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下一个google

(2009-05-04 10:40:56)
标签:

由我世界

uworld

虚拟世界

虚拟社区

it/科技

互联互通

优万公司

google

分类: 优万文化
源自:《游戏创造》2009年4月期刊
做下一个google
    文  霍晓霞
  采访人:《游戏创造》 霍晓霞(以下简称记者)
  受访人:优万科技总裁 叶蓬(以下称Eric)
  采访时间:2009年2月
  编者按:2006年,"SecondLife"因成就了现实世界中的第一位百万富翁而名声大噪,而此时,在IBM任职了七年的叶蓬站在"SecondLife"的门口,终于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从创业最初的二十几人发展至今,优万的团队规模已经超过百人,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国,优万依旧在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我们希望成为google那样的公司,关键是他能让那么多人肯定他的价值,这一点很难得。”叶蓬温文尔雅外表下的雄心在此刻展露无疑。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个可能,当初google还仅仅是个小团队的时候,又有谁曾想到他今日的叱咤风云呢?
  优万成长史:
  与"SecondLife"的邂逅改变了叶蓬的人生,他确信找到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带着二十多个伙伴蛰伏了将近一年之后,在2006年底,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优万。不久之后,他们的产品《由我世界》开始内测,打破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2008年初,优万又获得了与IBM的合作机会,共同探索虚拟世界里的无限可能。在今天,优万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他们表示,如今,他们已经不再需要担心养活自己的事情了。
  
  
记者:公司现在规模有多大?是怎样分工的?开发《由我世界》时又是怎样的?
  Eric:现在公司员工大概是一百出头,有60%多的研发,其他有行政、市场营销、客服。在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之前,我们已经做了一年的技术积累,主要是做底层的技术,那时人员大概在三十几人左右。
  记者:优万一直以高效著称,那你对于如何保持团队的高效率,有什么想法吗?
  Eric:我想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希望往google的模式发展,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起到了支柱的作用,团队知道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另外一方面是我们在人才开发、研发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种创新型的产品要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市场调研等,而这些问题我们从来都没有扔掉重来的经历。其实很多网游开发时间长并不是因为这些团队做东西慢,而是一遍一遍地扔掉重来。我们是通过快速迭代,不断地去把一个概念变成一个演示,一个演示变成一个版本,所以相对而言,时间和成本上会好一些。
  记者:《由我世界》作为国内第一款虚拟世界,而且到现在可以说是运营得非常成功,但成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段曲折的路程,那么在《由我世界》进行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出现什么分歧?怎么解决的?
  Eric:出现分歧是肯定的,尤其对于这样一个比较新的互联网应用。它作为一种超大规模多人互动的平台,用户能创造内容,想象空间很大,所以在团队初期的时候不同人对怎么做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头一个季度我们在这方面的讨论比较多。总体说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网游为基础,增加用户创造模块;另外一种是做像"SecondLife"一样的完全开放平台,然后去解决这样一个平台在中国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并留住用户的问题。我们最终选择的是后者。我们认为架构性的东西应该是不同于网游的,但是可以从网游借鉴很多东西来吸引和黏住用户。这段时期大概持续了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三个月里我们对相关产品做了很深入的调研,也一直受益匪浅。
  记者:那在接下来的开发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Eric: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让团队每个人员都接受这种产品理念。因为团队在扩大,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背景,但来自游戏行业的人会多一些。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你需要告诉他这个东西与游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个平台的意思等一系列东西。他们经常会认为做完东西,东西好玩、用户好用就完事,而很少会从给出一个平台让第三方和用户可以去进行二次开发的角度想,这是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事。另外一个是,很多人低估了这个东西和网游在纯技术层面的差别。他们认为这个东西网游公司做起来很容易,不知道我们要做的什么是在技术上创新的,事实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经历过超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因为世界上现在没有这样的东西给我们做参照物。这也是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问题,我需要给他们讲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个东西对用户很重要。你直接搬一套网游的架构过来,它也能跑得起来。但我们一些同行这样做了之后,其实是无法支持这样一种开放的平台的。
  记者:我们知道《由我世界》使用的是贵公司自行研发的引擎UniG,开发引擎费时费力,而且风险较高,当时公司为什么决定开发自己的引擎,而不使用第三方引擎呢?
  Eric: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本身对技术的研究比较多,我不认为买一个引擎可以解问题,现在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SecondLife"有,但是在研究过它的引擎之后,我认为它的引擎并不能解决我们想要提供给用户的东西,所以说第一个原因是没有这样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可以选择去改别人的引擎,但是修改别人的东西,架构可能本来就是错的,修修补补,以后出问题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因此我们觉得只能自己开发引擎,而且我相信优万有这样的实力,我们团队中既有做网游,又有做分布式计算,还有专门做网络的人才。
  记者:有"SecondLife"珠玉在先,而国内也已经有一些虚拟世界产品,《由我世界》相对他们这些产品而言有什么优势?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Eric:咱们只跟"SecondLife"比较,因为现在国内出现的一些产品基本上都是"SecondLife"的翻版。我们和"SecondLife"的差别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我们在与用户相关的层面上是以中国网民为起点,也就是说从用户进入这个世界,到用户留下并在这个世界中发展,这些东西要适应中国人的想法。所以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工具系统,以适应对互联网熟悉度不同的人群,使他们更容易上手。第二个方面是社交与经济系统,社交系统一直在做,但是设计是很完整的,会在今年不断完善。我们的经济体系相对于"SecondLife"会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形成一种经济链。这跟"SecondLife"是很不一样的,"SecondLife"里面的交易系统只是很简单的买卖交易,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比较原始,而我们的系统提供了拍卖、寄售、摆摊等多种方式。我们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就是说我做这个东西要和他做那个东西能配合起来,要不然就会变成小农经济,因此我们加入了一套这样的体系。另外一点就是组织,一群人在club里面聊天是没有价值的,但是临时的组织和长期的公司性质的组织能让用户之间形成竞争性,而且我们会给予团体一定的奖励,比如说交易税会降低、开发资源的效率会提高。所以我们的经济系统整体上要比"SecondLife"完整很多,以上完全是从用户角度来看。第三个和"SecondLife"的不同就是从一开始就对第三方做了很好的支持,随着运营情况的改变我们会一步一步地把他们接进来,这并不是说我们比"SecondLife"高明多少,而是说我们站在人家的肩膀上,就必须要看得更远一些。
  记者:不久前,HiPiHi已经因为经济原因而调整了公司策略,像和武汉市政府合作,将虚拟的武汉老城区做到HiPiHi里面,和现实中的主题公园合作,将其复制到虚拟世界中等,运营公司直接加入到虚拟世界的改造之中。“由我世界”在这些方面,有没有什么方案推出?
  Eric:我们现在没有合作方面的问题,靠跟第三方的项目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收入来养活公司了。我们年初刚刚中了一个两千多万的标,和其他几个公司也有合作。即使我们最终用户现在不太满意,我们也可以养着,慢慢地去验证我们的想法,就是说我们没有对资本的必然需求。从去年开始,优万就已经不需要外部资金来支持了,我们和几个其他的公司都已经签订了合同,只不过我们没有对外宣布而已。
  记者:"SecondLife"用了七年实现用户过千万,八年才实现盈利,而国内的HiPiHi的注册用户数也只有7.5万,《由我世界》现在的运营状况如何?预计将来会如何发展?
  Eric:我们现在还处在一个没有大规模宣传推广的时期,也是为了降低风险。至少到我认为比较满意的时候,才会进行宣传。我们还是希望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得好的时候再去做市场活动,我们希望一旦开始做就能达到他七八年的水平。预计应该在年内就可以进行比较大规模的宣传,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稳扎稳打地进行。
  记者:优万接下来有什么计划吗?
  Eric: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主要的任务还是把我们在产品方面的设计完全地展示出来,这是第一步计划;在最终用户积累比较多之后,我们会着重发展企业商务方面的应用,比如说体验式营销、教育方面、企业方面的应用,比如企业用于培训,解决异地沟通的问题等。像"SecondLife"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应用,这其实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这一点会是明年的发展重点,我想真正的盈利还是应该在这一块。不是我们一家做,主要是第三方来做,我们只是作为一个平台运营商。                                                                                                            
  记者:08年年初,优万成为了第一家与IBM合作的国内虚拟世界厂商,能不能介绍一下合作细节?
  Eric:IBM在2008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虚拟世界方面做两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是虚拟世界的标准问题,另一方面是打造虚拟商务平台,所以在这两个方面跟优万进行了合作。在互联互通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合作,在商务平台方面由于没有案例,无法探知需求,我们和IBM一起去寻找客户,已经和IBM的客户签订了一些小的开发合同,比较大的项目还都在谈判之中。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今年我们可能会减少,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IBM在今年的投入可能仅仅是维持甚至会减少,另外一方面是这些技术比较超前,尽管这对于业界来说是件好事,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忙于生存和发展,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肯定会减少。但商务方面的合作还是今年的重头戏。
  记者:这次合作对优万产生了哪些影响?
  Eric:有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是他们真正懂得企业用户的需求,虚拟世界究竟能给企业用户带来什么,我们能从和IBM的合作中得到一手的经验。另外一个就是他们是一个技术非常强的公司,之所以我们公司的文化有一点像IBM,就是因为我们知道真正核心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而IBM的研究院一直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他永远超前别人一些。和优万合作至少证明了一点,就是优万在技术方面的实力是得到承认的。至少他们在看过"SecondLife"和我们的产品之后会说“你们这个更靠谱一点”。
  记者:合作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Eric:肯定遇到过问题,毕竟一个创业公司和一个全球500强的公司合作一定会有文化上的冲突。我们的行动是以天计,决策是以小时计的,他们和我们会有比较大的节奏的不同。但是既然有不同的文化,那在一些方面也会互补,他在一些事情上会看得长远一些,一种激进的创业文化和他的这种稳健的文化也会碰撞出一些价值。
  记者:那接下来有没有与其他公司合作的计划?将会采取什么样的形式?
  Eric:我们其实更期望和内容相关的合作,技术层面的我们不会再去找别人,而且也很难找到。但是我们会找找Intel、微软去做一些相关的调研,像Intel是否能在3D引擎方面帮我们做一些优化,微软能不能在图像识别、语音方面帮我做一些优化,包括日本的东芝,但这些不是今年的重点,我们和第三方的合作主要是内容方面的。
  记者:能不能展望一下中国虚拟世界的未来?
  Eric:我觉得中国虚拟世界未来会像其他的互联网应用一样,没有人怀疑他的潜力和方向。但现在面临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本层面出了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大家看好这个方向,但是业界没有想明白这个东西该怎么做,这也是机会所在。我们也不能说我们明白应该怎么去做,但是我们的方向是一直被我们所做的事情验证的。每一次我们做更新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我们里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近,最主要的是也会被用户所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