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标签:
转载 |
近期没有发帖,一直在思考大盘的中期运行模式。对于5 号午间帖子的中期调整目标2640需要做以修正,2640应是C-3的目标位,最终调整目标还是回到了2月期间预测的2245附近(首选),若有极端事件发生不排除破2000点。但是,2640以下可以看做是诱空区域,也是中长线战略建仓区间。
自3月8日开始中期看多以来(将目标位由3086调整至3894),我一直期待着权重股应有较好的表现机会,但事实证明它们只是反弹是补涨因素造成了权重股的上涨,去年十月初的大幅上涨是由热钱主导的人民币升值加速的炒作。
当时由空看多的逻辑首先是人民币升值:去年6月25日启动二次汇改,7月2日大盘见底,同时参考05年6月10日A股于998见底,7月中旬人民币启动首次汇改造就了大牛市,既使降低预期也会有一波象样的行情会出现,再者3186突破了3478至3361的下降趋势线,2661点可认为是回踩。
二是国际板的推出必然会把权重股热炒一次,否则没有人看好权重股行情,按当时银行股仅10倍左右的PE看外资银行股是不会成功发行的,这就等同于中小板的热炒是为创业板的上市聚集人气一样。
三是房地产业景气不在,屯集其中的大量资金必有一部分会流入A股,这些资金的能量巨大对A股的影响是明显的。
四是为了防止恶性通胀,拉高权重股(尤其是成功突破3100点)会吸引社会滞留资金入场,随后再大幅急跌可以锁定相当大一批流动性,既可以解决国有股减持充入社保又可以解决通胀。
以上这几条都显得合理,且具有操作性,但为何最终没有实现呢?
这可能与主管部门谨慎的心态有关系,他们可能担心股市上涨会造成更大的通胀预期,从而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去年10月当上证成功突破3478至3361的趋势线后马上就开始加息提准,一连串的紧缩动做让A股立即出现大幅下跌,前期入场的热钱也惶出逃,再也不敢有人刻意做多了。
现在可以预期的是国际板在今年不可能推出!只有当经济加速下滑,出现严重的通缩,主管部门又开始刺激经济,A股走出明显的中线反转后才有推出的基础条件。
近期又开始看空的理由基本上还是2月初所列的几条,1,房地产步入衰退周期。2,汽车,家电刺激政策退出导致销售下滑。3,通胀可能超预期,政策会继续收紧。4,用工荒,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效益下滑。5,美元指数在73附近可能逆转,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连锁效应下A股下跌会引发热钱流出。
现在有个新的信号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就是民间借贷利息平均为月息5分,年息60%的水平相当恐怖,民间大资金都在热闹地放高利贷谁还愿意进入A股担不必要的风险?而一季报众多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环比下降,说明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前期由于通胀明显很多企业担心更加严重的涨价潮,纷纷加大原材料的库存,美元的逆转又会让企业停止采购原材料,这会使整个产业链短期出现休克状态,就象08年情况一样。
政府层面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游荡在社会上多发的20万亿(过去几年超发的总额)资金消灭掉,以防恶性通胀出现,如果不能让证券市场来消化就只能让资产价格的下跌来化解,这里所说的资产价格既包括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也包括商品价格。
前面说的民间借贷的超高利息是怎么个路径?主要还是国家针对地产商的政策发生大逆转,对于已经动做了的项目无论如何也得让项目完工并销售出去,由于全中国各地都在搞地产相关的项目,所以资金缺口巨大,年初以来多项新政出台让购房者开始谨慎,地产销售明显下降,资金周转也开始出现紧张。银行通过浮动利率把资金借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加价把资金借给地产商,这也就是A股相关的股票走势强劲的原因。
这里需要考虑的是这样的借贷模式能否持续,若不能会怎么样?08年地产下跌较大时由于销售不佳很多地方出现地产商携款外逃的事件,希望此类事件以后不再发生,但我们可以预期的是如果地产销售不好最终买单的还是银行,这还不包括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假如银行没机会,资源股又面临挤泡沫那A股的前景一定很难看,这是不得不防风险。
总结:这里所说的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市场受打压,场外的人不想进来,场内的人想出去,缺钱是主要原因,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呀。
。
短线方面: 2810一带有个支撑,这里很可能还会有个反拉,但空间不大,还是前期的那句话“如果无量无速缓涨就要保持谨慎”,只有放量过了2950才有走好的希望,否则逢反弹减仓。
关于选股:经济转型是未来十年的首要任务。在劳动力人口下降期间,能提高生产效率的自动化或高端制造必有机会。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或改变生活方式的新产品新服务将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由于人口老龄化对于新医药,医疗服务将有明显的推动。精神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当人们物质生活提高后精神生活需求会有大幅提高,故文化产业同样值得期待。
投资策略:利用大幅调整的机会在低位寻找未来能成长为伟大企业的潜力品种,既使没有也必须寻找那些拥有护城河的公司,对于普通企业一般不必关注。
附图:5月5号与2月17日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