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仲冬探访金盆村(1)

(2011-12-26 22:28:51)
标签:

大冶市

山区

殷祖

金盆山

走基层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金盆村地处大冶市殷祖镇,是黄石地区的最高山峰太婆尖北部山地,大冶市典型的山区贫困乡村,全村大约153户人家,700余人口。他们全部散居在海拔高度600米至800米的山坡腹地,山村世代居住着石、秦两姓,他们和睦相处,以山为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改革开放以前,山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出售竹本原材料及粗加工产品,但是因为没有公路到达,解放50年来该村进山出山的物资仍然采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式,使得乡村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因为成本过高,利润收入微薄,山村经济落后,是大冶市贫困的山区。修通一条出山之路成为制约金盆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2002年12月7日,这一天结束了金盆村不通公路的历史,由湖北劲牌中国好酒招商网业有限公司捐款修建,大冶市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山区贫困村殷祖镇金盆村终于修通一条出山之路,彻底改变了金盆村村民祖祖辈辈的封闭式生活方式。

    现在去金盆村,和过去比较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前几天,忙里偷闲,天气晴空万里,沐浴着仲冬的暖阳,和几个朋友一起从大冶市区驱车出发,蜿蜒曲折的盘山水泥公路虽然不宽阔,但来往的车辆非常少,行驶起来也觉非常安全,清晰的空气,迷人的风景让人忘记了上山的颠波和疲劳;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竹海,在阳光的照射下,山谷间,绿波翻滚,放眼望去,好似浩瀚海洋,令人心旷神怡;透过林间的空隙,一束束阳光直射在洒满枯叶的地面上,透过土地,把阳光和温暖洒向那仲冬等待复苏的万物和精灵,仿佛宁静的林间正在孕育着春天的希望。......

    驱车大约一个小时很快就到达金盆村,道路的终端离山村还一段距离,因车辆不能直接到达山村,我们只好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步行,约5分钟时间,踏上一串长长的、长满了青苔和杂草的青石板台阶,几栋古式建筑的农村小瓦房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金盆村。

    进入金盆村,显得特别的宁静,四周全部是竹木绿茵、古树参天,宁静得鸡狗相叫的声音都没有,只有那山谷间的潺潺流水在叮当、叮当,非常有节奏地、不停的唱着生命的赞歌。从远去看,整个金盆村全部隐盖在山林之间,大山环抱着山村,山村置身于山的腹地,如果不是亲自至身此地,很难发现这林中的山村,这宁静、幽灵的山村,也许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人间仙景吧。.....

    在村口的秦家祠堂门口,我们见到几位忙活的老人,别看他们白发苍苍,年过古稀,但发白颜红,耳不聋,眼不花,透过硬朗的身躯和灵活的手脚,令人信服,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非常精明的乡村老人。

    老人家见我们一行的到来,既感到惊奇同时又非常热情、亲切,不等我们开口,却主动招呼上来,也许这就是山里人热情好客的本色。在我们介绍了今天的来意之后,忙招呼我们就座,端茶递水,问寒问暖,就像对待久别回家的亲人一样。

    和老人家座在同一条板凳上,彼此之间很快就拉开了家常话,老人家好像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一样,向我们介绍山村的昨天和今天。他们说:“山村在这里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山上居住着石、秦两姓居民,几百年来,他们祖祖辈辈在这里以山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静、和谐的日子。特别是1949年解放以后,生产队时候,整个山村就有700多人口,虽然是深山老林,但日子过的也热热闹闹,家家户户儿孙满堂,日子过的也算红红火火。”......

    “如今呢,改革开放以后,形式发生了变化,山区道路修通了,经济发达了,山村的年轻人不甘于山村的寂寞,更不甘于山村经济的落后,都下山去了,都去好远好远的地方打工去了,一些小孩子有的随着父母亲一起在外面读书,大多数孩子都到城市学校、条件好的学校上学去了,原来山上的金盆小学,现在一个学生也没有了,宁静的校园运动场上到处长满了杂草,两排教室依然保存完好,只是再也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

    在征得老人的同意以后,我们继续行走在山村住户之间,走马观花似的穿梭于每一个家庭,据了解,目前平时长期在山上的人员一共不到20人,基本上没有小孩和年轻人,全部是老人。

    是啊,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不仅仅山区的道路通了,山区人们通向外面世界的道路也通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一晃半天即将过去,在和山村老人的交谈中很快就结束了我们的探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金盆村,虽然下山的车轮没有了那么艰辛,我的心情却增加一份沉重,那些朴实、憨厚、手上粘满了泥土味的山区人民在我的大脑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们永远是我前行的良师和动力!.......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进入金盆村的盘山公路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远眺金盆村
仲冬探访金盆村(1)                                         金盆村秦姓祠堂
仲冬探访金盆村(1)                                           山村房屋之间的过道
仲冬探访金盆村(1)                                        山村房屋之间的过道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这样的古式建筑物已经不多了
仲冬探访金盆村(1)                      房屋前面晒着的几个小鱼,住在山上的人们舍不得吃,留着过年。

 

仲冬探访金盆村(1)                     房屋前面晒着的几个小鱼,住在山上的人们舍不得吃,留着过年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老人们在清洗着从土地上取回家的萝卜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这是进入山村的道路,青石板台阶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乡村在绿色的海洋中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仲冬探访金盆村(1)                                          这是乡亲们吃水的水井
仲冬探访金盆村(1)                                     从高山上远眺董家口国税基地
仲冬探访金盆村(1)                                当年的金盆村小学,现在空无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梅之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