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记:关于张宏伟反目民生

(2009-08-30 22:56:52)
标签:

民生银行

董文标

张宏伟

邱影新

南方周末

杂谈

分类: 我的报道

用编辑王二的话,民生银行是故事最多的银行。此次因为关联贷款问题,董事分歧公开化,想想都吸引眼球。我一直坚信新闻报道的那个观点,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上周因为出差,汗,其实当然不能全因为出差,周五才开始这篇稿子。真正搜集梳理资料,才发现这家银行的故事之多之复杂超出想象。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翻开原来《南方周末》夏英写的《李经纬陨落》一文的手记给自己鼓鼓劲。知道一篇好稿子背后付出的艰辛非常人可想。但是“You make it happen (你使奇迹发生)”。

我对民生银行不熟,对东方集团还算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从去年跟小股东维权一案开始,一直陆陆续续关注。因此和陈萌的分工是他负责民生,我负责东方集团,泛海我们俩都做。

真正的采访从周一开始,上午还开了个编辑会。剩下的时间就是打电话、约人。加上从之前跑过的记者、朋友的朋友等找来的相关人士的电话,总共十几个,一通打过去,所获无几。对方要么关机,要么接不通,要么就是给了很俗但是却十分好用的理由,“正在开会”,然后很快挂掉。还好,两个比较重要的人都答应可以面谈。东方集团的一个线人,也是老朋友了,答应下午就见。而民生那边邱的律师则答应周二下午见。

下午见线人聊了三个多小时。他对东方集团的工作做得很仔细。所以知道了很多东西,但遗憾的是很多与文章的核心没有关系,用陈萌的话可以另写一篇了。不过无论如何也很感谢他,也知道了“找对人”的重要性。想起财经的几篇经典文章《基金黑幕》《 谁的鲁能》等,之所以如此成功,“找对人”功不可没。

周二上午又开始打电话,但有效的时间不多了。先是给东方的董秘金波打,态度很好,还答应帮安排采访张总。我想之所以很好,也是因为你有让别人很好的理由。但其余的要么不通,要么依然在开会,包括张宏伟和董文标。想想也是,他们的电话怎么可能随便打通。泛海的董秘从第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一直都在开会,最后直接说,“上市公司的与我们没关系”。

下午去见了邱的律师,意外收获了“半个老乡”。

真正有意思的事是晚上写稿。十点左右,同事打电话跟我说,“听说,东方集团的人在四处打听你。”“还听说,准备派个人给一笔钱搞定这个事”。当然后来,所幸他们没这么做。但也知道他们做了不少的工作。因为第二天,就是周三下午,民生银行品牌部负责人直接打电话给我了。说是东方集团转的消息。

一番沟通后,按他的观点,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事很正常,没什么好写的”。毕竟是资深记者转的行,“很了解如何用媒体的语言从媒体的角度和媒体沟通”,很佩服。

周四早上9点左右,因之前的熬夜仍在睡梦中的我就被李的电话吵醒了。其实,要是早知道是他的电话,我也不接。用陈萌的话,在对方的气头上沟通没有建设性。确实,与昨天的礼貌不同,李颇有些“气急败坏”。从接通开始一口气说了半小时,直到意识到问题才问我,“还在么”?我才可以发言:关于您指出的硬伤——没有核实的问题,确实是我们的责任,很抱歉,以后注意。至于其他内容上所谓的扑风捉影的东西,由于文章是合作稿,很多东西我们需要商量一下再和您深入沟通。

我想,幸好是接了。有幸看到对方“气急败坏的一面”。知道人无论在什么位置上都可能因为愤怒而有些失礼。

比如他说,“董事会有分歧是很正常的,哪像你们说的那么内斗公开化”。我突然觉得好笑。这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极致表现。心想,你当记者时可不是这么想的。不过也佩服人家角色转变之快。

后来听说民生银行广州的人找我们总部的领导解决了,还写了二十几条的意见书。陈萌也顺利过关了。

一切好像暂时结束。转头再搜一下稿子,大多数都被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