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条“九寨沟”
标签:
大泉沟文化旅游红色大泉沟绿色大泉沟舌尖上大泉沟情感 |
大冶有条“九寨沟”
《情系大泉沟》系列报道之二
该沟名叫大泉沟,在长达10余华里的狭长山谷里,但见奇峰突兀,对峙而立,幽林深处,花香鸟语,沟底溪流潺潺,时断时续,行走其间,泉水声鸟鸣声松涛声揉合在一起,神奇而又美妙。偶尔抬头,当看到云在头顶悠悠地飘动,雾在山腰缓缓地升腾时,那情那景让人仿佛神游象外,只觉身心一片空明!
大泉沟的入口处是一座中型水库——石岭屋水库,沿水库左边的简易公路步行里许,抬眼便可见到建于初唐、掩映在半山腰翠竹林中唐代太平公主曾驻足过的莲花庵。莲花庵相传为汉阳归元寺的祖寺,抗战时因游击队曾在此设立过被服厂而几遭战火,庵内典籍焚毁殆尽,后莲花庵重新维修,庵里住持为寻根专程前往归元寺抄回了一些相关资料。
莲花庵门前有两棵桂花古树,树龄均高达数百年。深秋时节,桂花香飘数里,伴着庵里的暮鼓晨钟,让游人觉得格外心旷神怡。若游人进大泉沟时不走简易公路,而乘一叶偏舟前往,此时碧水蓝天相映,青山倒影随行,人在水中走,鱼在山中游,那情那景,让人宛若步入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世界……
船行数里,穿过水库,但见两岸青峰排闼而来。上岸进山时,沿途大若房屋的巨石随处可见,其石多为左边山峰坠下的。相传大泉沟内古时曾有一万家庄,因沟口左右两峰各有一神狮守护,神狮昼分夜合,每到夜晚它们会合时两座山峰也合拢了,官匪盗贼均无法找到进山的入口。天长日久,沟内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万家庄人富了,富后人也无聊了。一天,庄里竟有人将“骑马上茅厮,日月照屁股”的歪联贴在大门上。山神见万家庄人欺了天,便慌忙上报天庭,玉帝震怒之下,派雷神下凡察看虚实。雷神到万家庄后变着一叫化子沿门乞讨,然而,当他讨完整个万家庄时仍没讨到一口水喝,村人反而还唤狗咬他。见万家庄已无可留可救之人,雷神叹了一口气后现出本像,只听平地一声霹雳,左边山峰轰隆隆垮下一大半,顷刻间便将万家庄埋在乱石之中!
如今,神狮已毁,但在大泉沟口,却留下了“双狮守大泉”、“天惩万家庄”、“雷打壁”的千古传说。
从“双狮守大泉”景点沿小溪逆流而上,大约前行百余米,则见溪流源自一山洞,洞口高约2米,宽仅容一人仄身而入。相传洞内有一潜龙,古时候天旱,山外的人都要相邀到此洞前求雨。有一年天大旱,山外田地龟裂,农民颗粒无收。在求雨求了七七四十九天未见效果后,作法的罗师爷急了,他说肯定是潜龙睡着了,忘了布云施雨,于是他便进洞请龙。进洞时他在洞口挂了两双草鞋,告诉人们若见草鞋打架时就要敲锣打鼓为他呐喊助威。罗师爷进洞后过了不久,山里突然起了一阵大风,洞口挂的草鞋也随之晃动起来。见此,有人说是草鞋在打架,有人说是风吹动草鞋,但就是没有人敲锣打鼓摇旗呐喊。就在人们争论不休时,山洞里突然传出一阵轰隆隆的声响,人们受惊后刚跑到沟旁,只见一股洪流从洞口喷涌而出,随后,一根丈余长、水桶般粗颇具人形的香木随水流了出来。人们为了纪念罗师爷,就将这棵香木稍加修理雕成了罗师爷的形状,并将它当成菩萨供奉了起来……
水洞到底有多深?里面到底有无潜龙?1983年8月,南山村一位在外教书的中学教师回乡听了罗师爷的传说后,带着湾里两位小青年专程到水洞去探险,他们发现挽起裤腿可涉水而入,且水洞走向与大泉沟走向一致。里面泉声叮咚,灯光映照下,洞壁石钟乳或明或暗朦朦胧胧的。水洞最高处10米左右,最低处须弯腰前行,待深入150米左右时,因遇一大水潭无法通过而停止了探险行动。
从这个或叫“罗师爷洞”或叫“潜龙洞”的水洞口往上走,大泉沟里大约有1里多长的一段小溪断流,水极有可能是从水洞里流走了。再见溪流时则到了只有几间房屋的沟口林场,它的原址上曾有一“南谷草堂”,“南谷草堂”建于何年何月哪朝哪代,隐居于此的鸿儒大学到底姓什名谁已无从考证,但距草堂3里左右的“红色山村”柯陈山里倒真有一位鸿儒留下过手迹。此人就是武汉大学创办人之一,孙中山先生身边“文有纪鸿,武有黄兴”的纪鸿。纪鸿是大泉沟附近黄龙畈湾人,在柯陈山悬崖边的“放眼亭”旁,他让人将自己亲笔撰写的对联“遗入石中千秋自在,神游象外万虑皆空”刻在石壁上。除纪鸿的对联外,这里还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有一联“抬起头来别有天地,放开眼去收尽湖山”写得切情切景,大气磅礴;至于悬崖旁那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的“还不回头”四个遵劲大字,则更是给人以警醒,让人回味无穷!
从“南谷草堂”继续沿大泉沟蜿蜒而上,只见流泉飞涧,出没其间。清洌的泉水层层叠叠,扬扬洒洒,泉水声时而低缓,时而激越,低吟浅唱间,让人心胸为之开阔,顿生超凡脱俗之感。一路上,心随景动,景伴心生。越往深处走,林越幽,山越清,景越奇,泉声越发动听。
大泉沟的泉水并非出自一脉,沟左沟右随处皆有泉流瀑布。草丛里,石缝间,无处不涌,无处不鸣,若青龙吐玉,似仙女织锦。泉水有时从高处跌落,水花四溅,声若雷鸣;有时如锦缎悬空,细雨纷飞,彩虹时现。寻泉而上,过“滚油锅”、趟“泥鳅背”、赏“龙潭映月”、饮“黄牛献泉”,步行6里左右就可到达南山林场小憩。
南山林场的前身是知青点,上世纪70年代初,来自黄石、铁山、下陆的知青们在这里挥汗如雨,为建设大泉沟、美化大泉沟作过巨大贡献。从南山林场沿着大泉沟继续前行,约走两里许就到了大泉沟的尽头。它的尽头是一座连接大泉沟两边高山的堤坝样的土山,有点像农村的田塍,根据它的形状,人们把它叫做“万担塍”,相传为保佑万家庄,由山神取土万担堆筑而成。翻过“万担塍”下“十八弯”,前面也是一条山沟,沿沟前行一直可以走到刘仁八镇。“万担塍”左边高山名“四方寨”,因太平天国时曾有一女将领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其寨遗址至今尚存。亦有人将此山唤作“王母寨”、“黄毛寨”。“万担塍”右前方高山是与刘仁八镇接壤的白山岩,那儿有七座相连的山峰,附近人以为是天上七仙女下凡,故叫她们“七姊妹”。其中有一座酷似道教祖师老子的头像,又认为它是老子得道处。而正右边往上走不多远,则是与灵乡接壤的大冶境内第二高峰“猫儿扑”,主峰海拔774.9米,其高度仅次于殷祖镇的“太婆尖”。“猫儿扑”半山腰里有“红军洞”、“耳塞洞”、“狐仙洞”等著名景点,它们和大泉沟左边高山上的“岩鹰洞”、“大干洞”、“小干洞”等溶洞群遥相呼应,让人称奇不已。
大泉沟不仅水美洞美,而且沟两旁壁立千仞的峭壁陡岩和沟旁景物亦别有一番情趣:百丈高岩形若刀劈斧削,石钟乳顺崖倒挂,状似飞瀑流泉;沟旁两边老树斜横,曲根半露,逾经风雨,逾显沧桑。置身其间,听松竹低语,看云卷云舒,几疑身在梦境,缥缈若仙!
其实,大泉沟集钟灵毓秀于一身,与九寨沟比起来,可以说它毫不逊色。若说有欠缺,惟一的一点就是:至今,它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好在时下陈贵镇根据上海同济大学的规划,已对大泉沟进行了初步的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令人瞩目的大泉沟就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