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于道已真明,南怀瑾发言很不谨
(2008-12-03 10:00:09)
标签:
宗教善恶良知自性王阳明宇宙文化 |
分类: 评论 |
王阳明于道已真明,南怀瑾发言很不谨
一壶居士文《不具见地尽受骗,不修不证徒费工--东海一枭良知大法揭秘》,并未揭东海良知大法什么秘,甚至提都没有提及,唯节引了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中的一段。其中南怀瑾对王阳明的批评,很严厉,其实错在南怀瑾。我在《关于王阳明四句教----小驳南怀瑾》中已有驳斥。
王阳明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乃真悟道之言。“无善无恶心之体”,与慧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类似。以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不动、清净的,无法显现为动的、有善有恶的作用,恰暴露了南怀瑾对心体动静一如和超越人间善恶概念之“特征”参之未透。
慧能说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本自清净、本无动摇的自性(即心体)岂但能作“有善有恶意之动”,它还“能生万法”、“生”出宇宙万物呢。2008-12-3东海老人
附南怀瑾先生《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关于王阳明的言论:
王阳明第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我说他错了,他没有彻底的开悟,只见到一点清净,你们打坐的时候都磁到过的;就是坐得好的时候,没有妄想,也没有想什么,可是都明白,清清楚楚的,好像这个是对了,不过你们不敢承认而已,对不对?好像那个稀饭煮得很稀,一端来“嘘嘘”一吹,米浆吹开了,看到里头有几颗米,这比方叫做“吹汤见米”,你听懂吗?好像把分别心打开了,咦咦!咦咦!很清净,就是这个。
这是第六意识分别妄想不起了,可是那个清净也只是心的一面Ⅱ阿!大家看《六祖坛经》学禅的,同王阳明一样,认清净心就是本体心,都走了这个错路,所以我说王阳明错了。“无善无恶心之体”,认为心性的本体,就是无善无恶,这个是什么佛啊?只能叫糊涂佛!
你们注意!这叫做参禅,不是思想噢!你们学禅要晓得参,参就是追问,叫起疑情。再看第二句,他说“有善有恶意之动”,我们心性是无善无恶的,这个念头一动就有善有恶,对不对啊?对,他讲的也对。那我就要问了,请问:那个本体既然无善无恶,这个一动念有善有恶,这个有,这个作用,是不是从体上来的啊?(答:是啊)那可见体上有善有恶了,“用”离不开“体”的,“有善有恶意之动”,用一动就有善恶。好,你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本来空的,“有善有恶意之动”,那体岂不是两个了吗?一个是不动的,一个动的,对不对?(答:是)
第三句“知善知恶为良知”,这是第三个了,这个像是包子里有三个馅了,有青菜萝卜、还有牛肉呢!“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这一动就是体上来的,可见体本来有善有恶,一动它就能分别啊。你另外加上这个良知,还有个知道,当我意动的时候,我们想一个事情善恶的时候,我们心里知道不知道?(答:知道)这一知,是不是本体来的?是啊!所以说,把它分成三个了。
附二:东海老人《关于王阳明四句教小驳南怀瑾》
一
绛花洞主网友转来南怀瑾《禅海蠡测》之“禅宗与理学”辨驳王阳明四句教的一段话,希望我阅后“更上一层楼”。南怀瑾曰:
四句教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若心之体,本无善恶,则此体为一废物,意动而忽生善恶,此善恶之来,纯出无根,而其于心体两不相关,何须为善去恶;为善去恶又与心之体有何关系?纵不为善去恶,心之体亦自无善无恶也,此其误一。心既有体,在善恶之意未动以前,非绝无善恶,为潜伏于体中耳;此心可称之曰性善,亦可称之曰性恶;因善恶两俱潜伏。如心之体,在意未动前,是净明无过;则应准《大学》之义称之曰“至善”;否则当用《荀子》之意,称之曰“本恶”;何得言无善无恶。无与有乃相对意义,各代表绝对之词;天下之无,何能生有,既认有心之体,而云无善无恶;于辩正名词上,不免过失;不若以“无”易“非”之为有当矣,此其误二。四句教中,为学得力处,只是一个“知”字;“良知”得辨其善恶,是以用为善去恶工夫,返此动意之初;如返之于无,则终成一个废物,明此心性何用?最不解者,此“知”之一字,又从何处生起?“良知”若从心体自生,心体绝非无物,“良知”若从外来,于心体绝无交涉;况此一知者,为是意动,为非意动?若为意动,落在善恶中矣;若非意动,“知”之一字,即为心之体,何云无善无恶为心之体,此其误三。阳明以一代儒宗,其四句教纲领,大误如此,世不之察,推为心性理学之极则,殊为识者所惜!
二
绛花洞主网友的厚意心领了。但南先生这一段话,极强辞夺理之妙。兹从三个层面略驳之。
一、“若心之体,本无善恶,则此体为一废物”云云,毫无逻辑。“无善恶”之物不一定就是“废物”。世间善恶概念,完全不足涵盖宇宙万物,况能“生”宇宙万物的“心之体”乎?那当然是超越善恶的。
二、“意动而忽生善恶,此善恶之来,纯出无根,而其于心体两不相关,何须为善去恶”云云,混淆错乱。心之体乃是超越一般世间善恶概念的至善,本身虽无善无恶(也可以叫非善非恶,意思无异,南先生玩弄概念游戏,殊属无谓),超越而又涵盖善恶两种性质,用世间标准看,可以说“善恶两俱潜伏”,以超越标准衡之,原是“净明无过”。“意之动”,动得中节合理,就是善;动得不中节不合理,就成恶。善恶皆根于至善,不同在于“善”具原初性,恶是派生的,恶只是善的“过或不及”而已。如程颐所言,“天下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未本恶,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如杨、墨之类。”(《二程遗书》)。
关于良知之至善与世俗之善的不同处,我在《良知三论》中剖析过。世间许多善恶、美丑、净垢等标准,其实是“我见”、“身见”,而非“道眼”、良知所见。良知有良知的标准,良知标准是宇宙之本然、生命之本然的标准。良知标准不一定违反但绝对高于世俗标准。
三、“良知若从心体自生,心体绝非无物,良知若从外来,于心体绝无交涉”云云,自说自话。心体无形无状,可谓无物,心体真实存在,则“绝非无物”,岂可一概而言?阳明以本性本体解说良知,良知就是心之体,说什么“自生”与“外来”?良知本性是超越世间善恶概念、无善无恶的,但它具有分辨世间善恶的能力,故知善知恶。
三
南先生这一大段话批驳王阳明四句教的话,全是自以为是的混扯,拣驳几句,恕不一一。关于阳明四句教,枭文《人天大道是中庸----中华文化大启蒙书之六》发表后,有客问难:阳明晚年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以“无善无恶”形容心体,岂非与人性善矛盾?我在《一言性善发天心!》文尾曾答之:
非也非也。阳明之意,心体是绝对至善的,相对的善恶概念不足以名之,超越一切正负相对价值的限制,所谓“无善无恶,是为至善”是也。王阳明《大学问》说“至善”就是吾心之“良知”,他说:“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也”;民国大儒段正元在论《大学》中曰:“至善二字,亦有先后天之分。先天至善,心性相通,保合太和,纯然粹然,毫无渣滓。”心体活泼自由,并不执着于具体善恶观念,不执着于善的作用形式。因为世俗善恶观念及善的作用形式会因时因地因群体而异,而心体先天至善之性,却是永恒的。2008-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