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碧波岩
——读《九夏游碧波岩记》之感文
山里娃,喜跋山涉水,至老也不改其衷。
雍荣华贵的泰山、雄奇险峻的华山、妩媚娟秀的峨嵋。。。
三山五岳,以及许许多多人工雕琢过的名山大川只是留在了回想里。而那些屹立在家乡的没有名气、空空荡荡、连绵不断的大山,已经溶进了我的血液中。它们像一条条相互交织的DNA,让生命的密码不断地复制着它的记忆,它们把遗传基因的信息,永远储存在我的灵魂深处。。。。
——碧波岩“化鱼潭”瀑布,岩石上方刻有“云中挺秀”四字,相传为吕纯阳(洞宾)所书,此瀑布水势大而强劲,称为“雄瀑”。。。。
清代画坛的代表人物,“四王”之一的王鉴,有一幅山水画,叫做《岭上白云图轴》。
画面高远布局,绢本浅绛设色,远处的山峰雄奇壮秀,直插云天。中景下,白云涌动,座座山峦沉浮其中。高低远近之间,间间庐舍绿荫掩映;栈路曲盘,勾通山外。近处的浓荫巨石旁,华屋数瓴,悠然的隐者荷罨而归。
题跋曰:“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这是我一直喜欢的意境。梦幻着有一天也能过过画中这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哪怕几天也行。若是没有这样的福份,哪怕能领略人家的这份闲心,也是不错的。
后来,我画的胡乱山水画,就总爱表达这种意境。
我的故乡江西永新,有一处锁在深闺似的景致,叫碧波岩。一旦走进她,就像溶入了《岭上白云图轴》的画图之中,令人不知忘返。
碧波岩是古时禾川十大胜景之一,还是我读了《永新县志》才知道的。
雍正朝日光江家村的举人江右台(1),他这样描写碧波岩瀑布的壮丽图景,毫不亚于庐山的三叠泉瀑布的宏伟气势。
义山有瀑布(2),
名与大匡齐(3)。
匹练从天降,
长河泻月低(4)。
飞空翻雪浪,
流响破尘迷。
最是清心处,
雨花满石堤。
——碧波岩山外的田园水乡,江南风光如画。。。。
我少小飘泊异乡,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三山五岳多迷人,竟然不晓得家乡也有如此好山水。仅凭诗里的文字,碧波岩就足以使人如痴如醉。
同治《永新县志》载:碧波岩近巽峰(5),中有瀑布泉自石峡飞洒而下,注为深潭,甚奇秀。又有化鱼潭、洗心桥、一杯泉、石门诸景。
按西周文王八卦方位:巽位,东南是也。巽峰就是东南面的山峰。近巽峰,就是在巽峰的山下,巽峰距县城东南大约二十里,原属日光乡,现改属石桥乡。县志上说,巽峰旁边的碧波岩甚奇秀,就是环境特别幽美。
去年,我回永新句留数月。一天,回乡多年的战友茂英找上门来:“成天躲在家里不见人,念哪门子经?”
“呃,哪里话,我在补习功课呢!”
他哪里知道,我又在闭门迷读少时的同窗、后来的战友城建局长陈伍俚先生送我的同治《永新县志》呢。到故乡永新有关的典籍里,翻看那些使我感兴趣的话题,弄清其中某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正是我想做的“功课”。
我才突然想起,所谓“做功课”,最初就是佛门的用语呢!由此说我在“念经”,没有大错。不过,这“功课”一词何时走出僧堂佛门,来到我们烟尘市井,我自己倒不懂了。
他接着说,和佳利、卷迈几个定妥了,要邀我游碧波岩。问是否有此雅兴?
我说:“啊?很好哦!”
课外活动,正是枯燥的“课堂”所不能替代的,我想。
连续多日案牍,已经形神兼疲,本来喜欢户外活动的我,感到难得有这个机会来领略一下故乡的山水,一定有意外的收获。
——碧波岩瀑布,犹如仙女的一匹素练,从天上垂在人间,即使枯水季节,也美丽无比。。。这多像何仙姑的裙摆,这是“雌瀑布”。。。
这是初夏欲雨欲晴,布谷啼青啼花的季节。
四人搭乘两辆摩托,满当满座。
过了禾水河大桥,沿着弯曲的乡道一直往东南行进,约摸一个时辰,我们在一个秀美的山村旁的空地上停下车来。一种熟悉的山间才有的络纬婉转的鸣叫,替代了摩托引擎发出的震耳的聒噪声,我感觉自己已经走进碧波岩的怀抱。
近处杉林修竹,风影婆娑;远处青峰巍峨,横亘南天。山里的飞泉,换成翠玉碧流淌出山外。更有脚下古人铺就的已经残损但依稀辨得出久远年代的那条鹅卵石小路,把我的心绪牵进大山的深处。
早在几百年前,永新的贤士达人、文人骚客,很多很多来过这里。他们赏景踏青、触景生情,他们青山做案、碧流为墨,写下游记、留下诗篇。他们排遣忧愁悲愤,抒发逸致闲情。他们与友、与酒做伴结缘、和山、和水将俦命侣,流露真性情,搜寻真感觉。
明代一位永新的进士刘梦诗(6),也是与友偕游,也在这个初夏季节,乐游了碧波岩,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
首夏新晴快此游(7), 山深岚重忽疑秋。
盆鱼得水欣入聚,
谷鸟出林共友求。
坐眺烟云生绝壁,
翻疑雪雨在飞流。
此中乐意谁先得,
笑捻岩花插满头。
——走进江南村落,到处都是鹅卵石铺就的古巷子,炎热的夏日赤脚踩上去,清凉凉的感觉养脚又养心。。。
好一个刘梦诗,他把这次出游,比作接得新水而快乐欢欣的盆鱼、比作飞出山林欢快觅食的谷鸟,字里行间,生动而自然地托出了诗人自由自在的心境。他眺看山间漂浮飞舞的烟云,忘却尘世纷繁乱象的滋扰,或许是瀑布下携风裹水、清澈凉爽的山风令他忘记了时光,似乎感觉是到了山深岚重的秋日。他笑捻一朵不知名的如火一般绽放的岩花,体会人生每一个闲适的瞬间其实都是那样的美好,又有什么能比此更愉悦呢?
山中,盘道依旧曲折危磴。古人题咏的山石上,苔藓朝露茵陈,字迹斑驳可现。岁月无痕,仍可照见几百年以前寻访者的足迹。带霞而归的大鸟,悠闲地盘旋在山峰间的天顶上,仿佛还在告诉过去依佛打瞌的老僧:日短禅长,月残天西,贪睡的懒和尚啊,该醒来掌灯唱偈诵经啦。
万历年间,有个永新的举人贺凤生(8)的诗,不知是不是写了这里的景色,诗曰:
岩非近代迹,
泉岂末流声。
十里归云静,
几峰落雁晴。
僧闲倚佛老,
月小幂灯明(9)。
仰止前贤处,
倏然怡我情(10)。
山道旁的废寺,破壁残垣。老树新枝,草长莺飞;浓荫蔽日,照落清潭。是哪一枝红花绿叶下的根藤,曾经为逝去的旅者奉送了遮阳的绿荫?又是哪一片平坦如砥的山石,曾经给气喘吁吁的伴侣让出过歇脚的坐垫?泉水叮咚,却无见引泉煮茗的僧人,缥缈的僧烟变成的朵朵白云,是否还在山间下雨?飞瀑照样奔泻,清泉依旧潺湲。隔世凡尘,晃若就在倏间飘逝,古人的踪影,却无处寻觅了。
山色遂连天,
惊涛一鸟旋。
欲知泉落处,
即在水源边。
风来波声远,
岩劖日影悬(11)。
老僧深树里,
破竹引涓涓(12)。
——江南的春天生机勃勃,金黄的油菜花把初春的大地装点得灿烂辉煌。。。
是的,几百年的光阴一逝而过,壁立千仞的山崖上,红红的日头依旧悬在那儿。震耳欲聋的瀑布泉,它孜孜不倦、无时无刻,也不知为谁在轰然作响?是陪伴山间的天空里那条银河旁寂寞的明月,还是急着奔出山去滋润农家久旱园田的禾苗?
“欲知泉落处,即在水源边”,永新明末清初的旷世奇才贺贻孙(13),以其神来之笔,吟山唱水,咏物叹人。我们无法在乱草丛生的废寺的断墙下看到老僧引泉的破竹,却仍然辨得出几畦荒芜的曾经是僧人们劳作过的菜园。虽然僧烟不再袅出林梢,但是,山鸟的啼鸣照样清脆,叽叽啾啾,好像还在呼唤几百年前住在这里的主人的名字呢。
诗人刘梦贤(14),选了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与他的诗中没有写出来的友人们,登高寻幽。他们攀绿萝、柱青杖,依水边、盘林下,携酒浆、摆野宴,让斜射的阳光透过树梢的黄叶,托流动的山泉带走失意的心事,吟唱黄叶之诗,寄寓华发之人,感叹大自然的秋天也同老之将至的人生一样,不能流转,但愿映入杯中残酒的那一缕斜阳的余晖,能驻留美好的岁月。他的诗是这样说的:
登高况得水相依,
移席盘林翠自围(15)。
泉带山光流暮远,
洞含秋色引凉微。
扪萝自历青峰险(16),
倚杖高吟黄叶飞。
尘土谁能生羽翰(17),
残杯聊遣驻斜晖(18)。
历代永新,英才辈出,名士骚客,蜚声海内。他们以自己的才华,歌颂家乡的天然美景,为我们留下了不计其数的瑰丽诗篇。今天,能读着这些优词佳句、酬和唱咏扑向她的怀抱,而有幸跟随古人的足迹,走入古人的心境,感知古人的旧梦,就算是缘木求鱼、拾人牙慧,也让我惊羡死了。
读着清朝邑人贺是(19)的一首《游碧波岩遇雪》,结束了我这次碧波岩的感知之旅。
高岩容坐啸,
笙鹤若闻声(20)。
雪意收寒照,
云光发晚晴。
绛霄行欲近(21),
碧海望还明(22)。
将驾长风去(23),
松乔待我情(24)。
——在碧波岩山顶,拉近镜头,田园景色尽收眼底。远处如笔架三峰并立者,是梅田山,山下有著名的梅田洞,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此览胜,写下著名的《游江右日记(游永新梅田洞记)》流传至今。。。
明朝邑人陈荣,在《九夏游碧波岩记》赞美说:“碧波岩,岩之隐者也。”
我不敢说碧波岩真的美如仙境,但是,把许多名山大川与之相较,碧波岩不但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她的青山绿水,幽壑深峦;她的高岩彩石,飞瀑鸣泉;她的红树翠竹,碧谭蓝天;还有她那春夏秋冬看不尽的四时美景...
... 我想,如果让贵州的黄果树、庐山的三叠泉见了她,也会为之倾情的。
回到远方纷繁的闹市,我不时思念家乡美丽的碧波岩。你像一位遁入深山的隐者,千百年来鲜为外人所知。你更像埋于深山的美玉,锁在深闺的佳丽!
美丽的碧波姑娘,现在我来问你:你就这样永远躲着在义山的巽峰深处待字不嫁吗?你就永远不把美丽的胸膛袒露给深爱你的人们,让从你心上淌出的汩汩清泉,变成玉、变成银、变成金,让山外的人们分享你的富有,变成取之不尽的财富,用之不竭源泉吗?
美丽的碧波岩,你就不能变成一首首流动的诗,对着深爱你的人们吟唱吗?
附:刘梦诗、刘梦贤、贺凤生、贺是四人诗见同治《永新县志》上册地理志山十九页。
贺贻孙、江右台二人诗,见上册 地理志 水 十五页。
——几十年了,我还魂牵梦绕地恋着这地方。看着牛屁股长大的我,还想光着屁屁儿下小河扎几个大猛子,摸几条小鱼儿。。。
那树、那水、那牛,却不见了那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没有了儿时的伴,就再也找不到那感觉,就好像什么也没有了。。。
注释
(1)江右台,今永新日光乡山田江家村人,清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钦赐举人。
(2)义山,同治《永新县志》载:义山在永新县东南二十里。峰峦相顾,若有长幼之序,故名。其山周回三百里,远峰去县九十里,即泰和县王山也;近峰去县二十里,即义山也。
(3)大匡,即庐山,庐山又称匡庐,也叫香庐或大匡。
(4)长河,寓指天上的银河。
(5)巽峰:义山的一座山峰,位于永新日光境内,距县东南二十里。据文王八卦方位:震、巽、离、坤、兑、乾、坎、艮,巽位在东南方,巽峰也属于东南方向的山峰。
(6)刘梦诗,今龙源口镇山田坳背村人。明正德九年(1514)登进士第。
(7)首夏,农历初夏时节。
(8)贺凤生,今龙源口镇鹤团村人,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中举。官至河东转运使,善诗文。
(9)幂,原指覆盖东西的巾。幂灯:即是带罩的灯。
(10)倏然,倏(shu):迅速。倏然:猛然。
(11)劖(chan):凿、铲。诗中的“岩劖”一词,是指碧波岩下壁立的悬崖,好像是被利器削出来一样,此处的岩石分紫、褐、灰、黑等多色,又叫彩石岩。贺贻孙“岩劖日影悬”就是这里的景致。
(12)破竹,破开的竹子做的笕。用来在田间或山中从远处接引泉水。
(13)贺贻孙,字子翼,今永新沙市中居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生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九岁能文,称为神童。明亡隐居,康熙时以博学鸿词推荐,却削发逃入深山。他博学多才,终生不仕,著作很多,有《诗筏》、《骚筏》、《水田居文集》等流传于世。书入《四库全书》,名字入《辞海》。
(14)刘梦贤:刘梦诗之弟,学正,嘉靖朝贡生。善诗作。
(15)移席盘林,指古人踏青赏景时带上食物酒浆,在林间野餐的情景。
(16)扪萝,萝:藤蔓或灌木一类植物的统称。扪萝就是抓住植物的茎蔓,利于攀行。
(17)尘土,指凡尘,红尘,人间。羽翰,原意指长着翅膀高飞的鸟类。诗中比喻飘然飞天的仙客。苏东坡《前赤壁赋》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句。故“羽翰”在此比喻天上的神仙。
(18)斜晖,斜阳的余晖。
(19)贺是,清代永新人,诗作多有流存至今,其余待考。
(20)啸:呼唤。古代的文人骚客,有登高放歌长啸的喜好,以此表达放旷不羁、逍遥自在的心境。就是他们常说的:“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的豪迈气概。陶渊明《饮酒》诗之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也是这个意思。
笙鹤:比喻仙人王子乔。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喜吹笙作凤凰声,后在缑氏山顶上升天成仙。这两句的意思是,贺是自己长啸的声音,好像被仙人王子乔听到了。
(21)绛霄句,绛:深红色。绛霄就是天空中深红色的晚霞。此句的意思是,登上碧波岩的高处,就像到了七彩云端了。
(22)碧海句,指山外一望无际的农舍田园。此句的意思是,心里的感觉好像到了天上,回头望见的却仍然是历历在目的烟寰人家。
(23)将驾长风去:唐代少年奇才王勃有“乘长风,破万里浪”句,李白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诗句。苏东坡有“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的名句。古人认为,驾长风可作仙游。
(24)松乔,古代传说中的两位有名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
2005年12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