精读、感悟

(2011-06-02 10:58:33)
标签:

校园

《苏幕遮碧云天》初读、精读、感悟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

【注释】

苏幕遮:词牌名,亦作等。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平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山映斜阳:斜阳照山的意思。天接水:天际,水天相连之处。
斜阳外:斜阳照不到的地方。
(àn)乡魂:因思念家乡而忧伤。黯,内心忧郁凄惋的样子。
追:紧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旅途中的愁苦。
【韵译】

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
  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
  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
  彻夜难眠,
  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
  (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
  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初读】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绚丽,而又意境开阔;情,是思念故乡之情,围绕着愁思的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沉缠绵,酣畅淋漓。因此,前人评这首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精读】

     本篇是一首写羁旅思乡之感的小令。作品描写的是秋天的一望无际美丽景色,然而,美景可望,故乡却遥远不可及,由此,词人便生出不尽的乡思之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近写,点明了季节——秋天,背景壮阔浑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仰一俯,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的苍茫与高远。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又落笔于秋水与寒烟之上: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在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壮阔而又浑厚的背景。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远写,点名了时间——天色将晚,画面辽阔深远。山映斜阳天接水将青山摄入画面,使天、地、山、水斜阳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此为写实。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则由眼中实景转为写意中虚景,将乡愁与羁旅之愁苦隐寓其中。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黯乡魂,追旅思直接托出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告诉人们,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一词,强调舍此而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除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承接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然而,皎洁的明月反而使其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不由得发出休独倚之叹。结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清楚地看出词人是想要借饮酒来消解心中的愁思,可是这一遣愁的努力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落得个酒入愁肠愁更愁,令相思的泪水纵流难收。这首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写法别致。

上阕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直抒胸臆,情致深婉。另外,词人描写的着眼点采取了由上及下,由近到远的顺序,使诸多景物巧妙地溶为一处,清新而又色彩斑斓。 

【感悟】

今天是第三次和学生一起读这首词,读后感到,秋浓似酒,乡思又更浓于洒;梦魂难接,明月更增添相思之苦;于是酒人愁肠,不料酒却化成相思之泪,越发无法开解了。柔情似水,蜜意如绵,出自一位历史上有数的名臣口中,然而丝毫不曾贬损他那高大的形象。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真是一语点破了艺术上客观和主观的微妙关系。酒,不过是千万客观事物中的一种,然而一旦进入愁人的肠中,却化为主观的相思了。一切自然景物不是也有同样的转化能力么?懂得酒可以化成相思泪,甚至酒未到也可以先成泪”(见范仲淹《御街行》),景与情、物与我,在文艺作品中怎么可以截然分割呢?
   
这真是:芳草无情,无奈之情;夜深难寐,好梦难成;明月倚楼,反增离愁;借酒消愁,潸然泪下!四重之下,终成绝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