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于大张的展览期待很久了!

展览海报
曾经很多次在栗宪庭老师那里听说过这个人,也很早以前就在圈子里听说过他那惊世骇俗的自杀,不知为什么总在冥冥之中觉得认识他、见过他,老是联想起
8 9 年现 代 艺 术 大 展 时在中国美术馆门口台阶上邂逅的那位披着军大衣脸色苍白目光离散的长发青年,他身上那种苦行僧 殉
道者的超脱气质在我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二十年来始终挥之不去。

曾经俊朗超脱的大张
去年结识了曾经是大张伙伴的大同艺术家任小颖,从侧面了解了更多关于大张的事情,隐约觉得大张就应该是我曾见过的那个人,但仍不敢肯定。后来听曦云讲老温(温普林)、老高(高名潞)都在准备关于大张的展览,不免有了一些期待。

展览现场
元旦那天,展览终于开幕了,选择这个时间跟新年无关,因为这天是大张的祭日,九年前的千禧年元旦大张创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件也是最成功的一件作品——结束自己的生命!

举办展览的墙美术馆
一直以来我总是很迷恋死亡,似乎能常常在接触到的一些特别的人身上闻到某种死亡的气味,对自杀的人尤其感兴趣,总会想探究是什么样的魔力吸引那些人逃离红尘,挑战上帝,放弃生命和躯体......
来看展览的人很多,这年头展览多如牛毛,展览开幕想多请点人捧场还真不是个轻松的事儿,但大张的展览大家几乎是不请自到,可见每个人心中似乎都深埋着一份对他由衷的尊敬。

老栗亲临现场
很多天前就不断提醒自己不能错过这个展览,为此还特意错开了出差的日程,而当我一跨进展厅,第一眼看到展墙上大张的照片时就不禁一阵悸动,果然是他!那个面孔俊朗、肤色苍白、面带微笑而又目光迷离的艺术青年!

果然他就是我曾在中国美术馆邂逅的那个艺术家
大同大张生于1955年,71年15岁入伍当兵,74年复员,后放弃高考超负荷自学开始从事艺术创作。

年轻时的大张英俊清秀
2000年1月1日大同大张在山西大同自己居室墙角的暖气管子上自缢身亡,这个一生都在寻找敌人的孤独求败者终于发现了终极的对手——自己,并终于与“他”同归于尽了。

大张自杀在自己被称为“垃圾宫殿”的居室
死亡似乎是大张始终关注、迷恋和实践的主题,从十四年前首次使用“大同大张”署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开始,“死亡”就像他的影子一直追随着他,直至他化为灰烬归于永恒冷寂的黑暗,便终于身影合一了。他早年的油画处女作取材和取名便是“火葬场”,那也正是后来他羽化成烟之处,他创办的邮递艺术刊物《右兵卫》将法国诗人保尔.瓦莱里的《海滨墓园》中的诗歌“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刊登在页首。大张的艺术笔记中关于死亡的论述更是比比皆是,“没有人的灵魂能活着走出他的躯壳!”“艺术的最后结果就是要不要保持生命的问题!”“唯艺术的永远高于唯人生的!”“面对死亡我信心百倍,回首生命更令人痛心!”“真理在我身后,如果明天我死了,后天怎么办”

大张的油画处女作《火葬场》

大张创办的“邮寄艺术”刊物

大张的艺术方案

大张的艺术方案
在他自杀的居室中发现的遗书冷静而条理清晰,没有困惑、没有恐惧、没有悲观,有的只是坚定的意念,理智的安排,遗书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我走这一步完全是命中所定,1992年我就说了四十五岁是我的忌日,我只不过是信守承诺!”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他狂爱的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的一句诗“死是一门艺术,一切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

大张早年的抽象油画作品《天葬》非常精彩

大张的观念摄影作品《我看见了死亡》在死前几年创作
部分文字节选自温普林先生编撰的《大同大张》画册
(未完待续,欢迎博友参加评论、留言交流、转贴及收藏)
加载中,请稍候......