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邵氏武术教材,一。  (硬气功!)

(2008-05-19 08:27:18)
标签:

体育

一。高能聚合训练形:卧虎功息:自然呼吸意:无意念二。瞎子功随着功力

  的提高,分三步练习。

  (一)形:将眼睛蒙上,然后用自己的拳,掌拍打自己身体的各部位,特别

  注意对胃,腰,肋等软弱部位的强化训练。

  息:自然呼吸。

  意:内力外鼓,冲击外力,与拍打之力对抗抵消。

  松紧:全身松而不懈,紧而不僵,保持高能聚合训练所得的崩劲(桶子)状

  态。

  (二)将眼睛蒙上,请助手对身体进行定点(固定部位)拍打,注意软弱部

  位的强化训练。

  息:自然呼吸。

  意:同上。

  松紧:同上。

  (三)将眼睛蒙上,请助手进行不定点的拍打,其余同上。

  本功训练约20——30分钟。

  三灵狐训练(一)将眼睛闭上,意念身体正面有巨力(如大海浪)冲击,我

  内力迅速向外鼓荡,将巨力逼回(注意意念的速度)。

  分别从背面,侧面,上面等方向猛烈冲击,我用内力鼓荡逼回。

  (二)同上,将眼睛闭上,意念两股巨力从前后夹击我身,或从两侧,或从

  上下夹击我身,我内力迅速鼓荡逼回。

  (三)同上,将眼睛闭上,意念四面八方同时有巨力围击,我用六面鼓荡之

  力将巨力击退,本功训练5——10分钟。

  本功的目的是在于提高神经灵敏度,使身体反射加快。

  时间安排高能聚合训练瞎子功灵狐训练1——10天3/5分钟每天自我盲打30

  分钟/天分区训练5/7分钟每天11——20天3/5分钟每天定点盲打30分钟/天分

  区训练5/7分钟每天21——40天5/7分钟每天定点盲打30分钟/天分区训练5/7

  分钟每天40——60天7/10分钟每天定点盲打20分钟/天全区训练5分钟每天乱

  点盲打10分钟/天

  《抗打神功》解剖示例

  《抗打神功》一书。1993年10月由北京体育出版社出版,当时印数21000册,

  以后又加印数次。读者对该书的评价很高,我经常接到信或电话,直到今天,仍

  有人询问功法修炼的事。

  《抗打神功》的很多功效不容置疑,我很清楚地记得在九0年前后,我带的

  弟子不少,有时弟子们练得兴起,就互相嘻笑着练,在肚子挨勾拳重击的时候,

  还高声唱歌、大笑不已,一脸的若无其事,害得当地老百姓经常赶来看热闹(当

  时练功放在大操场上)。

  《抗打神功》功法体系的形成有个较长的过程,并非是十天半个月内瞎编出

  来的。我记得《铁肚功》(“抗”功的一部功法)早在1988年就在《气功与科学

  》杂志上发表了,以后才在《武林》、《气功》等杂志上陆陆续续地发表《抗打

  神功》的其他一些功法,9293年系统整理,3月完稿,10月出版。《抗打神功

  》的名称是由出版社的同志定的,当时我对这“神”字有看法,莫文丹先生也来

  信说“神”字太俗气了,但后来由于出版的需要,没有改。书一出版,功法的名

  称就被广大武林朋友认可,从而“固定”下来,原名“桶子铁布衫”反而默默无

  名。

  下面,我们解剖一下《抗打神功》的“初级套功。

  一、初级套功功法初级功也称百日功,配合内功,主练身体的抗打力,并提

  高身体素质。

  (一)、上托下压擤气功动作:人字桩站立,双手手指相对,手心向上置于

  腹前,沿身体正面腹胸部上提至肩平,同时吸气。然后翻手心朝下,两手向下压

  至腹前,同时喷气。(见图21、2、3)一次连做36次。

  意念:内气上提中丹田,正压丹田功用:疏导脉络,活跃气血,增强爆发力。

  (二)、左右分牛闭气功动作:人字桩站立。两手手心向上,直臂向体两侧

  上托,当托至与肩平时,屈臂向胸部合拢交叉,掌心对胸,以上动作吸气;然后

  略屈膝成高马步,两手向下降至腹前再回身体两侧猛力分开,手心向下,手指相

  反,动作要慢,以上动作闭气。恢复人字桩,呼气。(见图24、5、6)

  意念:意守丹田。

  说明:闭气是硬气功的基本方法,练习闭气能使全身爆发力,持久力大增。

  做左右分手动作时,闭气,全身肌肉紧张,提肛,两肘夹紧。

  (三)、黑猫起身腰腹功动作:坐凳上,两脚紧夹柱子,两手自然放于两大

  腿上。吸气。气吸满后,闭气,上体向后慢慢仰至极限;片刻后,慢慢抬起上体,

  使全身成一直线;两手向体侧分开上托,掌心向上,托至头顶后,再从两肩侧沿

  胸腹下按至腹前。坐起上体,呼气。(见图2-7、8、9)如此反复多次。

  意念:上体后仰至极限时,意守丹田。两手上托至头顶,气由丹田沿中脉上

  提至头顶;两手下按时,气归丹田。

  说明:主练腰腹力量,提高肌肉弹性,为下面的排打作好准备。

  (四)、仙人作辑铁助功动作:人字桩,吸气到丹田。气吸满后,闭气,两

  手手心向上沿身体两侧直臂上托,直托至头顶,双手十指交叉夹紧,手心向上。

  然后上体向左前方弯腰,两手放于左脚背;停一会儿,两手及上体向右转移至右

  前方,两手按于右脚背。起立,呼气。(见图2-10、11)如此反复多次。

  意念:吸气时意守丹田。两手上托到头顶十指交叉时,意念气贯两胁;向左

  下弯腰时,意念气注右脉;向右下弯腰时,意念气注左胁。

  说明:气行两脉,是增强肋部抗击的基础功。

  (五)、铁背靠壁铁背功动作:离墙壁约两脚距离,背对墙壁人字桩站立。

  吸气,同时双手放松合抱于胸前,屈膝下蹲成马步,准备发力。然后两腿蹬劲,

  背部向后猛靠墙壁,双手左右展开与肩平以作辅助,同时喷气。(见图2-12、

  13)如此反复多次。

  意念:马步抱手时意守丹田;向后靠壁时气注整个背部。

  说明:铁背靠,主练背部抗击力,百日后经指导能表演钉山开石,赤身滚玻

  璃等技。此功法简单易行,在民间赫赫有名。功深者可使墙壁轰然倒塌。故请练

  功者选择结实的墙壁练习。

  (六)、罗汉金钟铁头功动作:1.面对墙壁人字桩站立,两手别手腰后,弯

  腰,头顶支于壁上。吸气,气吸满后,头面向左向上旋转至极限,再向右,向上

  旋转至极限,然后恢复原动作。以上动作皆闭气。(见图2-14)。

  意念:吸气时,将丹田气上提至百会穴。磨头时,意守百会。

  2.面对墙壁站立,两手别于腰手,弯腰,用头顶撞击墙壁108次。(见图2

  -15)呼吸自如即可。提肛。

  意念:意守百会。

  说明:功成后能头顶开夸碎酒瓶。

  (七)、金刚护体排打功动作:人字桩站立,左右手各握(3-5斤重)的

  砂包。

  1.先用砂包交替排打左右胁。右手砂包击打左胁一次,配合喷气;然后左手

  砂包击打右胁一次,配合喷气。从腋下交替向下打至左右腰侧,次数不限。

  2.用砂包排打胸部腹部。先用右手砂包击打左胸一次,接着左手砂包排打右

  胸一次。左右交替,配合喷气。从两胸部向下一直排打在到两小腹侧为止。

  3.再排打任脉,从天突穴开始,左右手交叉密密向下打至丹田。(见图2-

  16、17、18)

  以上为一遍,共排打三遍。

  说明:这是初级功中的重要功法,主练胸、腹、肋的抗击力,百日后以上部

  位能抗拳脚击打,肋部可弯铁尺。经师傅指导也能表演快刀砍胸,腹上开石,腹

  托千斤板,汽车过人,赤身滚玻璃等。

  (八)、鲤鱼竖尾铁拳功动作:两拳拄地,与肩同宽。身体倒立挺直,两脚

  可以支在墙壁上,配合吸气喷气,吸气时意守丹田,喷气时气注两拳面。直至实

  在无法忍受为度。(见图2-19)

  说明:此功旨在增强内脏抗力。及臂部肌力与拳面的硬度。锻炼两个月后可

  单拳倒立,即是少林派的“金刚拳”。练好此功,于散打极有好处,也可表演单

  拳碎砖的节目。

  (九)、道人开天脚板功动作:盘腿势,臂部坐于两脚上,两手放松左右平

  放于地。起身,升高,旋转360,两手抬起合掌,直臂于头顶,十指向上,似全

  身向上冲起,飘飘若无重量,同时吸气。身体旋转360°时,已不能再转,随即

  落身下坐,两手左右分开从头顶沿体两侧直臂向下轻松地放于地上,同时尽力伏

  身,呼气。(见图2-20、21)

  意念:起时气从涌泉直提至头顶,落时气从头顶下涌泉。

  说明:此功既练脚板,也可为练劲打基础。起如飞龙开天,落如潜龙盘身。

  百日后可使全身软如绵,脚板硬似铁,提气轻如燕,沉气重如山,可表演铁板碎

  石节目。

  (十)、铁手钢腿四肢力动作:以木棍一根,密密排打四肢,呼吸自如。

  排打时按正面、背面、两侧之顺序,从肩到手,从跨到脚。

  先左右,继右手;然后左右脚(见图2-22、23、24)

  说明:这是练习四肢抗打的功夫,百日后四肢可弯铁尺,并能表演上开石、

  手上开石等节目。

  (十一)、上托下压擤气功说明:此势与第一势动作相同,作用调整气机,

  散瘀去滞,疏通经络。

  (十二)、周运八卦聚气功动作:人字桩站立,左手心贴住肚脐,右手心盖

  在左手背上,按顺时针方向摩36圈,再以逆时针方向行36次。意念气归丹田。

  散步十分钟以上。

  说明:气归丹田,去火。

  二、解剖:(一)该套功是“初级”功,与后面的“中级功”相衔接。“初

  级功”与“中级功”各有特色,就练功部位而言,初级功侧重在躯体,中级功侧

  重于掌、肘、肩、脚、膝、胯、背、胸等部位。

  初级功以打基础为主,所以安排了一个准备性的技术,三个强力性的技术,

  一个导引性的技术,作为发力排打的技术只有三个。

  而中级功中作为发力训练的技术有十个(总共才十二个技术动作)。

  这样安排初级功,是考虑到初学者往往爆发力、耐力、抗打力都不够的缘故,

  所以强力性的技术动作多一些,排打的技术动作偏少。初级功侧重在躯体抗打力,

  中级功侧重于三关六节爆发力!

  (二)初级功所依据的原理:一个是“气”的原理,一个是“意”的原理。

  ⑴“气”的原理:1.内外气相通的原理:古人认为“内气”(在体内运行的

  维持生命的原气)与“外气”(呼吸之气)可以相通,即通过呼吸,把大自然的

  “气”(一种能量),经过鼻或口,或脉胳直接转化为“内气”,进入体内贮藏

  并可随时调用。

  2.“导气”原理:外形的动作,可以引导体内的“内气”进行控制式的流通。

  ⑵“意”的原理:“意”能产生力量:古人认为“意”是一种能量,最多的

  时候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力量(即念力)。比如,很多功法依靠“意念”把大

  自然的“气”(能量)采进体内,并且有很多人相信“意念”确实能够把“天地

  之气”采回来。

  同时,体内“气”的运行也可以由“意”控制,即“以意领气”,“意领气

  走”。

  (三)初级功的技术结构该套功法共有十二个技术动作。其中,“上托下压

  擤气功”是预备功,目的是活跃气血,使肌体进入“待发”状态:“左右分牛闭

  气功”、“黑猫起身腰腹功”、“鲤鱼竖尾铁拳功”三个技术动作是强力功,其

  主要功效是增强腹、腰、臂等部位的力量,为抗打作准备:“仙人作揖铁肋功”

  是导气功,即将“内气”引导到左右两胁:“铁背靠壁铁背功”、“罗汉金钟铁

  头功”、“金刚护体排打功”、“道人升天脚板功”、“铁手钢腿四肢功”等五

  个技术动作以训练抗打力为主,主要部位在头、躯、四肢;重点在头与躯;最后

  两个动作,是调整气机、按摩放松的功法。

  十二个动作中,调整气机的技术有3个,即一、十一、十二动。

  四)初级功的顺序安排一套功法的首与尾肯定要安排一些调整气机类的技

  术,这是应该的。功首的动作在于使练功者兴奋起来,所以训练时要一次比一次

  有劲,以达到兴奋的目的(共36次);功尾的动作在于使气机平静下来,因此训

  练时要注意一次比一次轻、缓。

  第二动的着力点在腹,第三动的着力点在腰,第四动的着力点在肋,第五动

  在背,第六动在头,第七动在躯体,第八、九、十动在四肢。您发现没有?腹、

  腰、肋、背、头、躯、肢……如此的训练顺序,是依据了我国经胳学说的!腹

  (丹田)──腰、肋(带脉)──背(督脉)──头(督脉)──躯(任脉)─

  ─;四肢(由根至梢),瞧瞧,对不对?

  (五)“左右分牛”剖析在套功中,“左右分牛”动作描述得不够细,事实

  上“左右分牛”、“黑猫起身”、“仙人作揖”、“铁背靠壁”、“罗汉金钟”、

  “鲤鱼竖尾”、“道人升天”等技术动作都是传统功法中的精华动作,我们在这

  里以“左右分牛”为例进行剖析。

  1.“左右分牛”动作⑴功者人字桩站立,十趾贴地,足心涵空,膝微屈,实

  腹,含胸、直腰,两手分别垂于两大腿外侧,手心贴裤;收下颌,头顶悬,合齿,

  舌抵上腭,眼平视。调匀呼吸(自然呼吸3-5次),使心平气和准备行动。

  (图225)。

  ⑵动作:两手直臂(肘微屈),从大腿处向两侧向上托起,同时两手前臂外

  旋,使手心向上,当两手左右上托至与肩平时,两手成一条直线。(图226)

  不停,两手腕在额前上方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图227)

  不停,交叉的两手臂从额前上方沿身体正中线下降,同时屈两肘,一直降至

  两肘贴肋为止,右掌心对着左胸部,左掌心对着右胸部。(图228)

  以上的动作应连贯一气,中间不得停顿,在动作的同时,注意调息:合齿顶

  舌,微线嘴唇,缓缓深长吸气,与动作配合,在动作完成的同时,气吸满。

  意念:吸气入丹田。

  ⑶动作:缓缓屈彩成高马步,两手向下降至腹前,再向左右两侧缓缓分开,

  手心向下。(图229)这个动作虽然线路不长,却是关键动作,应缓慢,全身用

  力。

  做这个动作时,闭气9秒钟以上。意念:气鼓丹田。

  这是个关键动作,应该全身紧张用劲,具体的力量运用是:上下齿对合用劲

  ;颈肌紧张用劲;两上臂紧夹两肘用劲;两前臂及手掌向左右两侧划分用劲(好

  象分开两头角抵的牛);胸肌、腹肌紧张用劲(向外鼓劲);臂部内夹用劲;两

  膝外分用劲;两小腿内合用劲;十趾抓地用劲;⑷上述动作与闭气持续9秒钟以

  上时微吸气,然后吐气,两膝挺起,全身放松,恢复人字桩。尔手调整呼吸。

  2.剖析⑴意念:图225、图226、图227、图228的连续动作,隐含了这样

  的意思:两手上举,将练功者头顶上方的“天之气”用手和“意念”采集回来,

  从头顶百会穴沿中脉贯入中丹田;图229的动作,也隐含了这样的意念:采得的

  “气”在体内向四面辐射,布满整个躯体,形成一只“桶”。

  ⑵呼吸:图225、226、227、228动作时,均为吸气,这就要求深吸气;

  图229动作,闭气,时间约10秒;完成动作后,呼气。所以本动作呼吸为:深长

  吸气──闭气──呼气。

  ⑶动作:该技术从图225到图228的连贯动作,除了有“导气”的作用外,

  并无实际意义。关键在于图228到图229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呼吸是“闭气”,

  意念是“炸满”,动作是“紧崩”。

  书上介绍得很清楚:上下齿对合用劲,颈肌紧张用劲,两上臂紧夹两肘用劲,

  两前臂及手掌向左右两侧划分用劲,胸肌腹肌紧张用劲,臂部内夹用劲,两膝外

  分用劲,两小腿内合用劲,十趾抓地用劲……

  其实只要做到“全身”用劲就可以了。上面要求写得这么细,是怕初学者不

  知道怎么个“全身用劲”法。

  3.本技术动作关键:⑴闭气;⑵静静用劲。

  本技术效果的产生源于这两个关键!

  六)以我现在的研究所得,这套初级功又完全可以丙修改,可以改得更简

  略些,而效果还要更好些。这主要是因为我对气、意等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一些,

  等到下几章再讲。

  《功法设计》点滴(一)

  解剖意念──意因子意念可以分解为三类,第一类:借助外象的意念;第二

  类,产生感觉的意念;第三类,刺激条件反射的意念。

  ㈠借助外象的意念:1.意念一个美好的练功环境:如高山白云深处等,可放

  松心情,松弛肌体,克服焦虑和急躁,获得宁静的心态。

  2.意念一个良好的练功环境:想象天地之间充满灵气等,可使练功效果提高

  ;3.意念气:气雾弥漫,你以手搂之采之,或将气发于外;4.意念光:照亮你五

  脏六腑;5.意念火:照亮你五脏六腑,产生热量;6.意念太阳、月亮、星星等:

  利于采集日精月华星辉;7.意念水:体会感应力8.意念其他㈡产生感触的意念:

  1.热的意念:可使被意念部位发热,促进新陈代谢;2.冷的意念:3.重的意念:

  硬气功训练常用,手重如铁;4.轻的意念:练轻功之类功法常用;5.硬的意念:

  硬气功常用,硬如铁;6.软的意念:软功类或健体类功法常用;7.大的意念:将

  人放大,产生大气势;6.神态的意念:想象自己非常愤怒。

  ㈢刺激条件反射通过刺激性的意念训练,可使条件反射更加灵敏。

  1.意念你主动向人功击;2.意念人家突然攻击自己;3.意念人家用刀砍我;

  4.意念人家围殴我;5.意念天上有巨石落下;6.意念飞车撞我;7.意念手握飞鸟

  ;8.意念脚陷烂泥……

  说明:气功中的“气”是意念的产物,我这样认为,所以“气”我不单列。

  《功法设计》点滴(二)

  文章来源:《魔鬼方程功法设计与抗打神功最训练法》作者:邵发明

  一、解剖呼吸──息因子传统功法的呼吸有很多种,兹列表于下:

  说明:我们平时的呼吸,自然地从鼻进,又从鼻出,这叫自然呼吸,或叫浅

  呼吸。

  比浅呼吸要深长一些的呼吸,叫作“深呼吸”和“深长呼吸”。深呼吸是气

  功训练中常用的呼吸方法,它的作用是加快新陈代谢,比如《大力神功》第一段

  功法,既可以用自然呼吸,也可以用深呼吸;用自然呼吸省力些,用深长呼吸吃

  力些。当然,功效肯定是深长呼吸的要好一些,因为深呼吸给氧量大,可明显加

  快新陈代谢。

  深长呼吸可分逆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两种,我们经常用到的是逆腹式呼吸,

  即,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外放。

  为了在内功训练中能找到丹田的位置和对丹田的刺激,我曾经发明了(也许

  不是我发明的,如果在我之前已经有人采用的话)“振丹田”的呼吸方法,其特

  点是吸气或呼气时,短促而连续地吸或呼,即吸、吸、吸、吸……吸或呼、呼、

  呼、呼……呼。由于短促,使得丹田部位振动,练功者容易找到某种感觉,这就

  是“振丹田”。

  振丹田一般在吸气时运用。

  吞气也是传统的呼吸方法,作用待考。我记得我以前(在八十年代)做完吞

  气后,内脏胀得要命,估计吞气大概可以增加内压,按摩内脏;同时,吞气还有

  清肠胃的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齿吸是一种很特别的呼吸方法。一般而言完成呼吸是靠鼻子的,而齿吸却是

  让上、下齿尖相合,舌尖上翘,然后从口中“吸──”地吸气。齿吸有较强的止

  痛作用和去寒作用,犹以去寒作用明显。比如有人手指被拗断,痛苦难忍时就会

  不由自主地用齿吸,发出“吸──”的声音;寒九天,冻得要命的人也会“吸─

  ─”地齿吸。

  喷气(又称“雷声”,因“其声如雷”而得名)和闭气是传统功法训练中最

  常用的两种方法,兹将《抗打神功》中对这两种呼吸的文字转载如下,供大家参

  考。

  一、“静息”秘法的练习㈠预备势:人字桩站立,两脚分开,宽约2倍肩距,

  意念十趾钉地,勿用拙力,足心涵空,双膝微屈(体力佳者双膝挺直);直腰、

  含胸、收腹、肩肘松垂。头顶悬、舌抵上腭,眼平视,注意力集中。两手垂放于

  身体两侧。

  ㈡入息势:调身动作完毕后,即开始调息。在“入息”(吸气)之前,先张

  嘴轻吐气一口,以排出体内废气,吐气的同时,腹部自然内收,两肩自然松垂。

  吐气后,开始用嘴吸气,上下齿合拢,舌抵上腭,嘴唇微开,气从齿缝中吸入,

  发出“吸──”的声音,注意呼吸要缓慢、延伸、深长。

  这时的意念非常重要,意念的作用是把呼吸之气转化为丹田气。意念的方法

  是气从口吸入,一直吸入下丹田,使丹田气充满。这时,腹部自然提收(即逆腹

  式的呼吸方法),丹田部有胀满、劲力充足的感觉。练习“入息”一周后,吸气

  时只要注意丹田,丹田就有胀、热感,这就是气功术语的“气感”,也是练功者

  可以体会到的“气”。㈢静息势:上动气吸足后(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将嘴

  合拢,闭咽喉(如吞咽下东西一样,即可闭住咽喉),闭住口鼻呼吸(此即静息),

  在闭住鼻呼吸的同时全身肉崩紧,包括:牙咬紧,颈肌紧张,双臂肌肉紧张,双

  脚肌肉紧张,最突出的部位是腰部紧张。可以说,静息时,全身无一处不紧。

  静息的时候约10秒钟,在10秒钟内全身静静用劲,毫不放松。初学者不可勉

  强,可减少静息时间;训练有素者,可延长静息时间。初练静息时,眼窝有胀鼓

  之感,是眼压升高之故,日久自然适应。

  ㈣吐息势:呼吸闭到不能再闭时。即可行吐息之法。吐息之前,先以鼻轻吸

  气一寸,然后张嘴,缓缓将气吐出,发“呼──”轻声,全身随之放松。注意吐

  息时一定要缓慢,不可骤吐,否则,人体会晕倒之虞。

  以上即是“静息”调息的全过程,这种调息是硬气功(特别是抗击功)锻炼

  的重要手段。吸气后,百脉闭合,脉外之气透于筋膜之间,达到外练形、神的目

  的。从生理学角度来说,闭气全身肌肉紧张,也能增强生物电及肌肉力量。

  ㈤自然呼吸热:吐气完毕,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三次,使呼吸匀称、平稳,

  即可重复练习。

  二、“雷声”秘法练习㈠预备势:人字桩站立,两脚分开,宽约2倍肩距,

  意念十趾钉地,勿用拙力,足心涵空,双膝微屈(体力佳者双膝挺直);直腰、

  含胸、收腹,肩肘松垂。头顶悬,舌抵上腭,眼平视,注意力集中。两手垂放于

  身体两侧。

  ㈡入息势:调身动作完毕后,即开始调息。在“入息”(吸气)之前,先张

  嘴轻吐气一口,以排出体内废气。吐气的同时,腹部自然内收,两肩自然松垂。

  吐气后,开始用嘴吸气,上下齿合拢,舌抵上腭,嘴唇微开,气从齿缝中吸入,

  发出“吸──”的声音,注意呼吸要缓慢、延伸、深长。

  这时的意念非常重要,意念的作用是把所吸之气转化为丹田气。意念的方法

  是:气从口吸入,一直吸下入丹田,使丹田气充满。这时,腹部自然提收(即逆

  腹式的呼吸方法),丹田有胀满、劲力充足的感觉。练习“入息”一周后,吸气

  时只要注意丹田,丹田就有胀、热感,这就是气功术语中的“气感”,也是练功

  者可以体会到的“气”。

  ㈢“雷气”法:上动入息将气吸足后(吸到不能再吸的时候),将嘴合拢,

  然后从鼻猛然向外喷气一次。即名“喷气”,当然应该“喷”出,要快速、有力。

  “喷”气的同时,发“哼”声,声音要发自丹田。练功日久,发声非常雄浑,有

  如狮吼虎啸,又如雷声,如霹雳。撼人心肺,故名“雷声”。

  喷气的同时,全身的肌肉(特别是腰腹)向外爆发用劲紧崩(是紧崩不是外

  鼓),瞬间产生崩劲。这种崩劲可增强抗击能力。

  ㈣吐息势:从鼻喷气,不会把气喷完,于是应该吐气,吐气时,张嘴,缓缓

  将余下之气吐出,发“呼──”轻声,全身随之放松。

  喷气发雷声是功者吸气百脉闭合的一个瞬间爆发,肌肉刹时紧张用力,由于

  丹田的翕张作用,能使混元气意随着意念迅速地运行于一定部位。

  以上“静息”与“雷声”两秘法,被广泛应用于抗击功中。“静息”是抗击

  功中承受拳打脚踢连续击打谈笑自若的调息基础,“雷声”是抗击功中承受单拳

  重击若元其事的调息基础,笔者就曾作过试验:苦红两个月的“静息”(加排打),

  可以达到背靠墙臂承受壮汉勾拳击腹而高歌不误的效果!可见两秘法确实名不虚

  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