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师范”
虽然毕业于师范院校,但一直没有深究什么是“师范”,总是误以为取意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意。直到今日有人问起,在百度中搜索,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曲直,还是沿用了日文中的中文字符。不管如何,还是师表,模范之意的。
Normal一词最早来自于拉丁语,1794年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建校时由画法几何大师孟日(Morge,拿破仑的老师)和数学家拉普拉斯等人联合起名: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Paris 。翻译为英文后就是Super Normal School of Paris。
Normal最早被译为日文,用的是中文字符“师范”。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时,由校董事会(梁启超、熊希林、陈小庄、张伯苓、范进生等人,请教了世界上的教育与哲学大师杜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日本教育大师等)取名"北京师范大学",英文"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北师大是第一个把Normal
University连在一块用的中国学府,从此之后中国的师范院校沿用此名。英文词normal在画法几何中是“法线”的意思,在数学统计分析中有“正态分布”的意思,是很完美、很规范的曲线。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看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
西汉末年,扬雄在元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次将“师”和“范”联系起来看,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的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除了现在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外,还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和“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之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