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过去
现在一说起经典歌曲,许多人脑海立刻浮现那是老歌,那是过去的词语,而对于年青人们,则会认为那都是老掉牙的东西。有部分人甚至会说从未听过。独居家中多日,翻出了过去的许多老唱片。曲曲下来,每首歌都让我又产生无限遐想,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想想过去的歌曲,如果去掉谱曲,单把词写出来都是一首或优美或深邃或激昂或等等的词。过去那些词人,很多人出生于时代交接处,接受过旧文化,见识过民国又走进了新时代。他们少时学习的全是正统,至少是稍正统的中国文化。正如少时老师总告诉我们:每首古词都是用来唱的,哪些是词牌名,什么是词。我们那时都不懂,这怎么唱啊?可是幸好我们遇到了八十年代左右的文人。这些接受过传统文化的人,通过写歌谱曲,让文学作品真正成了耳熟能详的歌曲。写到这里总是能想到香江那几大才子,如写小说的金庸,如写歌曲的黄霑。那一辈人是真正的文人,当然我们可以说他们也是为了商业利益才做起来的。但不可否认,他们的作品甚至那个年代的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字都成了中会传统文化的延续。一直认为文人固穷的思想是不对的,好像如果文化人说到挣钱总是扭扭捏捏,总是不好意思,好像说到钱就是铜臭味。这是儒家的影响,也正说明了我们的文化里是有虚伪的一面。如果穷,多少文人会为了生计为了糊口而放弃创作或者违心地、逢迎地写作,那能出来什么好作品。好的作品就应该有好的创作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作品。如今听到现在的歌曲,听到的是音响与电音的轰鸣,看到的是炫目的舞台和灯光。许多歌手也很有名,可是却拿不出一首代表作,没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这当然是时代造就的。那些接受过传统教育以及新旧文化交融的写词人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连背影都没有留下。如今的快餐文化注定词人笔下的文学也如快餐般快来快去,哪还有什么经典。真不知道再过几十年,那时的文学还会剩下什么,那时又是什么样的流行文化。科技时代,普通人表达的平台多起来,表达的形式千种万种,可有些东西总感觉离我们渐行渐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