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大的三个绍兴人

(2021-01-27 08:21:03)
标签:

创新

坚持

自由

包容

情感

分类: 一塔湖图--关于北大

我虽然毕业于北大,但说来惭愧,在那动乱的年月,我在北大瞎折腾了几年。即便如此,我对北大情有独钟,买电脑非方正不可(但方正电脑的质量我实在不敢恭维),上北大网已成为我每天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为什么北大这么吸引我?因为她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说到底是一种北大精神吸引我。什么是“北大精神”?北大的三个绍兴人——蔡元培、鲁迅和马寅初——正是“北大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鲁迅说:“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革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精神”,一为新,二为常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

鲁迅本人就是北大精神最完美的体现者,他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叛逆,他用如投枪似匕首的笔无情剖析和鞭笞几千年封建专制的中国及中国人的劣根。在中国封建专制的茫茫黑夜中,他犹如一棵参天的大树,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

蔡元培在任北大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说:“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大铁屋从此被蔡先生炸开了一个大窟窿,北大透进了“民主科学”的新鲜空气。1919年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北大学生带头喊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其深远影响一直延续至今。蔡元培的核心是“自由包容”,由“自由包容”而至“民主科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口爆炸。马寅初先生一声“控制人口”石破天惊。但是在“人多力量大”大环境下,马先生的“新人口论”遭到急风暴雨式的大批判。马先生孤军奋战,“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他甚至立下誓言:要和那个大人物比试一番,到底谁笑到最后。马先生赢了,他笑到了最后。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平反,活到了101岁,而哪位大人物早就先他而去。但是遗憾的是,直到他的“新人口论”提出三十年后,他才被平反昭雪。胡耀邦痛心疾首地说:“错批一个人,增加三亿人。”马老又是一个“北大精神”完美的体现者。他和鲁迅不同,他是1949年以后“北大精神”的体现者。

“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从三个绍兴人看,“北大精神”应为“革新、坚持、自由、包容

时至今日,“北大精神”还在吗?它的颜色似乎越来越淡了,人们越来越不认识北大了。北大也开始跟风了,而且跟得更疯狂;她也开始虚火上升了,变得越来越虚荣,越来越虚伪;我是天天上北大网的,我们的北大网看起来很热闹,又是抬轿子,又是吹喇叭,确实是“报道北大,网系天下”,但每天的洋洋万言又有几篇有价值的文字?

在这个一切以钱为本的浮燥社会,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是非常困难的,而要失去随时都有可能。北大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北大精神”——吗?我很担心。

三个绍兴人的思想是全新的,在他们当时的环境下不为多数人所接受,都处于“孤独”的境地。但三个绍兴人以他们特有的韧劲和毅力,坚持“与黑暗势力抗战,即使只有自己”,并且不断更新自己。

但愿我的母校——北大——能坚守三个绍兴人开创的精神家园,让“北大精神”永不褪色!

 

2007-12-27  第一次发表

 

 

2021-1-27  再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