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画家钻法律空子还是农民贪婪?

(2007-12-24 15:28:26)
标签:

宋庄

画家村

小产权

杂谈

(因报纸版面临时压缩的宋庄房讼案原文)

“宋庄房讼”案三方博弈疑云
 
本报记者 陆玲 北京报道
                        
  宋庄“画家村”一向很安静,一批创作者执着地在他们的空间里描绘色彩。但近日关于小产权房的诉讼与争议,使得这个安静的村落逐渐喧嚣起来,一种不详的逼人的恐慌感正从这个村庄弥漫开来。
  12月17日,画家李玉兰的败诉让近来小产权房的争论甚嚣尘上,其中画家、农民和村委会有其不同的观点。由于目前政府并未明确小产权房的后续处理,使得这种争论有愈演愈烈之势,最终“画家村”的命运是弥漫在每个人心头的疑云。

画家:哭诉法院判决不公

     画家李玉兰的家看起来有些冷清,像有段时日没住了。问她是不是已经按照法院判决的开开始执行腾房了,李玉兰说不是:“现在还不能搬。案子还没有就赔偿问题做定论。他们没做出赔偿前我是不会搬的。”
     12月17日上午十点,北京市第二人民中级法院“宋庄房讼”案终审。法院依法认定农民马海涛与画家李玉兰所签的《买卖房协议书》的合同无效,判决画家李玉兰从即日起90天内将房屋腾退给农民马海涛。
     “但鉴于李玉兰在一审法院审理期间未就其损失提出明确的反诉主张,在此次审理程序中,不就损失赔偿问题一并处理,李玉兰可就赔偿问题另行主张”。法官说。
     当时李玉兰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在众记者的包围中哭得很委屈。“真不知道怎么会成这样,这段时间是家里最拮据的时候。真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2002年从河北邯郸举家迁到北京时,李玉兰买这套房屋几乎用了全部的积蓄。“几年下来,终于拼凑成了在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家。如今却要‘归还’别人,心里上实在接受不了”。据说,李玉兰的爱人谭晓勋听到官司败落后就病倒了。“现在还躺在床上生闷气”。
     不过,12月18日当记者再见到李玉兰时,她的气色明显比昨天好了一些,她说她想明白了一些。“法院这样判了我无话可说。只是有点遗憾。毕竟法律给我们留了余地,可就赔偿问题另行申诉。”
     李玉兰打算去小堡村和另一被诉讼的王立则等画家盟友们商量一下,本周内就着手整理文件,另行申诉。“拖不得了。从昨天判决开始就算是90日的第一天了。”
     对于李玉兰的遗憾,宋庄文化促进会补充解释说:“从法律的角度看,二中院仍旧没有找出认定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因为我们国家的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没有就村民处分自己的私有财产――房屋做出任何禁止性的规定。”
     他指出,认定合同无效是对村民处分自己财产权利的一种损害。
    
农民:他们钻法律空子
    
     艺术家村中心区小堡村比起附近辛店、任庄村看起来“繁华”很多。到处都是贴着某某工作室、艺术长廊的招贴画。小堡文化广场则依次排满了各种“上了档次”的餐馆。
     “记得十几年前,整个宋庄就一家餐馆。可以说是艺术家的陆续入住改变了这里的生产结构。现在如果强制撤离艺术家们,对于这个地区是种损失,就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而言是种倒退。”栗宪庭作为最早一批入住画家村的画家之一,对于今天的遭遇感慨万千。
     据悉,小堡村现有1300口人,2006年总产值3.5亿,上缴利税1816万,人均纯收入12000元。“正是在文化造镇、艺术生态的带动下,宋庄才发展这么快。现在经济发展了问题也出来了。地价上涨了农民们翻脸不认人了。”栗宪庭说。
     “你说应该不应该要回来?他们是城里人,有文化,懂法律,当初买房就应该知道违法,但他们却钻国家法律的空子,欺负我们不懂法。活该。”农民张建立情绪激动地对记者说。
     “另一被诉讼的画家王立则的房子是2003年从宋庄雕塑家徐人伯的夫人王玉彩手里花费6.6万元买的,而徐人伯则是1998年从白庙农民张建立手中以1.85万元的价格买的。从1.85万涨到6.6万元只用了几年。难道张建立看着眼红?”一位不愿具名的画家说。
     至于画家们所说的“为房子花费了很多心血装修”而需要另行赔偿。张建立完全不理解也不认同。“谁让他们把树坎了,又新盖了两间厢房的?把原来的家破坏成得不成样子,没问他们要赔偿就不错了。”张建立告诉记者,“收回的房子可以出租,等着升值。”
     其实这也是“宋庄房讼案”中大部分农民的心态。画家村里总共有200多户画家买了当地农民房,被起诉的有二十三家。据说开始有7户农民不打算起诉,“觉得卖出的东西再反悔有悖诚信道德”。但自17日李玉兰案子败诉后,有三四家开始动摇了。
    “没办法,现在法律是站在他们那边的。”李玉兰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宋庄交通比以前便利多了,房价翻了十几倍,如果这些农民把房子要回去光出租赚的钱也比现在多好几倍。他们又不傻。”

村委会:要一分为二地看

   “诚信没了,名誉可是一辈子的事。”小堡村村委会干部李学来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慨叹。“艺术家喜欢自己的院子,那里有梦想、汗水,要是真离开我觉得他们好可怜。”
  据李学来讲,“当初是崔大白书记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把艺术家留下来的,这是村委会的明智”。他介绍说,1993年时,小堡村还不如辛店,后来来了一百多个画家,他们办艺术品展览、开画廊,带动了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之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那要不是艺术家,是普通的市民呢?又如何看待?李学来笑了,“没带来实惠要他们干吗?”但他随即严肃起来,说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国家已经明确强调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对于部分艺术家来说,买了房子并不等于把地也占了。现在村委会的态度很明确:土地的使用要有偿且有期。当房屋使用人与集体发生了矛盾,土地使用权应该归集体所有,房屋作价归还集体。”李学来说。
  但说归说,他同时向记者透露,村委会打算过年自盖农民自住楼,准备仿效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的模式,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盖楼,然后把更多的农民房腾出来出租给艺术家们。
  现在,小堡村的画家每年给村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就有800多万。“你看到的路灯是艺术家安装的,柏油路是艺术家每人集资一千块建的。”李学来回忆起来满是欣慰,“现在的居民数中,艺术家占到了60%,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啊。”
  李学来概念中的自住楼类似于成都市于2004年实施的“农民新居”工程以及近段时间火热的“北湖印象”工程。只是眼下,政府频繁地叫停小产权房,“自住楼”如何寻求法律的保护?又如何留住恐慌了的画家不致经济受损?是堵在李学来心里的很重的一块石头。

本博客由办公桌上的商学院www.xue24.com提供赞助,注册就送杂志以表酬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