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专题研究 |
解决分数问题是小学阶段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大多数中下学生来说都从内心里感到这类问题难于理解,确定不出计算方法,尤其是稍微复杂的分数问题,更是无所适从。根据这一现象的存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三年的分析与研究,采用“单一量法”解答分数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单一量法”提出的偶然性。
在一次教学分数问题时,我出示了两道复习题:
1、六一班共有学生54名, 男生占全班的5/9,男生多少名?
①
②
从此以后有许多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喜欢使用这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终于明白:这种方法有点类似于按比例分配问题,但课本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最终又回到了分数问题的解决,但这种方法不用考虑单位“1”,只要找到“一份的量”和“对应的份数”,按照整数乘除法就能解决问题,比根据分数乘除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直观、方便,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对分数、比、按比例分配、除法关系的分析,最终确定用“单一量法”解决相关分数问题这个小课题。
二、基本数量关系:
单一量=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单一量×总份数
分配量=单一量×对应份数
单一量=分配量÷对应份数
单一量=分配量之差÷对应份数之差
单一量=分配量之和÷对应份数之和
三、教学步骤
(一)根据实例,分清概念,明晰数量关系。
1、讲解相关的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总数量:100公顷。
总份数:3+2=5
单一量:100÷5=20(公顷)
对应份数:大豆3份,玉米 2份
分配量:
2、找出相关数量,求出单一量、分配量。
①三年级与四年级订报的人数比是3:4,共订报49份,两个年级各订报多少份?
总数量: 49份
总份数: 3+4=7
单一量: 49÷7=7(份)
对应份数:
三年级订报份数3份;
四年级订报份数4份。
分配量:
②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5:4,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总数量:
3、归纳、总结,概括数量关系。
单一量=总数量÷总份数
4、讨论、印证,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①一种什锦糖由奶糖、水果糖和酥糖按照3:5:2混合而成。要配制这样的什锦糖500千克,需要奶糖、水果糖和酥糖各多少千克?
②学校给六年级买来45本文学书籍,按4:5的比例借给六年级一班和二班。这两个班各借多少本?
③家销售公司9月份销售小轿车、小客车、数量的比是7:3:2,这三种车共销售了24辆,各卖多少辆?
④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
⑤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配制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⑥某印刷厂的男职工与女职工人数的比是4:3,全厂有职工364人。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二)、分析比较,找准总数量,求出分配量。
在第一步掌握数量关系、会解答一般按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找出相关数量,正确判断总数量并求出总数量,然后再按“单一量法”求出问题。
1、通过具体问题判断总数量,并求出总数量。
A长方形的周长是20分米,长、宽之比是3:2,长、宽各是多少分米?
B小明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0分,语文、数学平均成绩之比是4:5,语文、数学成绩各是多少?
A题中的总数量是长、宽之和,因此为:20÷2=10(厘米);
B题中的总数量应是语文、数学的总成绩:90×2=180(分)
2、类比训练,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A
B
C
D
E
(三)、巧求“单一量”,化曲为直。
学生在掌握了三个基本关系式之后,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如下三人基本关系式:
①单一量=分配量÷对应份数
②单一量=分配量之差÷对应份数之差
③单一量=分配量之和÷对应份数之和
1、探究、指导,验证数量关系。
出示问题:
一家销售公司9月份销售小轿车、小客车、小货车的比是7:3:2,这三种车共销售了24辆,每种车各卖了多少辆?
学生解答:
总数量:24辆
总份数:7+3+2=12
单一量:24÷12=2(辆)
2、师生共同验证关系式:
①单一量=分配量÷对应份数
轿车:14÷7=2(辆)
②单一量=分配量之差÷对应份数之差。
轿车销量比客车多(14-6)辆,轿车所占份数比客车多(7-3)份。
(14-6)÷(7-3)=2(辆)
货车销量比客车少(6-4)辆,货车所点份数比客车少(3-2)份。
(6-4)÷(3-2)=2(辆)
货车销量比轿车少(14-4)辆,货车所点份数比客车少(7-2)份。
(14-4)÷(7-2)=2(辆)
③单一量=分配量之和÷对应份数之和。
轿车与客车共销售(14+6)辆,共占(7+3)份。
(14+6)÷(7+3)=2(辆)
轿车与货车共销售(14+4)辆,共占(7+2)份。
(14+4)÷(7+2)=2(辆)
客车与货车共销售(6+4)辆,共占(3+2)份。
(6+4)÷(3+2)=2(辆)
3、归纳整理,概括关系式。
单一量=分配量÷对应份数
单一量=分配量之差÷对应份数之差
单一量=分配量之和÷对应份数之和
4、合作、巩固,运用提高。
①甲、乙两数之比5:6,甲是10,乙是多少?
②同学们分3个组采集树种。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三小组的工作效率的比是5:3:4,第一小组采集15千克,二组、三组各采多少千克?
③A、B、C三个数的比是3:5:1,B比C多20。则A、B、C各是多少?
④小明的钱数比小红少30元,小明与小红的钱数比是2:5。两人各有多少元?
⑤甲、乙、丙、丁四数的比是3:5:7:1,甲与丙的和是100,乙、丁各是多少?
⑥小兵、小红、小强捐款钱数比是2:7:4,小兵、小强共捐款30元。小红捐款多少元?
(四)“分比”转“连比”,省繁就简。
“分比”转“连比”,就是通过“分比”中的中间量,求得其最小公倍数,将“分比”转化成“连比”,再按照前边所学的关系式解决问题。
1、示例教学
(1)甲:乙=2:3,乙:丙=4:3。甲是丙的几分之几?丙比甲多几分之几?
甲:乙=2:3=8:12
乙:丙=4:3=
甲:乙:丙=8:12:9
则:
甲是丙的:8÷9=8/9
丙比甲多:(9-8)÷8=1/8
(2)A是B的1/3,B:C=2:3。A是C的几分之几?A比C少几分之几?
A:B=1:3=2:6
B:C=2:3=
A:B:C=2:6:9
则:
A是C的:2÷9=2/9
A比C少:(9-2)÷9=7/9
(3)甲比乙多1/4,甲:丙=2:3。甲是丙的几分之几?丙比甲多几分之几?
甲比乙多1/4,甲是乙的(1+1/4)=5/4
甲:乙=5:4=10:8
甲:丙=2;3=10:6
甲:乙:丙=10:8:6
则:
甲是丙的:10÷6=5/3
丙比甲多:(10-6)÷10=2/5
2、拓展、指导,内化知识。
①甲数和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是丙的几分之几?
②甲:乙=3:4,乙:丙=2:3,丙-甲=45。乙是多少?
③爷爷的工资比爸爸少800元,是妈妈工资的4/5,妈妈工资和爸爸工资的比是2:3,三个人的工资各是多少?
④小明、小强和小刚一起集邮。小明比小刚少集100枚,比小强少1/8,小强的邮票枚数与小刚的比是8:9。小刚有多少邮票?
⑤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举行献爱心活动。四年级捐款钱数是五年级的3/5,五年级捐款钱数是六年级的3/4,四、六年级共捐款2900元。三个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⑥商店运来苹果、桔子和梨三种水果。苹果和梨共有600千克,苹果的千克数是桔子的1/2,桔子与梨质量比是6:1。运来多少桔子?
(五)“单一量法”的推广、应用。
①商店运来的苹果是梨的5/6,苹果是25千克,梨运来多少千克?
②商店运来的苹果是梨的5/6,梨是30千克,苹果运来多少千克?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底角的1/2,底角是多少度?
④学校里有银杏树45棵,杨树的棵数是我银杏的2/3,又是柳树的3/7。柳树有多少棵?
⑤春季运动会上,六、一班参加比赛的女生占全班的1/6,参加比赛的男生占全班的1/4,参加比赛的男生比女生多4人,参加比赛的男生多少人?
(六)、实际快速运用。
人教十一册
77页:
3、一种电视机原价1260元,现在比原来降价4/15,现价多少元?
4、一种电视机现价924元,比原来降价4/15,原价多少元?
7(1)甲乙两地公路长2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全程的3/8,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134页:
13、曙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5/6参加了冬季锻炼,其中女生有45名,占参加锻炼人数的3/7。六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136页:
24、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个数是与零件总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7、商店运来橘子、苹果和梨一共320千克。橘子和苹果的比是5:6,梨的重量是苹果的3/10。橘子比梨多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