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股票 |
抓住重点
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季报只是一个很简略的上市公司经营报告,报告当中经营业绩的数据并没有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不排除部分公司有一定的水分。而年报是会计师事务所按照上市公司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审计过,真实性、准确性高过季报。所以,要真实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研读年报是十分必要的。
不过,年报内容篇幅较长,投资者如果对每份年报的所有内容都通读一遍,一般投资者难以做到。而年报中的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股本变动及持股情况、董事会报告、重要事项以及财务报告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这些重点部分,投资者应该认真进行研读。另外,上市公司对新会计准则的采用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化、年报分配等,投资者也应该下工夫研读。
看清真实“赢利”
对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不能只看净利润、每股收益,更不能就以此作为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
投资者必须了解上市公司利润构成,尤其是主营业务利润所占比例。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较高,主营业务利润又占较高比例,并且每股现金流量金额又与每股收益相比差距不大,那么,从财务的角度讲,应是一家较好的上市公司。相反,如果在一家公司利润构成中,主营业务所占比例较低,而投资收益和其他一次性收益占的比重很大,同时,每股现金流量金额又与每股收益相比差距很大,那么,投资者一定要注意了,因为这样的公司业绩增长持续性难以保证,而且现金流不足,应收款过高,也容易出现问题。
另外,业绩大幅度增长、吸引眼球的上市公司,可能会吸引投资者为过去的业绩而盲目追涨,从而产生高位套牢的局面。投资者也要谨慎注意。
辩证看待“巨亏”
在读年报时,不能只关注一些市场上人人皆知的“绩优”上市公司,而忽视了一些亏损、特别是“巨亏”公司的投机价值。
分析人士认为,即使是“巨亏”公司也往往有较好投机机会。特别是那些一次性清理公司历年包袱、轻装上阵的亏损公司就更要关注。因为,年报的亏损一是反映了过去,二是已通过业绩预亏提前释放了风险,三是年报亮相之际便是利空出尽之时。
事实上,买股票就是买预期,好上市公司的以往业绩只代表过去,而这些公司能否继续保持这么高的成长速度,不得而知。相反,一些业绩在低位的公司,股价处在较低位置,不排除公司在重组情况下,业绩出现爆发式增长。
警惕五大陷阱
有市场人士认为,分析年报时,还要学会去伪存真,认清有些公司年报中存在的“陷阱”。
销售利润率陷阱。如果公司经营上无重大变化,它的销售利润率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报告期的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则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计或多计费用,从而导致账面利润增加或减少。
应收款项目陷阱。如有些公司将给销售网的回扣费用计入应收款科目,使利润虚增。
坏账准备陷阱。有些应收账款由于多种原因,长期无法收回;账龄越长,风险越大。由于我国坏账准备金低,一旦收不回来的账款过多,对公司的利润影响将非常大。
折旧陷阱。这是上市公司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有的在建工程完工后不转成固定资产,公司也就免提折旧,有的不按重置后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有的甚至降低折旧率,这些都会虚增公司的利润。
退税陷阱。有的退税收入不是按规定计入资本公积,而是计入盈利;有的是将退税期后推,这都会导致当期利润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