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2010-08-03 23:40:19)
标签:

美容

天然食品

diy

自由水

香北

专家

分类: 美容护肤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精品》美容老师打电话来,提到了美容的关键词“DIY”!晚上我一直在想,网友们是怎么理解我制作的美容品呢?其实很多朋友理解的美容DIY过于简单! 一瓶蛋白修护精华调配出来,绝对不是两三种成分和简单的制作工序就能出结果的。现在在网络传播的“天然食品美容DIY”,似乎也被电视和纸媒所热衷的追随。甚至一些王牌较知名美容节目也请一些台湾的造型师忽悠一些不具备科学道理的美容方法。年轻消费者们在“明星美容专家”的带动下,不加思考,不辨科学的真伪,坚信不疑大量的使用。殊不知在这背后潜伏着巨大皮肤被伤害的风险!!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一、食品营养成分结构与化妆品组分结构的区别:

   1、生物课程学的不错朋友都会知道,人类可以吸收食品的营养成份分为两大类:a、可以直接吸收的无机物(水、无机盐);b、必须经消化后吸收的有机物(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糖类)。其中、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倡导水果美容的人认为:“维生素在蔬果里是游离状态,随意流出就被皮肤吸收了,”但事实并非如此。食物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与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及生物类黄酮相互联结连在一起。被誉为直链分子
"制造之父"的霍夫博士曾做过如下解释: “食物的组成成分并非以自然界的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自然界中不存在单纯的蛋白质、脂质或碳水化合物。这些分子彼此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甚至到目前都无法完全描述。一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属于这些复杂构造上的物质。同样,它们并非单独存在,而且相互结合成复合分子。在水果和蔬菜中,天然维生素C是以抗坏血酸和生物类黄酮起着协助抗坏血酸发挥作用的。”由此告诉人们,天然食物中维生素的存在形式十分复杂,多是呈结合态,从营养生理学上讲,结合态维生素要全部分解为游离态才能为肌体吸收。例如:维生素A就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A醇,是最初的维生素A形态(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 ,如:鱼肝油、动物肝脏、蛋类、牛奶、奶制品、奶油);另一种是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的预成物质(可从植物性及动物性食物中摄取)。

由此可以知道,任何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处于食品形态中时,其结构都是非常复杂的,与其它成分结合为一体的稳定生物化学体。简单的物理粉碎不能分解成人体吸收的单体化学结构。而且它们是非常活跃的,在外界条件下,可能转化为多种化学结构形态,如:水果中的铁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铁锈(三氧化二铁)。
   2、而作为日用化学领域中常使用的基础原料,如:矿物油,能润肤的脂肪醇以及脂类,保湿的各种多元醇类等都是稳定的饱和烷烃结构,其安全的化学惰性被近百年无数消费者的应用所证实。即使是为追求功能而添加的活性原料,如:VE、VA、VC、水解氨基酸、胶原蛋白、熊果苷等,也都被制备成皮肤能直接吸收的最小、最稳定的化学结构状态。同时这些原料以及化妆品成品均被严格的国家质量标准控制着。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二、食品消化吸收过程与皮肤的吸收途径不同:

   1、食品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2、皮肤有渗透能力和吸收作用。因为它不是绝对严密的无通透性的屏障,故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从而影响全身。现代皮肤组织学指出:皮肤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吸收外界物质,即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及汗管口。皮肤最外层是角质细胞层,它的物理性质相当稳定,在皮肤最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外来物体以与水分子结合的形式,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无论是处于有核还是无核的死角质细胞都有半通透性,它遵循菲克定律,即在低浓度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物质的通透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当化妆品外 敷在表皮上时,便发生了以下过程:

A、首先使角质层软化,由角质层细胞膜渗透入角质层细胞,然后再透过表皮的其它各层。
B、皮肤表面的乳化脂膜容易与水混合,虽然皮肤面蜡层可以防止其变湿,延缓水与电角质水溶液透入角质层,但蜡层含胆固醇酯及蜡,也是良好的乳化剂,所以阻碍作用不大。
C、少量大分子与不易透过的水溶性物质,可以通过毛囊口、毛囊,再通过皮脂腺及毛囊壁进入真皮内,再从真皮向四周播散。
D、少量物质也可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渗透而进入真皮。

通过上述基础理论的阐述,就可以认识到科学的真相,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肌体的消化才能被吸收,而表皮没有生物酶转化的能力,不能吸收其养份。食品外用美容缺乏科学的依据。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三:为何说“食品美容DIY”的潜在危害

1、原材料的易腐败性。我们都知道,食品往往由于受物理、化学和生物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等方面发生量变,甚至质变,从而使食品质量降低甚至不能作为食品用,这就是食品的腐败变质。不同食品的腐败变质,所涉及的微生物、过程和产物不一样。以蛋白质为主的原料(如牛奶酸奶)在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氨基酸、胺、氨、硫化氢等物和特有臭味。这种变质通常称为腐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原料(如,糖份、蜂蜜、淀粉)在分解糖类的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有机酸、乙醇和 CO 等气体,其特征是食品酸度升高。这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糖类物质的变质,习惯上称为发酵或酸败。以脂肪为主的原料(如植物基础油、巧克力脂)在解脂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脂肪酸、甘油及其它产物,其特征是产生酸和刺鼻的油 月毫 味。这种脂肪变质称为酸败 
大家知道在人的皮肤上有近二十种寄生微生物,而这些食品美容原料都是它们的上佳营养源,当这些食物制成面膜敷在脸上时,毫无疑问地会引发微生物的失衡,皮肤病也就来临了。而一旦使用了已腐败的食物 原料,它们产生的各种有机毒素将会侵害健康的皮肤。
2、这里是常用于美容水果的ph值:苹果 2.9~3.3  香蕉 4.5~5.7  柠檬 1.8~2.0  桔子 3.6~4.3  番茄 4.2~4.3 -每个品种都显示出较强的酸性。而人体表皮的ph值通常为:5.5-7。如此强烈的酸性介质敷在皮肤上,必然会超常的溶解作为天然屏障的胶质层。本来28天的周期被加快了,引发出角化不全的疾病。于是,敏感不断缠绕着你,轻微的日晒、风吹、风尘、花粉都会使你皮肤发红充血,刺痒脱皮,很快黑斑便可能布满了你的脸。
3、我们再来分析自认为能杀菌消炎的食盐的危害。A、固体盐是正方体的结晶,易划伤真皮,造成病菌入侵。B、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有强渗透性,易进入内层,迫使内层细胞过早脱水,加快角质化。如海盐生产工人,渔民的皮肤都比常人的硬化,表皮也过早地老化。C、据海军卫健专家的研究报告:动物体被海水浸泡后会发生严重过氧化损伤,组织缺氧,无氧代谢增加,代谢性酸中毒增加,细胞损伤严重,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功能ATP水解、合成能力下降。这种由外至内的损伤是严重的。
4、大多数人认为食品是天然的,一定比化妆品中的化学合成原料安全。其实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化妆品配方中使用的化学原料其化学结构、净含量、物理化学性质、对人体的安全性、以及其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统统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掌握之中。并必须遵守国家标准。一旦出现问题,便于解决。而天然食品则很难掌控。因为食品的技术参数是依据人体口服消化系统的需求制定的,而不是直接外敷皮肤的安全需要。如直接外敷时,水果外部吸收的杀菌剂,化学生长素,催熟增色剂,酸性化合物的含量,已经内含多少腐败的微生物等等,都无从知道。例如:很多使用了柠檬或桔子面膜的女性被日光晒伤,出现大面积的黑斑。很多青春痘初期的患者,在使用了西红柿面膜或盐粒磨砂后,刺激炎症加剧,转化为较严重的节结型痤疮或聚合型痤疮,由表皮的损伤转化为皮下组织的损伤。至于将正常皮肤转化为敏感性肤质的更是常见报道。热衷于“天然食品美容”的人们,应该自己去医院皮肤科调查,确认一下这样作到底给多少人带来了皮肤伤害。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可以清醒地认识到: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不能为没有分解能力的皮肤吸收;天然食品中对皮肤有害的成分是DIY不能控制的,容易引发皮肤疾病性损伤;“食品美容DIY”缺乏皮肤科学的依据,需要高度警惕潜在的危害!!!!

破解网络流传天然食品美容DIY的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